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本網發佈>

讓北境之瓷重生 這個85後非遺傳人很不同

2023-11-30 12:2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瀋陽11月30日訊 (記者 李培剛)  11月28日,“追夢中華·開放與創新的遼沈大地”2023海外華文媒體遼寧行活動近日走進瀋陽,來自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俄羅斯、美國、德國、加拿大、法國、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15家海外華文媒體和5家涉僑中央媒體代表探尋瀋陽的開放與創新,活動由中國僑聯指導,遼寧省僑聯、瀋陽市委宣傳部、瀋陽市僑聯主辦。

遼瓷非遺傳承人孫天舒接受採訪

“遼瓷文化是我們北方文化的一脈,是我們北方人值得驕傲的濃墨重彩的一筆,我手上的皮囊壺是遼瓷特有的陶瓷器型,由契丹人所使用的皮質水囊演化而來,壺身上扁下圓,這正是遊牧民族向定居下來所使用的的容器,非常有特色。” 遼瓷非遺傳承人孫天舒在接受採訪時説,我們中國對外的世界的稱呼是China,其實還有一個世界稱呼就是遼(代)契丹的音譯“Китай”,我們的北方的遼文化原來這麼強盛,可以在世界當中來代表中國,遼文化是中國北方文化源頭,遼瓷是遼文化載體。

據介紹,遼瓷是遼代陶瓷的簡稱,距今已有1100餘年的歷史,是我國古代陶瓷史上一朵意蘊迷人的奇葩,是契丹民族所開創的遼金藝術文化的縮影,是極具地域代表性的文化珍品。然而在傳承的歷史過程中,遼瓷技藝出現了200餘年的斷檔,導致後人為了恢復遼瓷技藝面臨諸多困難。

“我應該去承擔這份責任,尤其作為家鄉人,應該把這個斷檔技藝給撿起來,將它恢復下去,讓它發揚光大。”孫天舒介紹,1988年出生的孫天舒兒時便對陶瓷情有獨鍾,大學畢業後她讀取了陶藝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孫天舒結識了北瓷泰斗、遼瓷研製第一人關寶琮,並與遼瓷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走遍中國各大窯口,了解和掌握了各類陶瓷的製作方法後,開始探究遼瓷技藝,並決心用自己的雙手讓遼瓷技藝‘重生’。”孫天舒説,遼瓷製作的每一道工序都極具挑戰。在缺乏相關史料的情況下,恢復遼瓷技藝的道路並不平坦,她一度吃住在窯廠,用試錯的方法不斷嘗試材料成分的比例和搭配。

經過三年時間不斷的探索試驗,廢寢忘食鑽研製作工藝,精益求精不斷摸索經驗,2017年,孫天舒將遼瓷燒制技藝成功恢復,並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如今,孫天舒擁有的專利填補了國內外空白,目前已有創新品200餘款,涵蓋日用瓷、工藝品瓷、藝術作品等,且部分被納入國家的國禮用瓷。

“我很高興可以恢復遼瓷技藝,希望讓更多的人能通過我們的産品,去認識和喜歡上遼瓷,成為遼瓷的新鮮血液,將它弘揚出去。”孫天舒説。如今孫天舒致力於“用可以使用的千年文化,做拿的出手的遼寧禮物”,讓遼瓷成為瀋陽、成為遼寧一張嶄新的文化名片。

【責任編輯:李培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