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政協要聞>

瞄準“硬骨頭” 以更高標準向污染宣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專題討論綜述之二

2023-11-13 09:35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不管有多麼艱難,都不可猶豫、不能退縮,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攻城拔寨的拼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18年,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在今年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

從“堅決打好”到“深入打好”,意味著污染防治觸及的矛盾問題層次更深,領域更廣,要求也更高。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新污染物治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作為五個分專題之一,成為與會人員討論、交流的重點。

常委、委員們認為,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必須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提升美麗中國建設“顏值”。

重點突破帶動“三大保衛戰”取得新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從解決群眾最為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入手,聚焦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這些歷史性變革再次印證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蘊含的真理光輝和實踐偉力。但我們也要看到,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鞏固成果、擴大成效,整體推進、標本兼治的攻堅期,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基礎尚不穩固,縱深推進污染防治攻堅任務依然艱巨。”在討論中,全國政協常委、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葛建團的話語也代表了大家的共識。圍繞著“持續深入推進‘三大保衛戰’”這個“國之大者”“民之關切”,常委們紛紛建言獻策。

葛建團認為,要通過重點突破帶動污染防治攻堅取得新成效。“比如,針對秋冬季重點時段、污染多發重點區域,強化源頭管控、協同控制;跟蹤關注沙塵天氣影響,開展人口密集區小環境沙塵防治,強化科學應對措施。完善水體反黑反臭長效機制,推動控源截污、清源治污、正源防污一體謀劃,治標治本協同落實。”

全國政協常委、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張全參加了農工黨中央在污染防治方面的調研。針對空氣污染治理,他建議下一步應以基本消除重污染為攻堅重點,以點帶面將全國PM2.5濃度穩定在“20+”水準;並以PM2.5控制為主線,強化PM2.5和臭氧等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和重點區域協同治理,狠抓結構調整、推進重點行業深度治理。

人類逐水而居,文明因水而興。從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到長江、黃河大保護,一直以來,各部門各地區把水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位置。

為繼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致公黨中央認為,應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態用水並重,持續改善全區水環境品質,持續推進“一湖兩海”(內蒙古自治區內的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等重點湖泊保護治理,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南水北調集團董事長蔣旭光認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十六字治水思路為引領,加快構建國家水網生態工程。

土壤污染防治也是常委們反覆提及的問題。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王寧認為,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防止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污染是土壤污染預防的重中之重。他建議,要在全面梳理化工企業土壤污染隱患、完善相關排查制度的基礎上,在全國範圍內劃設土壤污染重點區域,對土壤和地下水重點污染源區域實施污染預警,對重點工業園區定點設置專項監測預警系統,分派專業力量對污染源進行監控和治理。

聚焦“新戰場”發揮政協優勢

新污染物治理被稱為是我國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新戰場”,通常指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等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生物累積性等特徵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對生態環境或人體健康存在較大風險。

與其他污染物治理相比,新污染物治理相關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在此問題上,充分發揮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繫廣泛的優勢有著重要的意義。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認為,要系統研判未來一段時期內新污染物治理面臨的形勢和挑戰,從新污染物治理目標指標、實施路徑、管理模式、制度體系、科技與標準支撐體系等方面,研究制定新污染物治理中長期規劃;儘快啟動《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條例》制定程式,納入國務院立法計劃。

“我們發現,新污染物治理仍面臨認識有限、家底不清、體系不全、能力不足等問題和挑戰。”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陳群指出,目前新污染物治理仍處於“打基礎,建體系”階段,建議要整合社會力量,加強能力建設以及區域聯動。例如出臺全國省級環境監測機構新污染物監測能力建設計劃,建立新污染物監測區域聯盟;把新污染物防治納入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黃河流域等區域協調機制,實行生態環境統一監測、統一標準、統一執法、統一減排與治理等措施。

民建中央在提交的大會發言中強調,要完善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支撐。加大新污染物治理關鍵技術攻關,儘快實現在新污染物危害識別、環境監測、風險評估,以及綠色替代、減排工藝、治理修復等方面創新突破。

不僅是這些化學污染物。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生活中也涌現出許多新的污染源。

以快遞包裝為例,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郵政局原局長馬軍勝介紹説,郵件快件業務量從十年前日均千萬件發展到突破4億件,隨之帶來的是快遞包裝廢棄物持續增加,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産生巨大的環境壓力。馬軍勝建議説,“要厘清各主體治理責任,建立健全責任清單,推動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工協作、合力攻關’的工作格局。”

“許多事物總是興一利生一弊,現在是時候讓政府、企業、社會、民眾共同協力,對快遞垃圾發起宣戰了。”快遞包裝廢棄物的處理也是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程紅的關注重點。她建議國務院將快遞垃圾正式納入“限塑令”治理範圍,通過強制淘汰有毒有害材料,遏制、減少過度包裝,提高快遞包裝的回收和再迴圈化等像當年治理超薄塑膠袋一樣,痛下決心大力治理快遞垃圾。

再比如,生鮮快遞的迅速增加也引發了冰袋等後續處理問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席南華提醒,要加強對冰袋等生活中新出現的廢棄物的利用,對生活垃圾處理做全鏈條設計。

在全國政協常委、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趙靜看來,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可以發揮綠色稅收職能作用。例如可通過動態優化稅收優惠目錄,將更多綠色工藝、綠色産品納入其中,加大對工業節能與環保治理等清潔生産工藝支援力度,進一步鼓勵清潔生産。

補短板強弱項“劍指”農業農村污染

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一直是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突出難點與短板所在。在本次常委會會議上,這也是大家討論的焦點。

民進中央認為,農業發展不僅要杜絕生態環境欠新賬,而且要逐步還舊賬,要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建議完善政策機制,補齊相關監測技術和指標體系短板。分區分類實施“源頭減量-過程攔截-迴圈利用-末端治理”等措施,加快建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庫。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是實現農業高品質發展、確保農産品品質安全的重要抓手。”全國政協常委、雲南省政協副主席張寬壽建議,要儘快制定面向2035年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將化肥減施和糧食穩産增産列為同等重要目標。“可以參考生態環境部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算的成功經驗,探索將農田退水進入水體的氮磷等營養指標濃度值的變化作為減施校核依據,提升化肥農藥減量數據的準確性。建立農業面源減排基金,引導激勵污染防治工作深入落實落地。”

全國政協常委、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張桃林呼籲重視農業新污染物治理問題。他指出,目前新污染物對耕地土壤生態環境的影響已有所顯現。建議依託現有監測網路體系,在例行監測傳統污染物的基礎上,組織開展重點農業新污染物調查,健全監測制度。優先在重點領域採取措施,如完善獸用抗菌藥、高毒高風險農藥、農用薄膜等監管。

“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在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政協副主席謝茹看來,三治(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對農村生態治理至關重要。她建議,要強化村民推動鄉村綠色發展主體地位,加大鄉村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廣泛開展生態道德教育,形成人人關心、戶戶參與鄉村生態治理良好氛圍,引導廣大農民自覺守護“美麗家園”。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污染防治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常委會會議雖然已經結束,但常委、委員們圍繞相關問題的調研與思考一直在進行。“我們將圍繞更好解決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更有效遏制住趨勢性苗頭性問題、加快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持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協商討論,積極建言獻策,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政協貢獻。”這正是常委、委員們的共同心聲。

【責任編輯:張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