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茹:走好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生態環境持續好轉,農業綠色發展進展明顯,但竭澤而漁、焚藪而田、大水大肥、大拆大建等現象亦不同程度存在。視察江西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優美的自然環境本身就是鄉村振興的優質資源。要以城鄉融合、産村融合、三治融合走好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百姓富和生態美的統一。
以城鄉融合為路徑,推行綠色建設
鄉村與城鎮共同構成了人類生活空間。要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一體,促資源共用、生態共建。
縣域統籌規劃。順應城鄉人口遷移規律和發展趨勢,探索以縣域為單元編制鄉村建設規劃,構建“縣城—鄉鎮—村莊”多層級發展格局,統籌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並類四類村莊建設重點、建設時序,防止“只抓村不抓鄉”“就村莊論村莊”造成重復建設、資源浪費。
城鄉一體整治。加快推進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並逐步向鄉鎮覆蓋,向農村延伸,一體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村收集、鄉鎮轉運、區域處理”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不斷提高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處理水準。推動城鄉生活污水一體化治理,將更多具備條件的村莊接入城鎮污水管網。
要素雙向流通。引導城鎮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流向鄉村,發揮城鎮對鄉村生態建設的支援和帶動作用。比如,以“萬企興萬村”行動為抓手,引導民營企業加大對鄉村環境治理項目的投資;充分發揮農業穩産保供、生態涵養等功能,為城鎮提供更多綠色農産品、休閒康養空間。
以産村融合為載體,發展綠色産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把“雙碳”理念融入鄉村産業發展,在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上下功夫,激活美麗鄉村的經濟效益。
以糞肥換化肥。針對種的不養、養的不種導致化肥過量使用、糞污棄之不用的“雙重污染”,大力推廣種養結合、農牧迴圈的發展模式,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培育糞肥還田服務組織,推進糞肥就近就地還田利用,既解決糞污之“臭”,又提升菜茶之“香”。改進施肥方式,推廣“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
變顏值為産值。探索生態環境高顏值與經濟發展高品質並進之路,依託鄉村獨特的綠色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鄉村研學、休閒觀光、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業態,讓“美麗風景”煥發“美麗錢景”。堅持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把傳統村落風貌和現代元素結合起來,防止拆古建新、拆真建假,保護鄉村自然生態、風情風貌,留住鄉風鄉韻鄉愁。
促生態成生意。開展農業綠色發展評價,健全完善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支援政策體系。探索實現生態價值轉換有效途徑,研究農業生態價值統計方法,完善農業碳匯價值評估、計量、監測體系,推動建立市場化、多元化農業資源生態價值實現、農産品碳匯交易及工業和城鎮污染向農業農村轉移防範機制,讓生態守護人成為價值受益者。
以三治融合為抓手,倡導綠色生活
把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納入鄉村治理體系,實現生態治理與鄉村治理互促互進,讓綠色生態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自治增內力。探索村民生態自治的有效實現形式,強化村民推動鄉村綠色發展主體地位。加大鄉村生態治理宣傳教育力度,普及垃圾分類、節水節能等環保知識,形成人人關心、戶戶參與鄉村生態治理良好氛圍。充分發揮村規民約作用,逐步破除婚喪嫁娶中放鞭炮、燒紙等陳規陋習,倡導綠色生産、綠色生活。
法治強保障。加強鄉村生態環境法治宣傳,增強村民生態環境法治觀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加大鄉村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建立與農業綜合執法、市場監督管理綜合執法等執法隊伍的聯動機制。比如,對超薄塑膠袋、超薄農膜,既從減量使用上加強監管,更從生産流通上控住源頭。
德治揚新風。深入挖掘鄉村傳統文化蘊涵的生態理念、生態價值,廣泛開展生態道德教育。加大先進典型宣傳,深入開展“最美家庭”“最美鄉村”評選表彰活動,選樹一批保護生態的“中國好人”。在鄉村舉辦“綠色交換空間”“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光碟行動”等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廣大農民自覺守護“美麗家園”。
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處理好鄉村建設、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厚植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的綠色底色,美麗生態就能成為鄉村的亮麗名片,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必將越來越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