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委員·講述>

張闔成:學習貫徹大食物觀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2023-10-24 09:10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而且論述更加全面完整,既有理念觀念,還有方法路徑,是對糧食安全觀的創新和拓展

“踐行大食物觀 保障糧食安全”是今年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的主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這是對新征程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提出的戰略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糧食産量已經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食物供給豐富多樣,居民營養狀況明顯改善。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廣大人民群眾對食物和營養發展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而且論述一次比一次全面完整,既有理念觀念,還有方法路徑,是國家糧食安全觀的創新和拓展。

早在1990年4月,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地區工作時就提出:過去講的糧食只是狹隘地理解為就是水稻、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現在講的糧食即食物,大糧食觀念替代了以糧為綱的舊觀念。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樹立大食物觀。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2022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對大食物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202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解決吃飯問題,要把思路打開,樹立大食物觀。當前,我國農業正處於非常重要的歷史節點。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要樹立大食物觀,而且論述更加全面完整,既有理念觀念,還有方法路徑,是對糧食安全觀的創新和拓展。我們要領會把握四個關鍵點。

把握一個立足點:人民美好生活。要清醒認識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掌握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趨勢,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産品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牢牢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讓農民更加體面、農業更有奔頭、農村更加宜居。從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最終也落腳到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把握一條主線: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著我國農業生産力水準的提高,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解決當前突出矛盾的根本途徑。建立全産業鏈管理、一體化監測預警的體制機制,使政府決策更透明、生産安排有依據、市場動態可預期。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把握兩個前提:確保糧食安全和保護生態環境。推進落實大食物觀有兩個重要前提,一個是要確保糧食供給,一個是保護好生態環境。對口糧、生豬等重要農産品,按照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和防範風險的原則,建立自給率低點預警機制。在重要農産品主産區,構建資源超載預警機制以及風險管控措施。決不能錯誤地認為大食物觀下,可以減口糧指標、減穀物自給率、減耕地紅線、減要素配置佔比,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把握好三個重點:拓展空間、拓展資源、拓展産業。一是拓展空間。生産資源上從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空間拓展。拓展中低産田生産能力,推動我國耕地地力的整體提升。拓展非耕地空間,戈壁農業、垂直農業、海洋牧場等。大力研發推廣植物工廠、工廠化集約養殖等新型種養方式,提高農業生産單位面積産能、資源利用效率和經營效益。二是拓展資源。食物來源上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植物動物微生物等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加大在食用油、菜果茶、肉蛋奶等方面佈局,加大森林、江河湖海、林下種養等研究力度,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通過科技支撐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三是拓展産業。生産方式上要全方位、多途徑開發拓展食物資源和食物品種。加大生物合成等新技術研究力度,人工合成澱粉、蛋白質,列印食品等是未來食物、未來食品的新增長點,發展潛力巨大。加大延長食品産業鏈提供科技支撐,豐富食物呈現形態和供給方式,增加農産品附加值,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和食物多樣化供給注入新動能。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

【責任編輯:李培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