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本網發佈>

走進庫車:探尋絲路文化 感受東西方文明互動的脈搏

2023-10-13 19:2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庫車10月13日訊 (記者 李培剛) 庫車就是古代的龜茲,擁有著悠久歷史,是絲綢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前哨,是絲路北道外來文化進入中國的第一站。10月12日,“追夢中華·大美新疆”2023海外華文媒體新疆採訪行活動走進庫車,探尋龜茲時期絲路文明發展印證,感受東西方文明互動的脈搏。

千年梵音見證東西方交流

古代龜茲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歷史文化悠久,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遺産,是中華多民族共同交往交融的結晶,不僅佐證了新疆各民族與中華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關係,還見證了東西方文明交融薈萃的歷史盛況。這其中的代表就是蘇巴什佛寺遺址和克孜爾尕哈烽燧。

“荒城北四十余裏,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藍,同名昭怙厘,而東西隨稱。佛像裝飾,殆越人工。僧徒清肅,誠為勤勵……”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屈支》中,記載著一座寺宇恢弘、僧侶雲集、香火繁盛的龜茲國佛教寺院,這座被稱作“昭怙厘”的大寺,就是今天人們所見的蘇巴什佛寺遺址。

蘇巴什佛寺遺址是新疆歷史最悠久、規模最龐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建築群遺址,這個規模宏大的佛寺曾是龜茲國的國家寺院,分為東西兩寺。東寺始建於西元 3 世紀,西寺于西元5 世紀,離現在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年了。佛教通過龜茲傳入中原以後,因為中原對西域的管理,很多漢人來到龜茲,又把漢傳佛教帶了回來,於是,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漢傳佛教就在這裡又一次交匯融合了。歷經千年洗禮,這座龜茲古國佛寺見證著古絲綢之路的宗教傳播與文化交融。

與庫車市龜茲博物館館長馬麗麗介紹,1996年,蘇巴什佛寺遺址由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巴什佛寺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17年12月,蘇巴什佛寺遺址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錄,是新疆第二個進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錄的遺址項目。

千年烽燧見證民族大一統

克孜爾尕哈烽燧位於庫車市卻勒塔格山下、鹽水溝之畔。“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軍情報警的一種措施。夜間舉火稱‘烽’,白天放煙稱‘燧’。克孜爾尕哈烽燧建於漢代漢宣帝年間,高約13米,是古絲綢之路北道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遺址。”馬麗麗介紹,烽燧是漢唐時期長城防禦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絲路古道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一處文化遺産,對研究古代歷史絲路交通、軍事通訊、文化建築等學科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

據了解,1957年,克孜爾尕哈烽燧成為第一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國務院公佈其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國家文物局認定其為長城資源;2014年被列入“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克孜爾尕哈烽燧不僅是塔裏木盆地荒漠中的重要軍事通訊設施,更是中國多民族大一統格局的形成見證,克孜爾尕哈烽燧也見證了中華大家庭各民族共同開發、建設和保衛新疆的歷程,”馬麗麗説。

【責任編輯:李培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