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光:優化激勵機制 激發創新活力
中共二十大報告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重要部署,強調“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為推進科技創新指明瞭方向。科技創新以人為本。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應進一步優化科技激勵機制,營造寬鬆協同創新的氛圍,調動各方面科研創新的積極性,實現科技強國。
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做好強基科技創新。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心懷敬畏之心,久久為功夯實基礎研究,才能奠定科技創新自立自強的根基。為此,要強化基礎教育人才培養,完善高等院校和各類科研院所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體系,多措並舉支援基礎科研創新。應加大對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的支援力度,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回國服務。設立科技前沿相關的基礎研究學科,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加大對科技人才的激勵和支援力度,推動完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體系,增加科研經費分配的政策公平和過程透明,加強科研經費的監管和管理,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支援國家實驗室建設,充分賦予實驗室經費使用自主權。鼓勵科研機構、高校、臨床醫療機構和企業開展聯合攻關,以基礎研究和實際問題為導向開展科學研究,完善相關政策,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和跨學科發展,加強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産力。全力保障“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組織實施,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支援科技發達地區和有潛質單位之間的強強聯合,協同創新。支援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穩定而完善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實現世界科技前沿成果創新,有賴於世界頂級科學家之間的智慧分享和學術交流。因此,要鼓勵中國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國際科研項目合作。不斷改善和提高科研人員的待遇,拓寬職業發展空間。支援民間學術交流,加大政策支援,營造寬鬆環境,鼓勵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走出去、請進來,促進中國專家學者更多在國際學術組織任職,在獲得國際同行認可的同時,更好掌握科技領域的話語權。中國科技界應設置更多的國家級知名科技獎項,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建立更多的國家級科研數據和學術平臺,充分展示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最新進展。
堅持面向經濟主戰場,強化高水準科技自信自立。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和豐富資源,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在科技創新方面,面向經濟主戰場,有必要明確企業作為科研創新的主體地位,尤其是在應用研究創新轉化方面。政策導向方面,通過稅收優惠等多種渠道激勵企業加大投入,鼓勵社會資本支援科技創新,支援各類民間資本科研孵化,克服本位主義和界別壁壘,鼓勵和支援科技人才跨界合作創新。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解決重點領域行業包括醫療健康領域“卡脖子”的問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企業創新的激勵力度。企業創新的前提是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要著力推動完善稅費優惠政策,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支援紓解小微企業生産經營面臨的暫時困難。普及推廣一些好的做法,例如將符合條件的行業企業科研創新研發經費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政策,作為制度性安排加以實施;推廣使用“先實施、後撥款”的資助模式,在企業開展科研活動並通過驗收後予以及時補助;建立和完善保障企業合理的市場盈利機制,激勵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讓企業在科研創新的同時,及時感受到科研創新帶來的資源紅利和政策獲得感,從而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
(作者係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協和醫學院麻醉學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