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民進>

用道德之光照亮學生幸福人生——記民進中央“葉聖陶教師獎”獲得者王小倩

2023-09-11 14:17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用道德之光照亮學生幸福人生——人民政協網

9月4日,小學開學的第一天。夜裏十一點,王小倩還書桌前寫“反思”。這個習慣,她堅持了30年,除了工作上的“反思”,她還會把當天和孩子、和家長的交流都記錄下來,“反思本”密密麻麻寫了幾十本。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屬性,“堅持”是王小倩最顯著的屬性。堅持意味著專注,是對一件事始終如一的態度。但王小倩還有一個屬性,叫“改變”。30年的教師生涯中,她一直在進行課堂教改。“改變”基於“反思”,而“反思”是一位教師從優秀走向卓越的必然條件。

擁有這些“屬性”的王小倩,先後被評為江蘇省思品特級教師、徐州市思品學科帶頭人、市首批德育專家培養對象、市“德潤彭城”最美教師。2014年,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聯合授予“全國模範教師”稱號,同時被教育部評為“全國中小學優秀德育課教師”。9月3日,她又成為民進中央“葉聖陶教師獎”的首批獲得者,全國僅有10位民進教師會員獲此殊榮。

如此多的光環加持,王小倩在接受採訪時卻一直在説自己很平凡,她所做的事都是一名教師該做的。“該做”和“做到”之間是打通教師和孩子心連心的“最後一公里”,就是這最後一公里,讓王小倩不平凡。

身體力行,從一封道歉信説起

在王小倩的抽屜裏一直放著一封致歉信。這封信時刻提醒著她——愛學生,要從教師自愛做起;育人,要從教師自育開始!

事情是這樣的。鄰班同學的一篇習作寫得很精彩,王小倩借來讀給自己班學生聽。後來習作不翼而飛,班長提議誰弄丟的誰給重新寫一份,孩子們開始推卸責任,誰都不願意重寫,班裏一片混亂。王小倩一句“我來寫”震驚了孩子們,在大家驚訝的注視下,她誠懇地説:“習作是我借來的,弄丟了是因為我沒保管好,我應該承擔這個責任!”有學生提議:“您跟鄰班的老師解釋一下,不就行了嗎?”

“是的,我可以給鄰班的老師解釋,但這個責任我一定要承擔!我要寫一封致歉信,親自向那位同學道歉,徵得他的諒解。”

王小倩鄭重地把致歉信讀給同學們聽,並根據大家的建議反覆修改,直到大家都滿意為止。受到王老師的感染,同學們自發每人謄抄了一篇自己寫得最好的習作,裝訂成冊送給鄰班的那位同學。

在致歉儀式上,教室裏響起了持久的掌聲。掌聲中,王小倩知道,此時孩子們一定和她的感受一樣:承擔責任是快樂的、莊嚴的,承擔責任就是對人對己的尊重!

王小倩總能這樣,將一次次危機事件轉化為“可教時刻”:學生把校園裏的竹子損壞了,她不嚴厲呵斥批評,而是帶著學生打掃竹園、給竹子澆水施肥,通過養護竹子培養學生的愛心和責任心;學生沒做作業,撒謊説忘帶了,她不戳穿,而是悉心引導,耐心等待,終使貪玩的孩子幡然悔悟。她説:“等待是愛的寬容。”

不斷改革,讓孩子實現自我教育

十多年前,王小倩就提出“生活德育,智慧生長”的思政課教學主張,構建了“親歷體驗—認知感悟—內化生成—外化踐行”的對話式思政課教學模式,提出“過有道德的班級生活”的班級主張,開發了符合兒童特點的班本德育課程。

上個世紀90年代,王小倩任教的班級裏有一名男生癡迷上網吧打遊戲。為了“拯救”孩子,孩子的父親跟王老師制定了管理策略:每天放學,王老師都會把放學時間寫在一個本子上,爸爸通過時間來判斷孩子是否按時回家。這樣執行了一段時間後,孩子想出了對策,以學校籃球訓練的名義,早上很早就跑出來上網吧。

這件事讓王小倩一度很受打擊。沒過多久,這個孩子生病住院了,王小倩決定抓住這次機會。因為孩子的父母工作特別忙,每天下班,她都會帶著晚飯給他們一家三口送過去,給孩子説説話、聊聊天,還會帶著小班幹一起去看他,讓孩子很感動。王小倩問孩子:“是更喜歡網路上的朋友,還是生活中的朋友。”孩子回答説:“喜歡生活中的,因為讓我感到了溫暖。”

孩子出院後,王小倩讓他帶領同學們開展“上網利弊調查”活動。同學們通過調查、訪問、蒐集資料、開辯論會等一系列的流程,認識到如何正確利用網路,實現了自我教育。

後來這個孩子考取江蘇警官學校,成為一名人民警察。每當想起他,王小倩總有一種自豪感涌上心頭:“老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尤其是小學老師,更是要‘扣好孩子的第一顆紐扣’。”

王小倩的“過有道德的班級生活”的班級主張在《江蘇教育》專題發表。她被江蘇師大教科院和徐州工程學院聘為客座教授,主講《班級建設原理》課程,培訓師範生千余人。

她還是省前瞻性項目“小學生自主發展評價系統的建構與實踐研究”和省品格提升工程“場域視野下的兒童品格共育平臺建設”的核心成員,她帶領項目團隊從學校“童心教育”辦學理念出發,積極探尋五維綜合育人模式,構建多場域教育力量融合育人平臺,探索指向學生自主發展核心素養的“評價系統”,創新實施了“先生歸來”“家長講堂”“校長有約”“童心課堂”等德育品牌活動。2019年4月她代表學校在江蘇省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上做學校德育工作彙報。2020年6月兩個項目結項成績均獲“優秀”。

這樣的老師註定是深受學生喜愛的。一位同學這樣評價:“思政課枯燥死氣的內容,只要經王老師一講就會活靈活現,不容你不聽。”因此,經常出現上屆學生畢業了,下屆學生爭著要王老師來任課的情形。

“拼命三郎”,對工作傾注全部心血

王小倩30年的教師生涯中,24年在一線擔任班主任,2016年開始做行政工作,先後擔任青年路小學分校業務校長、教導主任,現在是雲龍小學的校長。這個過程也伴隨著王小倩心路歷程的改變。她説自己最初只想當一名教師,但後來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育就是成就的過程,做教師的時候成就自己班裏的孩子,做教導主任的時候,成就的是老師,現在做校長,成就的是一所學校。學校成就的是一個社區的未來和文化,家庭的幸福和穩定。“學校有它的教育責任,也有它的社會責任,這種責任,讓我有一種相當強的使命感。”

班主任、教務主任、副校長、校長……每一個職務全都是忙到不行的工作。但是再忙,她都會幫助青年教師一起進步,幫他們研究教法、釋疑解惑、規範教學;當他們參加評優課時,幫他們分析教材,選擇教法,提出突破重難點的路徑,促成他們在各類大賽上斬獲佳績。

王小倩對學生負責,對教師負責,唯獨對自己有點“不負責”, 她因為聲帶息肉做過兩次切除手術。第二次因為找不到人代課,她堅持一線教學,和學生一起開始“無聲教學”實驗。“這是真實的生活,是他們今後要面對的,所以不用隱瞞孩子,要相信他們。我也希望他們能從我身上學到如何克服困難”。

所以,明白了,她為什麼會成為這次“葉聖陶教師獎”的獲得者。

【責任編輯:和海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