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委員·講述>

唐旭東:萎縮性胃炎與“炎-癌”的轉化

2023-08-24 10:17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又到體檢季,很多單位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篩查納入了體檢項目。這是因為,長期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

胃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在中國,每年有近50萬人被診斷出患有胃癌,其中腸型胃腺癌多由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惡性轉化而來。以前我曾經給大家介紹過,胃炎當中患病率比較高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前疾病的一種,它也是老年胃黏膜的退行性改變,是一種“半生理”的衰老現象,那怎麼又有癌變風險了呢?什麼類型的萎縮性胃炎容易轉化為胃癌呢?現實中,慢性胃炎發展為胃癌仍需跨越多個病變過程,且發生率並不高;慢性萎縮性胃炎根據其病變部位的不同,風險性也有所差異,以胃的上2/3胃體、胃底病變為主的,胃酸分泌減少,胃癌的發生風險增加,而以胃竇病變為主者,發生風險很小。根據不同發病部位,臨床上隨訪和治療的手段也不盡相同。對判定為高風險的慢性萎縮性胃炎進行治療,是延緩慢性萎縮性胃炎“炎癌轉化”、阻斷胃癌發生的重要手段。

臨床上,部分萎縮性胃炎患者並無特異性的臨床表現(13.1%),部分患者表現為上腹部疼痛(52.9%)、腹脹(48.7%)、飯後飽脹(14.3%)和早飽感(12.7%)。胃鏡檢查是幫助我們判斷胃黏膜健康情況的主要手段,這需要觀察胃黏膜的炎症情況、形態學改變;對於萎縮性胃炎的診斷須進行活檢組織的病理檢查,對是否存在萎縮、腸化及其風險進行評估,如發現最直接的癌前病變-異型增生(上皮內瘤變)則根據程度進行定期隨訪或進行胃鏡下黏膜剝離治療。

在萎縮性胃炎“炎-癌”轉化的主要影響因素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同時也是“炎-癌”轉化的重要病因,約有70%的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能夠在胃酸環境中存活的細菌,它可以通過多種機制促進胃的“炎-癌”轉化,如影響胃黏膜免疫細胞浸潤,誘發胃黏膜上皮細胞基因突變等。

俗話説“病從口入”,日常飲食是胃“炎-癌”轉化的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常食腌制肉類、肉類罐頭以及不新鮮的蔬菜、鹹菜、泡菜等高鹽食品及亞硝酸鹽含量高的食品會增加風險,如同時伴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會加劇胃黏膜的刺激和損傷。長期飲酒和吸煙也會加重慢性萎縮性胃炎,甚至增加其癌變的可能性。而攝入富含維生素C、E、A、β-胡蘿蔔素、葉酸等抗氧化劑和保護因子的新鮮水果和蔬菜,會減少胃黏膜的氧化損傷和基因突變。

此外,遺傳因素是胃“炎-癌”轉化的一個內在因素,一些遺傳性或家族性胃癌的發生與特定的基因突變有關,因此對於父母等直系親屬有消化道腫瘤病史的患者應當重視定期隨訪監測。

干預胃“炎-癌”轉化,通過使用藥物來抑制、阻斷或逆轉胃“炎-癌”轉化的進程是當前醫學研究的前沿。目前肯定的是萎縮性胃炎伴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要積極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的清除;研究顯示非甾體抗炎藥(NSAIDs)、葉酸、維生素C以及摩羅丹等中成藥等對胃“炎-癌”轉化有一定的預防或治療作用。其中,中醫藥的辨證治療可有助於緩解患者臨床症狀,緩解胃黏膜炎症反應,糾正胃微環境紊亂。

改善生活方式是有益於防控風險的。吸煙和喝酒的不良習慣都會導致胃黏膜的損傷,尤其是在伴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情況下,會加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炎症損傷和腸上皮化生。體育鍛鍊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八段錦、太極拳、易筋經等功法的鍛鍊不僅能夠改善血液迴圈、提高身體免疫力,更能心身同調,健體的同時調節情志,保持心理健康,減輕心理應激反應,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平衡胃酸分泌和胃黏膜屏障。

應重視定期體檢,系統監測。建議45歲以上或有家族胃癌高危因素者定期進行胃鏡檢查,根據情況不同每1-3年一次,首次檢查以及定期檢查都應重視胃黏膜病變的評估,對於發現有不完全大腸型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者,應根據其具體病情諮詢主治醫生進行密切隨訪。與其他疾病的發展不同,胃炎及萎縮性胃炎是高發病率的,而由胃黏膜炎症到胃黏膜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的不同分型、到異型增生不同級別、到早癌是一個多步驟的較長期過程,人類與胃癌之間的抗爭是一場持久戰。了解了“炎-癌”轉化的進展後,大家應該學會科學合理地應對,及時規範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落實“重心前移”、重視預防和早診早治。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李培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