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祖庭文化優勢 增強文化自信增進兩岸文化認同
編者按:
近日,國家宗教事務局公佈了《宗教活動場所管理辦法》,將於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這將有利於更好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主任駱沙鳴和泉州市豐澤區政協主席上官藍波聯合撰文,認為祖庭文化是中國禪宗發展的基礎和佛教中國化的活水源頭,對今後做好宗教工作也具有重要啟發意義。本文建議傳承發展豐富多彩的祖庭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搭建研究和弘揚祖庭文化的平臺和渠道,促進“一帶一路”文化融通踐行,擴大兩岸多層次祖庭文化民間交流,增強兩岸文化認同,助力祖國統一。
禪宗祖庭文化是最接近大眾思想與生活的宗教文化之一,對人們的宗教信仰、哲學秩序、人文精神、思想觀念、道德規範、禮儀習俗等産生深刻的影響。只有自覺遵循宗教傳承和宗教工作的規定,牢固樹立“導”的理念,才能不斷提高處理宗教問題的能力和宗教中國化的水準、才能將廣大信教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宗教與所處社會相適應是世界各宗教生存發展的客觀規律,中國的宗教必須走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相適應道路,與黨同心、與祖國同向、與人民同行,在政治上自覺認同、文化上自覺融合、社會上自覺適應,與社會發展同步、與時代進步同頻,成為和諧社會建設的和聲與中國式現代化國家建設的積極力量、成為支撐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
祖庭文化所具有崇祖信祖的祖師精神、弘揚傳承的開放精神、祖統法脈的時代精神、融合發展的實踐精神等可以古為今用。祖庭文化是佛教中國化的突出標識、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佛教與中華文化融合的結晶,其蘊藏著豐富的宗教資源、文化資源、社會資源,具有高度的宗教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與研究價值。祖庭文化的價值內涵可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活力,引導信教群眾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祖庭文化彰顯中國化佛教濃厚的祖統法脈意識,成為中國化佛教思想創造的重要表徵,構成中國化佛教發展演變的重要框架和承載著中國化佛教的文化自信與精神家園。
所以,新時代要進一步發揮我國祖庭文化,促進宗教中國化,增強中華文化自信。為此,特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傳承發展豐富多彩的祖庭文化。開展我國祖庭歷史文化遺産調查、登記、管理,強化以宗教社區、管理機構和社區居民三大要素在內的祖庭文化遺産管理,加快祖庭歷史文化遺産管理機制創新。推動紮根中國大地的禪宗祖庭文化與民間信仰互動,更好地引導宗教界樹立正確的宗教觀,興利除弊、繼往開來、因勢利導、趨利避害,服務於我國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和世界和平。要秉持“導”的理念,研究和傳承祖庭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統一的內容,最大限度的發揮祖庭文化修身立德、崇儉戒奢、低碳綠色、義利從善等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內涵,減少社會轉型中人們的文化焦慮,更好的凈化人心、從善如流、服務社會,提高中華民族文化自覺自信自強。要堅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標準,支援宗教界搞好自身建設,尤其是搞好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培養一批精通經典教育、精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層次“雙通”型愛國愛教的中青年代表人士。
二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搭建研究和弘揚祖庭文化的平臺和渠道,促進“一帶一路”文化融通踐行。祖庭文化除了具有宗教信仰教化功能價值外,還具有歷史文化傳承、中外文化交流、多種藝術審美、多維學術研究和旅遊經濟開發等價值,要傳承創新、發揚光大祖庭文化,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宗教關係和諧,推動中國佛教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提高對外交往和國際傳播能力,更好地向國際社會展示當代中國宗教形象的優秀傳統文化。祖庭的存在不僅有利於促進各宗派的師承發展,也推動了禪宗自身發展及向外輻射。史上禪宗就先後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家,建議我國各東亞文化之都城市應進一步鞏固中日韓三國佛教“黃金紐帶”,深化中日韓三國的東亞文化之都共同擁有、共同建設、共同弘揚的祖庭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地區和平安全平等發展,共創普惠平衡、協同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開展全球祖庭文化普查工作,使祖庭文化研究成為全球社科研究的重要內容,同時推進中國祖庭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定期舉辦祖庭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對話交流、尊重信任、合作共事中,推動我國禪宗祖庭文化與時俱進、服務當代、開拓未來,增強禪宗祖庭文化對外傳播力、影響力、親和力。
三是整合我國學界、宗教界研究資源,設立各地宗教祖庭文化研究課題組,挖掘祖庭文化特質,彰顯祖庭文化在詮釋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支援和制度啟示。
四是組建海峽兩岸祖庭文化研究會,建立兩岸祖庭文化研究體系,擴大多層次祖庭文化民間交流,厚植兩岸融合發展、和平統一的民意基礎。兩岸宗教及民間信仰交流的講經講道等內容應當適合我國國情特點和時代特徵、融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各地祖庭文化品牌,積極引導祖庭文化價值的傳承發展創新。兩岸同根同源同種,兩岸民間信仰交流應持續熱絡,要多舉辦例如泉州南安•國際鳳山文化旅遊節、國際(南安)鄭成功文化節、海峽兩岸關帝文化節、世界清水祖師文化節、泉•澎“乞龜”民俗文化活動、泉州澎湖媽祖會香、海峽兩岸祖庭文化論壇等,吸引更多臺胞前來進香謁祖,使之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新平臺,強化兩岸祖庭文化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
(作者:駱沙鳴,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參政議政工作委員會主任;上官藍波,泉州市豐澤區政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