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政協要聞>

全國政協“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專題協商會綜述

2023-07-14 08:58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從現實看,如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如何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如何平衡城鄉自然承載力,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正視的重大課題。

當前,全黨正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緊緊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12日,全國政協“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專題協商會在京舉行。在鄉村振興理論實踐一線、關注關心城鄉融合之路的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通過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的平臺,與有關部委負責同志匯聚一堂,共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

因地制宜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

今年是“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實施20週年。

“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並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

“浙江省實施‘千萬工程’順應鄉村發展客觀規律,二十年如一日,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不斷積小勝為大勝,探索出一條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科學路徑。”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齊扎拉在調研時對浙江“千萬工程”的成效印象深刻,建議推動各地抓好“千萬工程”經驗的學習運用,“在學習中,要注重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真正讓廣大農民在城鄉融合發展中受益”。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主席黃莉新是“千萬工程”催生浙江蝶變的見證者,她認為,“千萬工程”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效,最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的戰略擘畫,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結合浙江的實踐探索,黃莉新建議,建立健全推進機制,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同時要落實落細“四個優先”政策,分別研究制定優先考慮“三農”幹部配備、優先滿足“三農”發展要素配置、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優先安排農村公共服務的具體措施。

上下聯動的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是黨中央重大舉措,來到專題協商會現場的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就是其中的一級。

“要加強縣級‘一線指揮部’建設,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科學推進土地調整試點。”結合自身感受,王傳喜建議實施“領頭雁”工程,提升農村黨組織書記抓鄉村振興的本領。

鄉村振興,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其首要任務。而種子是農業的“晶片”,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核心要素。

全國政協常委、中科院院士李家洋所在的崖州灣國家實驗室,就是聚焦種子創新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通過生物育種技術在更短時間內研發新一代動植物新品種、好品種、大品種,讓更好更多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到千家萬戶,“要進一步築強國家級科研平臺,以成果轉化帶動全國現代農業産業發展,加強種質資源挖掘、保護與引進創新。”李家洋説。

“木本油料不與農爭地、不與人爭糧,能有效緩解糧油供需矛盾和進口壓力,是我國保障糧油供給安全的優勢産業、潛力産業。”全國政協委員、原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提出,通過推廣良種良法,提升種植管理水準,加強技術研發,提升加工技術水準,加大財政金融支援,助推産業加快發展,以油料産業振興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鄉村建設為誰建?誰來建?

對於農民而言,設施完備是最直觀的幸福感,服務便利是最直接的獲得感,環境宜居是最牽掛的歸屬感,産業興旺是最基本的安全感。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張闔成看來,城鄉融合過程中,由於歷史欠賬、制度壁壘等問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要牽住“牛鼻子”突破關鍵點,激發乘數效應,要把産業振興作為重中之重和切入點,通過産業帶來人氣。

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因此鄉村建設建什麼、怎麼建,農民最有發言權。

“要調動廣大農民共建共治共用美好家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要提高農民建設‘話語權’,增強農民內生動力。”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政協副主席謝茹認為,鄉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定是不斷增強農民獲得感,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廣大農民才有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江蘇省蘇州市委會副主委宋青認為,“新農人”是農業農村先進生産力的代表,有文化、有技術、有夢想、有情懷,更是農民群體中年紀更輕、可塑性更強、發展潛力更大的先鋒力量。

“要想築牢鄉村振興人才之基,就要讓‘新農人’成為‘興農人’。要健全農業全産業鏈大格局,延伸農業産業鏈長度、增加厚度,創造更多農業優質就業空間,推進人才隊伍多元化發展,激勵保障優化‘新農人’發展生態圈。”宋青表示。

教育在鄉村振興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以振興鄉村教育賦能鄉村振興,是教育的職責和使命。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建議,從思想先行和理念更新著手,提升各級政府對新時代教育工作的理解和認識。“‘優師計劃’師範生不僅是教育領域的生力軍,更應成為鄉村振興的先遣隊和尖兵連。應擴充‘優師計劃’學生的鄉土情知識和科學素養,將‘優師計劃’畢業生納入就業所在地的人才序列,讓他們成為促進當地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程建平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關注的是職業教育培訓的發展問題。他認為,應加強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區域佈局統籌規劃,支援縣域職業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發展;鼓勵採取專業聯建、師資交流、教研共用、網上課堂等多種渠道,支援優質職業教育培訓資源下鄉,提升人才培養品質。

讓城鄉資源要素自由流動

城鄉融合,關鍵在於資源要素的合理配置與有效流動。

當前萬物聯網的大背景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研究了近年來各地數字鄉村建設的實踐情況。他認為,數字鄉村建設充分發揮了數字技術對城鄉要素合理配置的賦能作用,建立起城鄉資源要素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機制,創新性解決人才、技術、市場、數據等要素城鄉流動不暢的難題,應該在鄉村建設中進一步加快推進數字化,優先佈局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發展深度融合,加快城鄉數據要素流動。

發展特色優勢産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但在實地調研時,委員們發現當前鄉村産業發展仍面臨銷售難、融資難、物流難、倉儲難等痛點難點。

“帶動千鄉萬村小産業融入經濟大迴圈,要加強綜合施策,進一步強化社會化專業化服務能力,推廣‘郵快合作’‘交郵聯運’等模式,健全完善農村物流體系發展機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愛力的觀點,正是來自郵政集團近年來探索構建鄉村物流網路的具體實踐。

同樣是促進小農戶與大農業的有機銜接,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錢學明認為,要高度重視健全聯農帶農的利益聯結機制,強化專業合作社利益聯結作用,發揮龍頭企業聯農帶農作用,大力發展專業化農事服務組織,推進現代化農業經營體系建設,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在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土地問題是核心問題之一,特別是宅基地改革事關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社會各界對此高度重視。

“從試點情況看,宅基地改革促進了城市要素下鄉,推動了城鄉融合發展。”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但也還有一些需要破解的突出難題。他提出要落實“三權分置”持續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統籌解決城鄉建設用地供求矛盾。

“要加強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升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水準。”

“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增強服務城鄉融合發展能力。”

“要為民企下鄉再加把‘科技’勁,讓‘萬企興萬村’更有力。”

……

整整一天的專題協商,內容豐富、討論深入,有關部門相關負責同志對委員們的發言進行了一一回應,表示將積極研究採納各位委員的意見建議,不斷完善工作思路舉措。相信委員們經過調研與思考的真知灼見,定會為努力推動統籌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再創新局面添磚加瓦。

【責任編輯:李培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