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政協要聞>

全國政協“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重點提案督辦調研綜述

2023-07-12 09:52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調研組一行在粵芯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調研

  調研組一行在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調研

  調研組一行在廣州白雲山制藥總廠調研

■編者按: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繫,要堅定不移把製造業和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加快建設製造強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援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這為加快推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轉變,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

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是今年全國政協72個重點提案選題之一,其中包括民建中央、致公黨中央以及多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相關提案,由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以調研形式進行督辦。

“涉淺水者得魚蝦,入深水者得蛟龍。”調研前,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崔波表示,要調研一路、思考一路,不能滿足於跟著走,努力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找準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中存在的“痼疾”,給製造業高品質發展開出了“良方”,以高品質調研促進高品質發展,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6月2日至6日,5天的時間,從傳統製造企業到重點行業製造業,從高新技術企業到重點實驗室、産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調研組先後深入廣東省汕頭市、深圳市、東莞市、廣州市等地的15個單位和企業,與企業負責人員、管理人員、專家學者、一線的工人座談交流,廣泛聽取情況介紹和意見建議,對推進製造業的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的目標任務、現狀問題和實踐路徑共探新的解題思路。

加快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廣東是經濟大省,也是工業強省。從原來的“珠江水、廣東糧、嶺南衣、粵家電”,到如今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高端製造業不斷迭代升級,廣東堅持“製造業當家”,讓製造業成為廣東高品質發展的“利器”。

錨定建設製造強省,廣東的解題思路明確:完成“兩個全面提升”。一是全面提升製造業在現代産業體系的地位和作用,推動製造業地位從主導向引領躍升,從“壓艙石”向“頂梁柱”躍升,從“穩定器”向“發動機”躍升。二是全面提升廣東製造在全國全球的地位和作用,保持製造業整體實力全國第一,當好全國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排頭兵;加快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成為世界一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戴和根表示,通過深入調研,切切實實感受到廣東製造業具有專業性強、産業融合度高、帶動作用顯著等特點,同時,製造業是我國實體經濟的基礎,也是科技創新主戰場,要進一步推動製造業協同創新和集群化發展,引領産業邁向價值鏈更高端,構建相互支撐、高效協同的産業發展新態勢,加快建設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製造業體系。

作為提案者代表,民建中央調研部二級巡視員李沛熹告訴記者,這次調研看到了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化賦能具有代表性的一批好企業、好項目。不僅有傳統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企業,還有數字化平臺型服務企業。“廣東不僅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和排頭兵,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和高品質發展也走在前列。一些地區,一批製造業龍頭企業正在試圖不斷突破原有框架,走科技創新、自立自強之路。”李沛熹如是説。

“這次調研看到廣東不管什麼性質的企業,都有著強烈的緊迫感,而且廣東製造業若干領域在全球産業分工和價值鏈中處於引領地位,製造業綜合實力達到先進水準,成為製造業核心區和主陣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航空工業科技委副主任吳希明一路邊聽邊思考的問題是製造業全産業鏈如何實現高品質發展。他説,我所在的航空工業是典型的高科技、新技術、産業鏈整合型行業,航空工業的發展水準,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及綜合實力的水準。當前,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需要一批以高技術、長産業鏈整合為特徵的製造業來支撐。為此,我們要緊緊抓住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窗口期,要深化規劃加強引導,以更大力度推動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真正為國家和企業自身發展解決問題。

在深耕細分領域實現製造業轉型升級

走進位於汕頭市澄海區的某玩具企業,墻上大螢幕實時顯示的生産狀況引人駐足:各條生産線基本實現智慧化、自動化,僅留有少量人員輔助作業,打破了玩具製造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産業的傳統印象。

在展廳中,汽車、輪船、航太員、比鮮花還鮮艷的積木花、復刻《流浪地球》超級礦車的積木顆粒玩具……各種精緻玩具模型都可用顆粒積木拼裝組成;在該工廠,這樣的顆粒積木每年可生産超100億個,且每個積木的尺寸精度達0.02mm,這有賴於企業打造的現代化無塵、高速自動化精密積木標準通用件生産車間。

那麼,該玩具企業在積木玩具生産流程中充當怎樣的角色呢?用講解員的話説:“我們是玩具行業的富士康。”

説起富士康,大家一定會閃過一個詞,代加工。沒錯,在“製造業微笑曲線”製造、研發、行銷三個環節中,他們僅負責製造環節,即代加工。

“我們的産品品質和品質都處於國際領先水準,且在生産量提高的同時,能夠降低生産成本,讓高品質、高性價比的顆粒積木實現國産替代。”在工廠調研現場,講解員這樣説道。

“雖然具備高水準的生産工藝,但我們不做拼裝積木玩具原創品牌,而是品牌背後的生産商。”該負責人表示,積木通用件多,將通用件生産標準化後,就可以實現自動化和智慧化,同時原玩具企業投入成本高,壓縮生産成本,能讓玩具品牌將更多精力花在研發投入上,最終推動整個玩具産業形成重研發、高品質的生態體系。

高品質、高性價比不僅讓國産玩具品牌受惠,也得到了外國企業的青睞。據該負責人透露,在今年的廣交會和中國汕頭(澄海)國際玩具禮品博覽會上,來自俄羅斯、美國、南韓等國家的頭部玩具企業都有意向與該企業合作。僅在博覽會期間,簽訂訂單金額超過3000萬元。

産業實現精細化分工的前提在於深厚的産業基礎。“中國玩具看廣東,廣東玩具看澄海”,澄海已成為全國聞名的玩具生産和出口基地。

“這幾十年來,澄海玩具在慢慢轉型。”調研組看到,在這裡,玩具産業已逐步實現從傳統的人工生産或半自動化生産模式走向全自動化生産;在這裡,“玩具+IP”成果頻出,其品牌擁有量全國第一,玩具企業獲得的IP授權和專利授權也是全國第一。比如大眾熟知的喜羊羊、超級飛俠等,其版權都在澄海當地的老牌玩具企業手中。

“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是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中之重,需要順應發展階段、發展條件和發展格局變化,以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為方向,加快結構體系升級、技術路徑創新、發展模式優化,把製造業的短板補齊、長板鍛長,促進製造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委員會原駐會副主任陳因表示,要重視培育先進要素和加大新要素投資,推進有組織的重大科研創新,加速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構建與中國製造産業體系相匹配、明確分工定位、多主體協同開放的國家級創新體系,打造原創技術的策源地,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提高我國科技創新的全球化水準和國際影響力。

而在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資本運營研究處處長、研究員杜天佳看來,製造業的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解決的是效益、效率、效能的問題,這就需要聚焦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方向,提高製造業“含金量”“含智量”“含綠量”,不斷提升發展優勢、創新發展動能、優化發展生態,實現效用的最大化。

讓科研成果深度賦能高端製造

穿過一片鬱鬱蔥蔥的荔枝林,調研組一行來到迄今為止已建成的、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大科學工程——中國散裂中子源。這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立項支援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法人單位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這個裝置讓中國成為繼英國、美國、日本之後世界第4個擁有脈衝散裂中子源的國家。

散裂中子源常被比作“超級顯微鏡”,能用來探索物質微觀結構。它的源頭——加速器系統,像臥龍一般藏在地下。

紅的、綠的、藍的、黃的……以靶站為中心,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譜儀向四面伸展,讓中國散裂中子源看起來像一朵綻放的花朵。據了解,中國散裂中子源一期共建了3台譜儀,分別是有著綠色外殼的通用粉末衍射儀、小角中子散射儀,以及有著藍色外殼的多功能反射儀。4年來,中國散裂中子源還與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研究機構等合作建設了若干臺譜儀,以滿足全國及地方研究機構和企業的需求。

設備國産化率是多少?“我們的設備國産化率達到90%以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介紹説,現在全國近百家合作單位完成了裝置各項設備的研製與批量生産,許多設備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準。

5000、97%、800、122%……在中國散裂中子源,有這樣幾組數據值得特別關注。

“5000”。一個自豪的數字,在這裡,時間不按年、月、日算,而是按小時算。“我們每年打靶提供中子束流的時間是5000個小時。”陳和生説,5000小時,意味著一年8700多小時裏,中國散裂中子源大部分時間都在産生中子,開展實驗。而國際上其他散裂中子源中,英國、日本每年的中子束流時間一般都在4000小時左右。

另一個值得自豪的數字是“97%”。“2020年到2021年,我們的實際運作效率超過了97%,這是全球其他散裂中子源都無法達到的效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説,實際運作效率是散裂中子源實際運作時間與計劃運作時間的比值。數字越高,説明散裂中子源故障率越低,按計劃運作的穩定性越好。

在描述中國散裂中子源的運作成效時,他們用課題的數量來説明。“4年,中國散裂中子源開放運作8輪,共完成800余項課題,重點支援國家重大項目。”陳和生説。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註冊用戶已超過3800人,2021年至2022年度申請課題數同比增長了122%,課題申請通過率為29%。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兩個必保’,為推動相關工作實現高品質發展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産業司副司長霍福鵬看來,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製造業。確保“製造業必須築牢”要靠自己,這是必要的、正確的戰略選擇,既要佈局“國之重器”,又要破局“卡脖子”難題。我們要擁有在行業裏“掀桌子”的底氣和籌碼,抓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抓好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壯大,堅持自主創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支援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讓製造業朝著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不斷夯實製造業人才儲備基礎

近年來,隨著新技術不斷融合滲透,傳統製造業正向智慧製造新産業轉變。在産業蓬勃發展的背後,智慧製造人才尤其是技術人才發揮重要作用。調研組發現,目前智慧製造技術人才短缺現象明顯。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製造業就業人員在20個大類行業中位居第二位,就業人口占比達18.1%。統計顯示,我國製造業10大重點領域2025年人才缺口將接近3000萬人,缺口率高達48%,成為制約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因素。

“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構築人才制度優勢、推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之舉。戴和根直言,中國製造業高級技工缺口巨大,大多數企業都是流水線工人多,中高級技工少。他建議,創新國內製造業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職業教育與産業需求之間的融合,完善學科專業人才培訓等體系,全面推進新型産業工人隊伍建設,為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推動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輸送生力軍。

談及製造業人才培養,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弘湖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孫昌隆接過話茬,“當前,新一代資訊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太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成為引領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主要力量。在這些領域,需要一大批掌握更多專業知識、更高技能水準、跨技術領域的複合型技術人才。他們應具備前瞻性眼光、戰略意識,能主持和引導開拓創新路線,實現基礎研究領域的突破,引領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要建立健全高端人才培育模式,打造以項目+人才+平臺的育人機制,鼓勵高端人才主動承擔攻堅克難的重擔,並及時給予相應的獎勵。”孫昌隆如是説。

“製造業還需要兼具市場意識與研發能力的綜合性創新人才。這樣的人才可以敏銳觸摸前沿科技,緊跟技術潮流,持續突破創新,不斷實現技術升級,打造富有競爭力的産品。”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徐坤建議,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機制,以高校科研項目為依託,將企業與高校的人才資源有機結合,聚焦産業急需創新領域,攻克“卡脖子”技術,提高技術的市場轉化率。還可建設由龍頭企業牽頭、高校科研院所參與、各類型創新主體共建的創新聯合體,以創新人才為支撐,以市場需求為引導,促進創新主體高效聯動、人才資源高效配置,在市場拓展和技術創新中,不斷挖掘和培養綜合性創新人才。實施“校—企—地”聯合育人模式,為企業定向培養具有紮實專業知識、較強實踐能力、較強學習能力的複合型技術人才。

進企業、訪平臺、下車間、召開座談會……雖然調研行程密集,但每到一處,調研組成員都會認真聽取企業和單位的意見,認真記錄重要問題,廣泛蒐集好的經驗做法,分析存在的共性問題和面臨的具體困難。

調研發現,當前,製造業産業鏈自主可控發展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新風險:一是我國製造業産業鏈存在“卡脖子”短板。如,目前我國的高端晶片生産力不足,加上近年來西方一些政治勢力推動搞技術封鎖、科技鴻溝、發展脫鉤,導致我國在積體電路産業、通信裝備産業、工業軟體等部分領域的“卡脖子”問題日益嚴峻。再比如,我國製造業産業鏈核心競爭力不突出。儘管我國擁有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和“世界製造中心”地位,但是“大而不強”“全而不優”問題仍然突出。

調研組認為,目前急需以補短板、強控制、提韌性、築優勢化解這些新問題、新風險,進一步增強我國製造業産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圍繞關鍵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産業技術基礎等工業“四基”實施強基工程,加大前沿技術研發投入和關鍵“卡脖子”技術的攻關支援力度。還應著力提升關鍵核心技術的話語權,加快實現國産替代,積極參與、主動謀劃産業技術標準體系建立,逐步提升“反卡脖子”能力。從供給側和需求側開展固鏈、補鏈、強鏈等專項行動,鼓勵中小企業深耕細分市場,在産業鏈上下游培育一批掌握關鍵技術的專精特新企業、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提升産業鏈關鍵環節的産品技術含量。

【責任編輯:李培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