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滾動新聞>

關注“胸悶變異性哮喘”:胸悶也可能是哮喘

2023-06-10 13: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啟動儀式。 會議主辦單位供圖

中新網北京6月9日電 (記者 李純)“胸悶變異性哮喘發現20週年”宣教活動啟動會近日在北京舉行。會上,《胸悶變異性哮喘診療建議》以及《健康中國 胸悶變異性哮喘 我們共同關注——致醫療界和各位同道倡議書》正式發佈。

據介紹,胸悶變異性哮喘往往起病隱匿,以胸悶作為唯一或主要症狀,沒有反覆發作的喘息、氣促等典型的哮喘表現,容易誤診和漏診。與會專家期待,診療建議和倡議書的發佈能夠幫助廣大醫務工作者和患者進一步了解胸悶變異性哮喘,推動規範化診療。

當天會議開始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沈華浩教授步入會場,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後排的一對夫婦。他們是20年前沈華浩確診的第一例胸悶變異性哮喘患者的家屬。2004年,經媒體牽線,這對夫婦的孩子被沈華浩團隊收治,確診為一種不典型哮喘,經過抗哮喘藥物治療,病情逐步穩定。

這名患者的病情給了沈華浩團隊很大啟發,為後續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2013年,沈華浩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發表文章並將該病命名為“胸悶變異性哮喘”,引起國際醫學界呼吸學科領域的廣泛關注。伴隨相關研究的推進,更多患者因此受益。

據估算,我國已確診的胸悶變異性哮喘患者近28萬人。“胸悶變異性哮喘的實際患者群體應遠超這個數字。這類患者無喘息症狀、無哮鳴音,往往輾轉于各個醫院之間,可能被誤診為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不全、更年期綜合徵、精神疾病等。”沈華浩指出,雖然胸悶的症狀和上述疾病有一定相似之處,但導致誤診的根本原因還是醫生對胸悶變異性哮喘認識不足。

會場合影。 會議主辦單位供圖

“哮喘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近年來患病率持續上升,不典型哮喘的兒童患者也逐年增多。”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郝創利教授介紹説,胸悶變異性哮喘是一種不典型哮喘,通過肺功能和支氣管激發試驗可以確診。在兒科,遇到胸悶患者一定要仔細甄別病因。兒童無法清晰準確描述自己的病情,只能通過家長轉述和檢查。但部分患兒家屬對不典型哮喘尤其是胸悶變異性哮喘的認知不足,導致患兒遲遲得不到診斷和規範化治療。

“胸悶變異性哮喘作為一種不典型哮喘,治療方式與典型哮喘相同,治療效果較好,大部分患者經過規範治療後,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郝創利説,一項多中心臨床研究顯示,胸悶變異性哮喘患者的氣道高反應在治療一年後均有顯著改善,68.7%的患者氣道激發試驗可轉為陰性。胸悶變異性哮喘的治療相對簡單,但由於知曉率較低,醫生和患者對於該疾病的警惕性不夠,診斷存在一定困難。

沈華浩指出,對於胸悶變異性哮喘而言,提升臨床醫生的認識是避免誤診漏診的關鍵。基層醫生是醫療衛生的健康守門人,關鍵在於加強基層培訓,讓基層醫生廣泛了解這種疾病,實現重點人群的早診早治。

談及如何減少錯誤認知,北京朝陽醫院黃克武教授指出,哮喘疾病複雜且異質性強,典型症狀為喘息,但不同患者主述不一,有的患者會表現為胸悶、氣短、咳嗽等症狀。在疾病的認知上,不論是臨床醫師還是大眾都存在不足。過去常強調喘息,因而忽略了胸悶、氣短、咳嗽等症狀,導致部分患者甚至被誤診為精神心理疾病。

黃克武指出,首先要求呼吸科臨床醫師提高診療水準,特別是對胸悶變異性哮喘等不典型哮喘的診斷能力,對哮喘患者應加強用藥指導;要強化公眾健康素養,提高公眾對哮喘的正確認識。很多患者認為只要症狀有緩解,便可以停止用藥,這給疾病管理帶來很多問題。在哮喘治療中,要讓患者認識到長期規範用藥對哮喘症狀控制與減少急性發作的重要意義。

中日友好醫院蘇楠教授也表示,有研究顯示,在哮喘早期接受規範化治療的患者與延遲治療的患者相比,病情急性加重的風險降低了39%。及時診斷、規範化治療可有效避免發展為重症哮喘。對於胸悶變異性哮喘患者而言,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不僅可以避免疾病的進一步發展,也可減輕患者及家庭的壓力。

此次會議還發佈了《胸悶變異性哮喘診療建議》和《健康中國 胸悶變異性哮喘 我們共同關注——致醫療界和各位同道倡議書》。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張旻教授表示,要進一步提升臨床醫生及患者的認知,擴大胸悶變異性哮喘的知曉範圍,讓更多胸悶的患者知曉:不僅喘才是哮喘,胸悶也有可能是哮喘,胸悶不僅需要去看心內科等科室,還要去看呼吸科。倡議書和診療意見的發佈,有助於降低胸悶變異性哮喘的漏診、誤診率,讓更多患者通過及時診治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並減少急性發作和疾病進程。(完)

【責任編輯:李培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