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委員·講述>

仲志余:在更高水準上保障國家水安全

2023-06-01 09:26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逐步形成國家水網“一張網”,有效防範化解水安全風險,促進水資源與人口經濟佈局相均衡,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水網建設提供了重要指導。

我國是世界上水情最複雜、江河治理難度最大、治水任務最為繁重的國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確立國家“江河戰略”,擘畫國家水網重大工程,為新時代水利事業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和強大動力。當前,我國已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需要有堅實的水安全支撐和保障。然而,與構建現代化高品質基礎設施體系要求相比,我國水利工程體系還存在系統性不強、標準不夠高、智慧化水準有待提升等問題。防洪排澇減災體系仍不完善,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不高,水利工程互聯互通和協同融合不夠,現代化管理體制機制尚不健全,安全綠色智慧發展亟待加強,水利公共服務水準和品質效率有待提升,水利基礎設施網路系統性、綜合性、強韌性還需增強。迫切需要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等領域短板,實施國家水網重大工程,充分發揮超大規模水利工程體系的優勢和綜合效益,在更高水準上保障國家水安全,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加快構建國家水網,從必要性上講,一是解決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更大範圍實現空間均衡的必然要求。我國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豐,水資源時空分佈極不均衡,水資源分佈與土地、礦産資源分佈和生産力佈局不相匹配,水資源問題制約著經濟社會發展。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暢通國內大迴圈,促進南北方協調發展,迫切需要加強水資源跨流域跨區域科學配置,解決水資源空間失衡問題,保障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二是解決生態環境累積欠賬、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長期以來,一些地區經濟社會用水超過水資源承載能力,導致水質污染、河道斷流、濕地萎縮、地下水超採等生態問題。為加強河湖水域空間保護、生態流量水量保障、水質維護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切需要系統謀划水資源優化配置網路,發揮水資源綜合效益,既保障經濟社會用水需求,又實現“還水于河”,復蘇河湖生態環境。三是有效應對水旱災害風險、更高標準築牢國家安全屏障的迫切要求。我國水旱災害頻發,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區易受流域性洪水、強颱風等衝擊,中西部地區易受強降雨、山洪災害等威脅,400毫米降水線西側區域大多乾旱缺水、生態脆弱。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劇,需要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路,提升洪澇乾旱防禦工程標準,維護水利設施安全,提高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管理水準,推動建設高品質、高標準、強韌性的安全水網,保障經濟社會安全運作。

新時代呼喚偉大的世紀工程。加快構建以自然河湖為基礎、引調排水工程為通道、調蓄工程為結點、智慧調控為手段,“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慧,迴圈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是我們這一代水利工作者為中華民族治水畫卷再添濃墨重彩一筆的歷史使命。我們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加快建設國家水網重大工程,根據我國自然地理格局、江河流域水系分佈、水利基礎設施網路及河湖水系連通情況,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均衡,統籌存量和增量,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暢通國家水網大動脈,合理佈局建設縱橫交錯的骨幹輸排水通道,推進互聯互通、聯調聯供、協同防控,逐步形成國家水網“一張網”,統籌解決好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問題,有效防範化解水安全風險,充分發揮好水資源優化配置、流域防洪減災、水生態系統保護等綜合功能,促進水資源與人口經濟佈局相均衡,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安全效益相統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總工程師)

【責任編輯:李培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