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國際:以科技落實“雙碳”行動

發佈時間:2022-06-16 來源:中國網商務 作者:商聞 責任編輯:常玉

“作為傳統排碳能耗大戶,建築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可謂任重而道遠。一直以來,我們不斷研發先進的建造科技,來推動建築産業升級,實現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建築國際集團科技部副總經理關軍表示。

6月15日為全國低碳日,中國建築國際作為駐港央企,長期致力於發展綠色建築科技,堅持以科技手段推動可持續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企業力量。

MiC與BIPV兩大技術助力建築業綠色低碳轉型

MiC(組裝合成建築法)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智慧建造技術之一,也是“綠色建築”的有效實現手段。中國建築國際在MiC技術的發展與實踐方面,一直處於業內領先:其承建的深圳壩光生態國際酒店項目、北大嶼山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中央援港社區隔離治療設施項目,MiC技術都在建設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MiC是指把建築拆分為一個個立體的空間單元,每個空間單元的裝修、水暖、機電等工序都一次性在工廠內完成,施工現場僅需要把每個單元像“搭積木”一樣拼裝,即可完成整個項目的建設。不僅能節省施工時間,還能節水節材,所産生的廢水廢料能在工廠中迴圈使用。相比傳統建造模式,約可減少70%的建築垃圾、50%的施工碳排放,以及25%的材料浪費。

中建海龍珠海生産基地自動化産線

中國建築國際的另一項核心技術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能確保建築項目在運營時的低碳減排。BIPV是一種將太陽能發電(光伏)産品整合到建築上的技術,有兩種運作方案:一種為光儲直柔,是包括光伏發電、直流配電、雙向充電、柔性控制四個階段的一種新型能源技術,初步預計或可為建築運作減碳約25%;另一種則是“並網”,即把光伏發電系統與電力系統聯繫起來,把陽光輻射得到的直流電直接轉變為標準的網側交流電,再分配該系統生産的電量。BIPV技術可確保建築高效儲能,持續在之後創造經濟效益。

深圳壩光生態國際酒店:建造階段碳排放減少67%

位於深圳壩光的生態國際酒店項目,是建築界踐行綠色低碳的重要範例。作為該項目的設計和承建方,中國建築國際在此項目中運用了多項工業化、智慧化手段以及新材料、新工藝。

深圳壩光生態國際酒店

通過數字化建築能耗模擬軟體及參數化設計優化工具,MiC項目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建造階段減少碳排放67%,運營階段減少碳排放26%,拆除階段還可實現箱體鋼框架的重復利用,約可節省17,655噸碳排放,佔MiC箱體碳排放的70%以上。此外,MiC建築方式相比傳統方法,可節約工期90%,並減少64%的日均現場工作人員數量。

香港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二期工程:首個承諾在施工期內實現碳中和的綠色工程

香港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二期工程(O·PARK2)項目是由香港環保署主導、中國建築國際承建的香港目前規模最大的廚余回收中心,于2019年啟動,預計于2023年完工並投入使用。該項目施工期採用可持續項目管理模式,預計將實現整體減碳3,198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11.4萬顆樹一年可吸收的二氧化碳。項目運作後,預計每年可減少約11萬噸運往堆填區棄置的廚余和約6.7萬噸溫室氣體的排放,解決香港約8%的餐廚垃圾問題。

香港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二期工程

項目還開創性地整合了低碳建材供應鏈,嚴格依照相關政策及準則,就近採購、按需訂貨,並以環保物資為優先採購對象。其中包括含100%迴圈成分的鋼筋、工字鐵,以及含35%以上的粉煤灰替代水泥的混凝土。同時通過積極創新“轉廢為能”方法,減少建材消耗,提高廢棄物迴圈利用率,針對水源、能源、木材、廢棄物等方面制定減碳措施,促使項目廢棄物迴圈利用率超過95%。

作為全國首個承諾在施工期內實現碳中和的綠色工程,O·PARK2對推進行業綠色低碳迴圈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綠色發展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建築國際踐行的可持續發展方針。關軍表示,“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的雙碳政策,踐行高品質發展的經營理念,在節能減排方面不斷探索實踐。未來我們將繼續依託‘科技賦能’推動綠色轉型升級,在推動綠色化建造、工業化建造、智慧化建造和國際化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中起到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企業供圖)

相關資訊

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日本語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Español عربي 한국어

中國網客戶端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9語種權威發佈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