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濤,現任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駐英國倫敦辦事處首席代表,在服務外企、吸引外資和海外投資的崗位上,持續工作了20多年,對眾多招商引資歷史如數家珍。董濤認為,駐英國以及其他的海外代表處,是上海商務系統在外的前哨和耳目,當前招商引資、服務企業不再是簡單地引進“資本”項目,而是花時間研究新産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等“創新要素和資源”,努力構造新興産業生態招商服務體系,並在此基礎上有序推進外資招商和海外投資促進工作。為上海的對外招商、服務外企、外資,積累成功案例,在國外樹立起上海熱情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形象。
設立代表處,走到客戶面前
1999年12月上海市政府正式設立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上海吸引外資的工作,進入了新時空。”董濤稱,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的成立,是順應中國加入WTO的這一歷史進程,承接了上海市的投資促進、招商服務職能中國企業正在走出去,中心不僅是對外招商引資,也幫助企業開展海外投資,進行跨國經營。
“上海經濟能夠快速增長,既是抓住了國際産業轉移的大潮,也是上海自我創新、不斷奮進的過程。中心成立之初,根據上海市戰略規劃,要在全球設點,把招商引資工作,送到客戶面前,靠前一步交流溝通,不能在家裏坐等外商。我們在國內可能以為,上海足夠知名了,不需要推介。其實,外商不一定清楚上海的産業政策,想投資也不一定知道怎麼操作。”董濤認為,貼近外商,是很有必要的,這也是國際經驗,比如新加坡經發局(EDB),在全球主要國家均設立辦事機構並配備了強大的投資促進團隊。
建網路,搭平臺,面對面,交朋友
中心的海外辦事處,在實際運轉中,與成立的初衷一樣,注重辦實事---建網路,搭平臺,交朋友,有針對性開展第一線招商活動。
“我們在國外主要是與外商交流,解答疑問。”董濤介紹,他所在的倫敦辦事處,儘量與外商面對面接觸,“這比打電話、看視頻、發郵件,更有效,更有針對性。人與人直接的交流,可以從彼此的眼神裏及時確認情緒,及時接上話頭。”
董濤在國外的日常工作包括,約見、拜訪一個個外商;與當地的商會協會、專業機構合作,參加對方的活動,或者自己舉辦主題性商業活動,以此廣泛接觸外商;配合上海各級領導的出訪;以外引外,與國外大型諮詢公司、律所、會計師事務所合作,請對方推薦外商;與當地政府的經濟部門合作,相互交流資訊;在當地媒體上不斷推薦上海。
用文化連結情感,是交朋友的辦法。董濤講述了一個細節,“我把上海外灘的照片,帶去英國,給外商看。經常有外商説,很像自己家鄉的某個地方某個建築。這樣,就增加了話題,增加了親近感。”如果有外商對上海存在誤解,董濤首選不爭論,而是講故事,讓外商聽了故事後從中領悟。“我們的目的是增加外商對上海的了解。”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給招商引資帶來巨大影響,3月後英國全面封城,不能拜會客戶和參加活動,只能居家辦公。
在市商務委和中心領導下,倫敦辦事處認真落實上海外資和對外經貿發展的決策與工作指引,迎難而上,積極探索新型招商模式,始終堅守在倫敦辦事處的崗位直至年底,並充分利用網路技術,特別是視頻會議系統,積極開展雲上投促活動,參加各類當地網上招商論壇,仍然按質按量完成年初下達的工作任務,並取得了較好工作實績:線上企業拜訪189個;線上投促活動46個;組織線上投資會:39個;推動來華考察(線上)項目:跟蹤 23個,7個來滬考察(線上考察);促成項目落地9個;線上招商政策宣傳情況39次。
甘於服務外商,做好企業投資的“店小二”
“招商引資是長期工作,需要耐心,需要堅持。”董濤指出,把某位有投資意向的外商,變成實際投資人,可能需要3年、5年的持續跟進、服務、溝通。
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的海外辦事處,已經為上海引進大量項目,體現著駐外人員的辛勤。董濤舉了一個例子:去年進博會期間,樂高宣佈在上海金山落戶一個樂園。
“樂高是品牌方,投資方是英國的默林集團,2017年初,我去倫敦赴任前,委領導就要求我立即拜會默林集團。此後,我幾乎每年都有兩三次和默林高層溝通。”董濤説,項目從青浦到金山,樂高和默林,有自己的考量。“這個項目投資高達5.25億美元,確實需要認真決策。”每逢上海出臺相關政策,董濤向對方宣講,不斷回答對方的各種問題,還幫助尋找解決方案。
董濤是上海對外經濟聯絡方面的老兵,深感駐外招商引資的人員,經驗和激情都要有,實踐能力和工作經驗要排在前面。“特別要有非常好的溝通能力,要吃透政策,知道政策如何執行。”董濤認為,駐外人員的服務對像是外國企業界,同樣要有“店小二”意識,甘於服務、全心全意服務,促成外商對上海的投資。(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