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邊,創新潮涌。10月15日,2024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總決賽在上海圓滿閉幕。
這場融通中外的“百國千校千萬人”的國際創新盛會,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吸引了國內外153個國家和地區5406所學校的514萬個項目、2083.6萬人次報名參賽。無論是規模還是受關注程度,都是國內高校創新大賽的歷年之最。
而決賽當晚的重量級嘉賓莫過於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了。即使是在2014年和2015年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也很難見到如此大佬級別的評委。不得不説,寧德時代對於人才和創新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
在爭冠之夜,來自國內外高校的6支團隊同臺競技。最終,上海交通大學的團隊憑藉全球首個海空一體跨域航行器平臺“哪吒”摘得桂冠。身為上海交大的“校友”,曾毓群憑藉在新能源領域的深厚造詣和豐富的創業經驗,不僅對參賽項目予以充分肯定,還現場為他們“支招”。
青年是創新的主力軍,當代青年又恰好處於創新最活躍的舞臺。“創新,就要創造人無我有”,曾毓群用這番寄語勉勵廣大莘莘學子拼搏進取、敢於創新的同時,寧德時代也在以自身行動踐行企業的責任和擔當,持續推動高科技産業的自主創新活力,助力新質生産力的發展。
01.人才,是創新動力源
既能上天,又能下海,還能抗風浪,這是上海交通大學學生接力完成的全球首個海空一體跨域航行器平臺“哪吒”。這個在總決賽中獲得唯一冠軍盃的項目,已有“8歲”,先後經歷4次迭代。
如今,參加研製的第一批博士生已經畢業。有的去了廣西科學院繼續從事科研,有的去了華為從事無人車的智慧路徑設計,幾乎所有的團隊成員畢業後都去了國家重點行業。聽到學生們投身於前沿科技創新的好消息,曾毓群頗為欣慰。
上海交大是曾毓群的母校,秉持著“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他成立了寧德時代,反哺自己的家鄉。當然,他也感恩母校的培養,在上海交大成立125週年之際捐資設立了教育基金,並帶領寧德時代與上海交大共設研究中心。不久,他又投入14億元支援母校的發展,成為中國高校迄今第三大捐贈。
長期以來,寧德時代之所以在鋰電池製造領域佔據統治地位,離不開創新驅動。而實現創新的途徑,則離不開對於人才的儲備和培養。
近年來,寧德時代一方面苦練內功,持續保持高強度高研發投入;另一方面,持續加大與上下游企業、高校、院士團隊等産學研合作,推動新能源電池全産業鏈不斷取得技術突破。
2018年10月,寧德時代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獲批成立,並先後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等知名高校建立深度的産學研合作關係。“中國有很多大學仍在研究電化學,他們在電子化學方面找到更多的研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比德國擁有更多的人才。”曾毓群如是説。
除了與高校建立合作,寧德時代還在提供創新創業的廣闊舞臺。早在2021年12月,寧德時代就舉辦了首屆全國博士後創新大賽;2022年12月,寧德時代又與廈門大學和嘉庚創新實驗室共同舉辦新能源創新大賽……此次的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寧德時代也在背後做推手。
今年9月,曾毓群在做客挪威銀行投資管理公司CEO Nicolai Tangen的播客節目時表示,寧德時代的成功歸功於其創新能力,因此他並不擔心模倣者。他認為,中國在電池技術領域領先世界,很重要的一點是由於高等教育對電化學研究的重視。
當下,新一輪科技革命、産業變革和創新範式正在加速演進,知識更新、技術迭代週期大幅縮短,為創新創造帶來了無限機遇。對於廣大青年,曾毓群有著殷切期盼,那就是希望他們把勇於進取、敢於創新的精神發揚和傳承下去。
02.創新,能打破一切既有壁壘
對於未來,新生代有著各自的美好憧憬和嚮往。當然,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需要直面未來的諸多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
過去十年,是中國新能源産業崛起的十年,也是創造輝煌成就的十年。特別是在電化學電池領域,中國企業與南韓三星、LG、SK、日本松下等國際巨頭相比,通過不斷創新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 再到如今多個細分領域的領跑。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中,前10名有6家來自中國企業。其中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技術專利,寧德時代都走到了全球領先位置,成為當今全球電化學領域的重要創新力量。
“當人們投入更多金錢和人力尋求創新時,創新會加速發生。”曾毓群表示,這也是為什麼在過去十年內,寧德時代在研發方面總計投入了700億人民幣。“只有努力創新,才能確保我們的産品脫穎而出,不斷滿足用戶在電動汽車方面的需求。”
過去一年,寧德時代先後推出了神行電池和神行Plus,實現了充電十分鐘,續航400公里。與此同時,寧德時代攜手合作夥伴在民用電動載人飛機領域發力,從小型飛機開始嘗試,從1噸的飛機到8.8噸,目前我們已經成功試飛4噸的飛機,預計到2027年、2028年,有望推出8.8噸飛機的相關應用。
創新永無止境。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曾毓群給出了確定的答案,那就是:保持耐心,不斷思考創新的機會點。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正確的領域和方法,然後充滿熱情地快速付諸行動。目前,寧德時代有2萬名研發人員,有相當一部分人從事下一代革命性電池化學材料和系統的研究。
眼下,電池材料領域仍以磷酸鐵鋰、鎳鈷錳、石墨以及硅等作為主流。在曾毓群看來,必鬚髮明新的電池化學材料,才能滿足消費者更廣泛的需求,比如對於電池低溫性能的要求。為此,寧德時代在中國香港設立了研發中心,致力於人工智慧驅動的科學研究(AI For Science)。
電化學體系的構成越來越複雜,電解液部分加入的添加劑越來越多,電池化學體系的驗證需要100個實驗條件,差不多需要1000萬-2000萬的驗證費用。”通過使用人工智慧技術,能夠排除許多不需要進行的實驗驗證,大幅度提高實驗效率和降低研發成本。
如今,“創新”二字早已鐫刻在寧德時代的基因裏,成為企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和核心競爭力。通過在電池安全性、電池性能以及極限製造等方面持續創新,寧德時代收穫了滿載而歸的各項榮譽和科研技術成果,為全球新能源産業的高速發展不斷做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