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二手車市場的情況在好轉。
“由於新車價格戰,從毛利的角度來看,今年上半年一直在虧錢,手裏有的車是虧4萬—5萬元賣掉的,上半年行業內不少二手車商都是虧損狀態。不過,下半年的行情好了很多。”12月5日,二手車行業頭部企業澳康達集團總經理助理孫汶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説道。
孫汶的感受與二手車行業的統計數據趨於一致。12月3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10月,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171.15萬輛,環比增長3.20%,同比增長6.37%,刷新年內紀錄。2024年1—10月,全國二手車累計交易量1592.83萬輛,同比增長5.48%,與同期相比增加了82.75萬輛,累計交易金額為10510.76億元。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名譽理事長蘇暉告訴記者,國家出臺的以舊換新、汽車報廢更新等政策拉動了二手車市場的增長,今年下半年二手車市場逐漸恢復,預計全年二手車市場可能會迎來2000萬輛左右的銷量規模。
補貼政策“帶飛”二手車市場
在汽車消費疲軟的背景下,為拉動車市增長,今年以來主管部門陸續出臺了針對汽車的補貼政策。
先是在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要求各地和各部委組織開展汽車以舊換新促銷活動。緊接著,4月26日,商務部、財政部等七部門印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消費者在2024年年底之前報廢滿足條件的燃油或新能源乘用車,並購買新車,可獲得7000元或1萬元補貼。
進入下半年,主管部門加大了以舊換新激勵力度。7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的《關於加力支援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指出,在《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基礎上,對符合條件的汽車報廢更新,燃油乘用車和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分別提高到1.5萬元和2萬元。
真金白銀的補貼政策有效激活了汽車消費市場。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咏前近期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以舊換新政策持續發力,截至11月11日,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已達到188.6萬份,置換更新補貼申請超180萬份。
補貼政策也惠及二手車市場。
“10月,我國二手車市場在傳統汽車銷售旺季的推動下,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單月交易量刷新了今年的新高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方面表示,各地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的持續加碼,有效推動了二手車置換車源的快速增長。據經銷商反饋,10月份二手車置換車源平均提升了約30%,優質車源數量持續增加,顯著提升了二手車市場的交易活躍度,並緩解了經銷商的經營壓力。
11月份,二手車市場回暖趨勢延續。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11月1日—11月24日,全國二手車交易量為140萬輛,較10月同期增長1.6%。預計11月交易量將達到172萬輛左右,與2023年11月相比增長4%。
“11月份,隨著本輪汽車置換更新活動結束期的臨近,有更多優質二手車源進入市場,車源數量將持續增加。同時,年底購車需求的增加也將為二手車市場注入新的活力,推動銷量進一步提升。”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方面表示,對於整個第四季度,經銷商普遍持樂觀態度。超過七成的經銷商預計四季度二手車銷量將與去年持平或增長,同時也有部分經銷商表示新車降價影響持續存在,經營壓力依然較大。
孫汶告訴記者,雖然今年二手車的銷售沒有達到年初的預期,但是由於下半年新車市場價格較為穩定,以及受補貼政策等影響,今年3月試營業的西南區首座澳康達(成都)名車廣場每個月的銷售額均呈遞增態勢。“我們開業第一個月的銷售額是4000多萬元,截至目前,總銷售額已經接近7億元。”
記者關注到,近期貴州省發佈的文件指出,要加大汽車以舊換新、舊車聯動疊加政策宣傳力度,對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轉讓名下舊乘用車,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最高補貼標準提高到1.95萬元,購買燃油車或符合條件的二手乘用車(含二手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標準提高到1.9萬元。貴州是全國第一個將二手車納入了以舊換新政策補貼範疇的省份。
11月16日,2024年成都市第四輪汽車消費獎勵活動發佈,這次活動的亮點之一是購買二手車也能參加成都市汽車消費獎勵活動。這是成都首次為購買二手車的消費者發放補貼。
孫汶呼籲,希望能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將二手車消費者這一角色納入省市以舊換新、汽車消費獎勵等活動。“實際上,在今年3月國務院發佈的以舊換新通知中,文件所指的以舊換新政策不只是針對新車,而是涵蓋汽車的全鏈條、全生命週期。”
在孫汶看來,國內二手車産業正處於成長初期,目前中國二手車換手率(汽車保有量與二手車交易量的比率)為5%,而二手車産業比較成熟的國家的換手率已經達到15%,前者相較于後者還有2倍的成長空間。
從“小散弱”加速向經銷模式轉型
二手車是汽車全生命週期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長期以來,相較于成熟汽車市場,我國二手車市場存在經營主體“小散弱”的現象,二手車經營主要以經紀模式為主。
所謂經紀模式是指二手車經營主體將收購的二手車過戶到車商/員工個人名下,銷售時再將該二手車過戶登記到買家名下,這種模式的好處是企業不用按照車價全額的0.5%繳納增值稅。為了降低成本,很多二手車商採取的方法是通過大量個人身份“背戶”,買入二手車再賣出,以經紀之名行經銷之實。經銷模式則是指先將車收購至公司名下,再對外銷售,在這種模式下,需按照二手車銷售價格的0.5%進行繳稅。
在經紀模式下,二手車交易普遍存在規模小、車況資訊不透明、無法保證售後服務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市場誠信問題突出等現象,阻礙了二手車市場的規範化、專業化發展。
根據企查查發佈的數據,2021年二手車行業相關企業數量為56萬家,到2023年二手車企業數量增長到79.7萬家。而從交易量來看,2021年二手車交易量為1758萬輛,2023年交易量為1841.33萬輛。這意味著,從2021年—2023年,平攤下來,一家二手車企業一年的交易量從31輛下降到了23輛。
不過,記者關注到,國內二手車市場的集中度在2024年有所提升。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近期發佈的《2024年度中國汽車流通行業二手車經銷商百強分析報告》,2024年百強企業總銷售額達到824.5億元,相比2023年增長了17%,頭部企業銷量增速跑贏行業平均水準,擁有規模化優勢的企業在二手車賽道的競爭力不斷提升。
蘇暉告訴記者,這兩年國家出臺了鼓勵二手車市場發展的政策,政策比較密集、力度比較大,使得國內二手車行業加速進入轉型期,帶動了二手車經營主體由“小散弱”向品牌化、規模化發展過渡。隨著長期存在於二手車市場的商品屬性問題得以解決,二手車由“非商品”轉變為商品,二手車經銷必定向集中化方向發展,許多實力不強的傳統“夫妻店”將被淘汰出局,行業生態進一步優化。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要生存下來,那些採取經紀模式的二手車商會面臨更大的挑戰。今年,我走訪調研過一個比較大的二手車市場,其中已有40%的二手車商退市。”孫汶告訴記者,在二手車行業進入淘汰賽的背景下,以及隨著更多高素質人才進入二手車行業,將加速由經紀模式向經銷模式轉型。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羅磊在上個月舉行的2024二手車經銷商發展論壇上也指出,政策與市場環境的雙重變化,正在促使行業優化調整。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累計註冊8萬家二手車經紀相關企業,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7%。他認為,二手車産業進入行業優化階段,在市場競爭之下,規模小的個體戶以及其他經營者將會出現“關停並轉”現象。
“二手車市場的主體結構正在經歷一場顯著的變革,傳統上由單一交易市場加小微車商構成的模式,正逐漸轉變為以經銷企業為主導、多維度市場主體並存的新格局。”羅磊認為,在這一轉變中,大型經銷商集團、新車銷售商及生産企業等新主體的涌入,不僅為二手車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和活力,更有力地推動了二手車市場向更加規範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