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屆打破常規的成都國際車展。
作為每年于車市傳統銷售旺季“金九銀十”前夕舉辦的汽車領域的饕餮盛會,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以下簡稱成都車展)憑藉著特殊的時間節點以及以銷售為重點的功能性,一向是汽車企業搶抓消費市場的重要舞臺。面對現實與挑戰,本屆成都車展呈現出哪些變化?《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流量競爭拉開序幕
作為今年下半年國內首場A級車展,本屆成都車展有130家企業參展,展出車輛超1600台,並首次啟用9號展館,展會規模創歷史新高。業內普遍認為,成都車展向來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今年也會為車市的發展起到助推作用。
公安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成都汽車保有量全國城市第一。由此可見,成都之於西南市場乃至全國車市的重要性。
不過,汽車企業如何在車展競爭中脫穎而出,是擺在所有參展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隨著汽車使用功能的轉變,汽車市場行銷模式已發生本質性變化:拋開産品功能層面,“流量思維”已成為企業打造爆款産品的必備要素。越來越多的車企已對此達成廣泛共識。
成都車展上,各車企巧奪人心的舞臺設計讓在場觀眾感受到了與眾不同的參展體驗。專門為成都車展打造的6米多高的機器人、憨態可掬的熊貓主題風靡多家展臺、深受年輕消費者偏愛的定制款彩繪卡通隱形車衣被擺放在展臺核心位置……相比以往車企展臺設計普遍缺乏創新,本屆成都車展各家車企的展臺設計花費了不少心思,讓人眼前一亮。
“以前是只要參加車展就是企業自身實力的體現,而現在傳統的展廳內容形式單調,不足以滿足消費者對看車體驗日益增長的需求。”在走進某新造車品牌展臺參觀時,兩位工作人員的對話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記者在成都車展各個展廳發現,無論是傳統車企集中展廳還是新造車品牌集中展廳,採用舞臺設計的車企展臺人流量要明顯高於傳統展廳。
一位合資品牌展商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現在首先考慮的不是展會期間車輛的銷售成績,而是別在人流交織的展會現場成為他人的背景板,這恐怕是所有參展商的底線。為此,早在幾個月前我們就決定對展廳裝飾一番,目前看來效果還不錯,未來的車展現場我們大概率也將會沿用舞臺設計的方式。”
當然,對於企業而言,在吸引消費者前來參觀的同時,充分的産品體驗環節同樣至關重要。此前,在歷屆車展現場,大多只有自動駕駛和車內虛擬現實體驗兩大環節。而在本屆車展現場,某國産企業在展臺設置了“新能源加速體驗區”,並通過模擬真實路況的滑軌方式進行運動,讓消費者不出場館便能體驗新能源車的加速感。
目前,國內汽車市場面臨的競爭壓力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順應消費市場需求成為車企突破重圍、尋找更多發展機遇的必然選擇。
合資品牌吹響反攻號角
66.4%,是7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成績。接近七成的數據,在反映自主品牌市場認可度不斷攀升的同時,也襯托出合資品牌所面臨的苦惱。
面對著以電動化為載體的智慧網聯汽車的發展趨勢,在傳統燃油車領域霸佔多時的合資品牌明顯感受到了不適應。緊隨汽車市場發展趨勢,成為合資品牌縮小差距邁出的重要一步。
此前,合資品牌得益於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的技術優勢,對電動化以及智慧網聯技術的發展前景普遍持觀望態度。但在本屆成都車展現場,這樣的局面有所改觀。
記者注意到,某日係車企此次帶來了在中國市場研發的純電SUV産品,並喊出“在智慧化下半場請相信我”的口號,表現出“滿滿的求生欲”。據悉,接下來該品牌在智慧化領域有著系列戰略佈局,希望藉此大幅提升該品牌在智慧化領域的技術實力,用實際行動補齊“短板”。
德係車企在智慧化佈局方面同樣引人關注。據了解,某德係品牌帶來了多款明星燃油版車型,進一步提升燃油車市場競爭力。某車企銷售與市場執行負責人表示:“車輛智慧化與否,與車輛的傳動系統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就是希望通過更新換代的産品,讓消費者購買燃油車依然能享受品質智慧化體驗。”
事實上,合資品牌在加碼更符合用戶需求産品的同時,在産品定價方面也做出積極變化。比如,在本屆成都車展上市的新車中,某合資品牌緊湊型SUV市場售價跌破8萬元,在同級別車型中比不少自主品牌車型還便宜。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記者表示,目前合資品牌身處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如果不及時調整品牌發展戰略,很有可能會進一步丟失市場份額。從本屆成都車展可以發現,合資品牌對消費市場特定用車需求進行了針對性加強,兼顧産品力提升和性價比優勢,可被看作是吹響了合資品牌反攻號角。
記者走出場館時,剛好碰到某自主品牌的飛行汽車正翱翔天際,不遠處的汽車應急浮水及極限越野等硬核技術展示也映入眼簾。而這又是否會成為合資品牌下一步的追趕方向?
智駕時代正式開啟
“我們將通過個性化的産品定制,滿足消費者日漸提升的用車需求。”近年來,多家車企為迎合主流消費群體的客觀需求,均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但目前汽車市場走在發展的“十字路口”,如何理解個性化需要,汽車企業須儘快給出答案。
今年以來,多位車企負責每人平均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在資訊技術化時代,如何將數據、任務通過一系列演算法轉化為體驗和情緒,進而讓車輛為消費者創造更多使用價值,是汽車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
在本屆成都車展現場,汽車産品綜合實力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前發展。其中,緩解人們駕駛壓力的智駕功能搭載率顯著提升是一大亮點。
在無人駕駛計程車已在國內多地開始商業運營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期待在私家車市場也可以擁有相同的體驗。據悉,智駕功能包括自動駕駛、自動泊車、盲區監控、自動緊急制動、自適應迴圈多項功能在內,是一種通過先進的感測器技術、機器自我學習技術等智慧駕駛輔助系統能力。
9月1日,某自主品牌宣佈,全係産品進入智駕時代。崔東樹直言,在新能源車發展的下半場中,智慧化是關鍵。
縱觀汽車市場發展,從早年間汽車産品標配手動擋、手動空調,到如今ABS、安全帶等已成為所有車輛的標配,可以看出消費群體使用需求是推動産業整體進步的助推器。
一位自主品牌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高等級自動駕駛方面,消費者遲早會將自動駕駛視為標配,就像AT變速箱、ESP車身穩定系統、全景天窗和自動空調一樣普遍。消費者的需求在不斷變化,不同年齡段的人對車的需求和對第三空間的需求完全不同,消費觀念也有所不同。“所謂的Z時代消費者在購車時首先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喜好,如果不是,再詳細的配置表也不會打動他。因此,研讀消費者和消費者的用車場景應為基本功,但許多傳統主機廠沒有不斷迭代對人的研究,而是更多地用一些簡單的人機互動數據來指導開發。未來,應基於場景驅動産品定義,使車更具個性化,但這是大眾市場的個性化,而非小眾市場的個性化,而智駕顯然是更多消費者心中對所需車輛功能的選擇。”
(責任編輯: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