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裝置藝術三十年學術研討會參會人員合影
2016年8月5日和6日,【批評理論前沿:神農論壇(四)】“中國裝置藝術三十年學術研討會”在湖北神農架的香溪源酒店舉行,本論壇是由中國藝術批評基金和武漢鑽石藝術博物館聯合發起的,以推動當代藝術中的前沿問題為宗旨。每年舉辦一屆,每年確定一個選題。本論壇已于2014年成功舉辦了“中國行為藝術三十年”學術研討會;2015年成功主辦了“中國女性藝術三十年”學術研討會;而本年度論壇關注研討的主題內容為中國近三十年來的裝置藝術發展狀況。
鑽石集團創始人、本次活動策劃人之一陳達冰先生在開幕式上致辭
二十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思想解放運動興起,中國當代藝術也登上了歷史舞臺。幾乎於此同時,中國裝置藝術也開啟了它的發展歷程,可以説,三十多年來,裝置藝術一路伴隨當代藝術同行,一直在當代藝術中處在最前沿和先鋒的位置。
裝置藝術是受到西方當代藝術的影響在中國出現的新樣式,它為什麼能在中國當代藝術中扮演一個特殊角色,産生特殊影響呢?原因在於,裝置藝術強調觀念性,強調現成品的運用,強調綜合材料,強調營造一種新的場域空間,強調觀眾的互動與參與......這些都迥然有異於傳統的“國、油、版、雕”等藝術門類,就藝術的形式和方式上,裝置藝術的存在本身就具有一種強烈、鮮明的另類和反叛色彩。
著名批評家、本論壇策劃人之一陶咏白先生講述論壇緣起
著名批評家、策展人、論壇策劃人之一賈方舟先生代表學術委員會致辭
8月5日上午,【批評理論前沿:神農論壇(四)】“中國裝置藝術三十年學術研討會”舉行了簡短的開幕式,儀式由本論壇策劃人之一陶咏白先生主持,並講述了本論壇平臺的緣起,鑽石集團創始人、本次活動策劃人之一陳達冰先生首先在開幕式上致辭,明確表示要將這個研討會平臺長久做下去,做到學術權威性、前沿性、獨立性、國際性、可持續性兼具的當代藝術批評與梳理的專業陣地;神農架林區區長李發平致歡迎辭;隨後,論壇策劃人之一賈方舟先生代表學術委員會致辭;本屆論壇的學術主持孫振華博士最後講述今年研討會的主題內容及研討規則。參加本屆論壇的專家學者包括:著名批評家、策展人、中國藝術批評家網主編賈方舟先生,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批評家陶咏白,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深圳雕塑院院長孫振華博士,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博士,著名批評家、策展人、合美術館執行館長魯虹,著名批評家、策展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顧丞峰,著名批評家、策展人陳孝信,著名批評家策展人、山西《黃河》雜誌主編劉淳,著名批評家、策展人、湖北美術館副館長冀少峰,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曉峰,著名策展人馬欽忠老師,著名策展人楊衛老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端廷老師,著名批評家策展人、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王林老師,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高嶺博士,著名批評家策展人、四川美術學院教授何桂彥,著名批評家策展人、成都川音美學院教授陳默,西安美術學院藝術研究所佟玉潔老師,中國批評家學會秘書、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葛秀支,北京大學中國現代藝術檔案姚舜等。 被邀參加媒體為藝術中國(art.china.cn)、雅昌藝術網、《當代美術家》。
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本屆研討會學術主持孫振華博士主持論壇
本屆研討會採用“席明納”會議形式規則,發言者不再做論文式闡述,在所有提議關注的關於裝置藝術的主題內容範圍中,集體討論確定出了八個研討議題,分別是:一、何為裝置?裝置藝術的産生、發展、流派、門類;二、國際裝置藝術與中國裝置藝術的關係,裝置藝術的中國化和本土化問題;三、裝置藝術與雕塑、水墨、新媒體、建築、風景以及極少主義藝術的關係問題;四、裝置藝術的門類、標準,是否具有天然的當代性,以及反思;五、裝置與藝術市場以及收藏的問題;六、裝置與現成品、物性的問題;七、裝置藝術的教育問題,能否教育和傳授?八、如何杜絕裝置藝術的山寨化?由於觀點上存在分歧,批評家們在會上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和交鋒,會議氣氛熱烈,討論最終也達成了部分共識,形成了豐厚的理論成果。
神農架林區區長李發平致辭
北京大學中國現代藝術檔案姚舜做中國裝置藝術檔案資料的介紹
本屆【批評理論前沿:神農論壇(四)】“中國裝置藝術三十年學術研討會”對中國過去三十年多年來裝置藝術的發展狀況做了梳理與回顧,對裝置藝術的特點做了廣義的概述,對裝置藝術個別具體形式內容做了深入的研究與討論,既有一定的學術文獻性,又有一定的批判性,是一屆成果顯見的成功的學術研討會,我們也希望這個藝術批評與研究的平臺更加權威、更加豐滿。會議還決定明年本論壇的研討主題是中國影像藝術三十年。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評論家王端廷老師做本次論壇論文情況的報告
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博士主持6日上午的研討會
著名批評家、策展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顧丞峰主持6日下午的研討會
研討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