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中國行為藝術30年”學術研討會在神農架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27 23:24:3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參與本次論壇的評論家、藝術家們合影留念

行為藝術是指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由個人或群體行為構成的一門藝術。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于歐洲的現代藝術形態之一。如今社會對行為藝術的認知卻各有褒貶。有些思想深刻、令人感動的行為藝術作品常常多年都被關注、被提及傳頌;也有些暴力、血腥的行為藝術屢被質疑。那麼行為藝術的界限在哪?行為藝術的道德底線和社會價值在哪成為藝術界,尤其是評論界專家們關注和研究的焦點。

批評家、策展人、本次論壇發起人賈方舟在論壇前簡短的開幕式上致辭

鑽石集團董事長、本次活動策劃人之一陳達冰先生在開幕式上致辭

2014年7月26至27日,批評理論前沿:神農論壇(二)——“中國行為藝術30年”學術研討會在新落成的湖北神農架香溪源酒店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由著名藝術批評家賈方舟、朱青生、段君和鑽石藝術博物館創始人陳達冰聯合策劃,國內近二十位對中國行為藝術進行過長期關注和理論研究的著名藝術批評家——陶咏白、皮道堅、彭德、楊衛、楊小彥、孫振華、殷雙喜、魯虹、高嶺、賈方舟、朱青生、彭鋒、冀少峰、段君、陳默、顧丞峰、付曉東、佟玉潔、滕宇寧等應邀參加本次會議,本次論壇是近年來討論中國行為藝術規模最大的理論會議。

1982年第一次全國美術理論討論會時的合影照片

1982年6月,經周韶華先生邀請,由中國美協主辦、《美術》雜誌承辦的“全國美術理論討論會”曾在神農架腹地——松柏鎮一所剛建好的專家招待所召開,那次會議也是改革開放以後召開的第一次全國美術理論討論會。在《中國行為藝術30年》學術研討會的籌備會議中,朱青生先生建議將這一歷史聯接起來,把本次【批評理論前沿:神農論壇】確定為(二),這一建議得到籌備組的認同,因此本次會議稱為“神農論壇(二)”。

吳作人基金會秘書長吳寧女士報告中國藝術批評基金管理會的工作簡報

本次理論研討會圍繞如何界定行為藝術、中國行為藝術三十年回顧、西方行為藝術的來龍去脈及其對中國行為藝術的啟示和影響、最近十年行為藝術的語言、行為藝術與社會等幾個議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由於觀點上存在分歧,批評家們在會上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和交鋒,會議氣氛熱烈,討論最終也達成了部分共識,形成了豐厚的理論成果。論壇結束以後,《中國行為藝術》將編輯出版,收錄與會批評家專為本次會議撰寫的研究論文、與會批評家會議期間的發言記錄、20世紀80年代以來具有代表性的行為藝術論文,以及由北京大學中國現代藝術檔案在馮博一、陳默《中國內地行為藝術作品及相關記事(1985—2005)》基礎上增補編撰的《中國行為藝術大事記(1985—2014)》。會議期間,經過數小時的討論和幾輪投票之後(截止到發稿的時候),與會批評家從提名的107件行為藝術作品中評選出了最值得關注的中國行為藝術作品30件,用於展示中國行為藝術三十年來的成果。

北京大學教授、本次論壇策劃人之一朱青生先生主持第一環節的討論

清華大學博士、批評家、本次活動策劃之一段君主持第三主題環節的討論

北京大學藝術視覺與圖像研究中心副主任滕宇寧在會上作主題發言

本次研討會還特邀了幾位行為藝術家在會議期間進行行為藝術創作。在27日的研討會茶歇時間裏,藝術家厲檳源就現場邀請了評論家賈方舟先生共同完成了行為藝術作品《對話》。28日,藝術家比茲•貝利和藝術家薩子也將分別現場創作自己的行為藝術作品。

藝術家厲檳源(右倒立者)與賈方舟老師(左倒立者)在會場作行為藝術作品《對話》

中國藝術批評基金和鑽石藝術博物館已經商定,“神農論壇”將以“批評理論前沿”為宗旨,以專題的方式于每年7月連續在神農架舉辦。明年的專題已確定為“中國女性藝術30年”,由陶咏白擔綱籌備。藝術中國作為最重要的專業藝術媒體也將持續關注。

論壇會場

1   2   3   4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