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想塑造蘊含著的力量,而不是爆髮式的力量,是還沒打出卻有力的拳頭。”——丁乙
2015年10月12日晚,2015“常青藤計劃·芭莎藝術校園行”第三站在川美小劇場如期舉行。作為史上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校園行講座,座無虛席的現場使所有人感受到了作為抽象藝術大師丁乙的吸引力,首先《芭莎藝術》主編孫國勝感謝同學們的熱情,感慨川美為當代藝術培養貢獻了一支強大的川軍。常青藤計劃的發起人姜大方先生認為川美是一個有魔力的地方,有著特別不一樣的校園人文和作品。油畫系主任李強代表學校做了發言,感嘆今晚丁乙老師的講座是演播廳第一次如此爆滿,也非常感謝丁乙老師與大家分享藝術經驗。為期2小時的講座,丁乙以自己為藝術家個案,分享了抽象繪畫語言的形成、提煉、發展的實踐過程。
丁乙:“我希望大家能從我的發展歷程中,感受到一個藝術家的堅持,長期創作的一種願望。當我們面對現實世界的遠景的時候,是一種空間的關係,是一種傳統的繪畫語言,延伸我們所有和城市空間有關的部分。繪畫,包含著材料,結構,空間,動態的關係,也可以是某種景觀。”
立場與概念
如何能夠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對於我而言,需要的是重新起步和清理。從最簡單的結構開始,從最簡單的顏色紅黃藍和七色光譜開始,我需要的是重新起步。80年代這些抽象相關的創作,也都和現實有關。我認為中國的抽象藝術需有一種理性的聲音而不只是表現性,“十示”是縱橫的交叉,是跟我當時現實工作有關,在大學之前,我讀的中專學的就是裝潢設計,畢業後分配在玩具廠做包裝設計,我們最常用的稿子就是親手畫的黑稿,與今天印刷方式有所不同,那就像十示型。後來我發展出了一套“混亂色彩”的創作理論,拿到什麼顏料就進行某種色彩的創作,色彩是隨機的,不考慮色彩的關聯。這樣的系統其實是在追求精確,而隨著工作的持續,我希望不是表現繪畫的精確,不一定是通過表面嚴謹的方式進行,更是領悟精神性的表現,從而到了第二階段的口語化階段。
丁乙《破祭》 布面油畫 123 x 93 cm 1985年
丁乙《禁忌》 布面油畫 84 x 84 cm 1986年
丁乙《十示I》 布面丙烯 200 x 180 cm 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