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新聞

第十屆上海雙年展新聞發佈會在UCCA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02 09:53:4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第十屆上海雙年展新聞發佈會現場

2014年7月1日下午三時,第十屆上海雙年展新聞發佈會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舉行。出席發佈會的嘉賓有第十屆上海雙年展總策展人安塞姆·弗蘭克(Anselm Franke)、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李旭、聯合策展人朱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項苙蘋主持發佈會。這是第十屆上海雙年展繼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後召開的第二次新聞發佈會。第十屆上海雙年展將於2014年11月22日開幕,2015年3月31日閉幕,展覽活動集中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舉行。

新聞發佈會到場嘉賓左起依次為田霏宇、項苙蘋、李旭、安塞姆·弗蘭克(及翻譯)

    上海雙年展(Shanghai Biennial)始於1996年,首屆展覽由上海美術館策劃,上海市政府出資舉辦。上海雙年展始終以上海城市為母體,依託上海獨特的城市歷史和文化記憶,來思考當代都市文化建設中的諸種問題。經過14年的歷練,不僅成為了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展示平臺,更是受到了國際藝術界的廣泛肯定,被公認為是亞洲最重要的國際雙年展之一。它不僅在學術層面上向世界展示當代藝術的最新成果,而且也在當代藝術與大眾間構建起了一座溝通交流的平臺。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致辭

在新聞發佈會上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田霏宇首先進行了致辭,説道:“上海雙年展是中國當代藝術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體現了中國藝術生態方方面面的發展資訊。上一屆的上海雙年展精彩紛呈,因此我相信本屆雙年展也會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李旭發言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遠景 

隨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李旭介紹了上海雙年展的場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公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也是集當代藝術展覽、收藏、研究、交流、體驗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標誌性城市公共文化活動中心。選址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未來館,前身是始建於1897年的南市發電廠,早在洋務運動時已經建成使用。改建後,其建築面積將增加至4萬多平方米,展陳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擁有12個展廳。高達165米的鋼筋混凝土煙囪筆直高聳,具有極強的標誌性,見證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歷程。

   上海雙年展學術委員會的成員構成以及本屆上海雙年展的策展團隊也是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副館長李旭在新聞發佈會上重點談到的內容。本屆上海雙年展學術委員會由哈佛大學安·F·羅森伯格人文教授、曼德拉人文中心負責人霍米·巴巴,泰特現代美術館館長克裏斯·德爾康,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丁乙,中山大學人文社科學術委員會委員馮原,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院長高士明,羅馬國立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和國立建築博物館藝術總監侯翰如,策展人栗憲庭,建築師張永和組成。

由上海雙年展學術委員會共同推舉的總策展人為常駐德國柏林的策展人與作家安塞姆·弗蘭克,他現為柏林世界文化宮(HKW)視覺藝術和電影部主任。這是上海雙年展首次啟用外國策展人作為總策展人,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也為本屆上海雙年展帶來了國際化的策展團隊與無限的可能。總策展人安塞姆·弗蘭克帶領策展團隊的成員朱曄、科斯明·科斯蒂娜斯、希拉·法勒(電影項目策展人)、劉瀟、周安晏,在策展過程中策展團隊遇到了很多問題與挑戰,時間與資金等眾多問題的限制沒有阻止這個優秀團隊前進的步伐,必將為觀眾帶來一場有文學性也有哲思性的當代藝術盛宴。

上海雙年展往屆展品

本次雙年展不僅僅是一個藝術作品的展示平臺,也是一場藝術的盛會,從而使得藝術作品承載了物質價值又承載了精神價值。本次上海雙年展主題為“社會工廠”,探討了社會轉型時期,即從前工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再到後工業時代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帶來的影響,也探討了一系列關於社會現代化的問題。本屆雙年展分為多個展覽單元,每個單元都提出了一個問題,這些問題就像是棱鏡的一個個面,從不同側面顯示出了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展覽單元包括情感紀事、廢除物種、噪音與信號、X種現代化、人工智慧的寒冬、自我的工廠:銘文與發明;、新科學:靈魂工程等,受邀的新生代的“學者型藝術家”,或者説是“文人藝術家”,將以圖像和故事為手段,深入探索人們的精神世界,以全新的視角探討當代藝術,並反思中國、亞洲乃至全球社會現狀,以充滿詩意與思辨的當代藝術作品,引發觀眾對於當下以及自身所在社會的思考。

上海雙年展往屆展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