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陳侗自薦做廣東美術館的新館長竟是玩笑?(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06 15:19:21 | 文章來源: 金羊網 鐘剛

  “陳侗自薦接替王璜生”的消息,成為近期藝術界的熱點,媒體刊載該新聞後,陳侗迅速在網上發佈四點説明,稱他從未有過當館長的念頭,但在“説明”中,陳侗也表示,如果有人要讓他當,他也不會拒絕。

在發佈“四點説明”數個小時後,陳侗又補充了“第五點”。陳侗説,“廣東美術館的工作團隊是極為優秀的,沒有館長一樣可以搞當代藝術;但如果新任的正館長不懂當代藝術或反對當代藝術,想必他也搞不好其他藝術”。“當代藝術是美術館機制的試金石”,陳侗補充強調稱。

陳侗認為,自薦是一個玩笑,但玩笑也可以進一步開大,他願意為此奉獻自己,“以便人們接下來思考‘廣東美術館的繼任者’時將話題轉移到‘廣東美術館如何堅持當代藝術’”。對此,陳侗就“自薦”一事以及“自薦”以外的事接受了採訪。我們的採訪,依照陳侗的提議,是以郵件形式進行的。

沒有正館長也無所謂

鐘剛:為什麼想到要自薦做廣東美術館館長?自薦的同時,你也説,這是一個玩笑。這是一個怎樣的玩笑?

陳侗:“自薦”是要有切實可見的行動才構成的,比方説向有關部門打電話、遞申請,這些動作完全沒有發生在我身上。這個玩笑是語言學上的一個玩笑,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但它同時也反映出媒體和我本人對廣東美術館未來的關注,因此也可以説,這個玩笑也反映了當代藝術在制度方面的一些基本問題,例如官方/非官方、權力、財政等。

鐘剛:在你的公開説明中,你説關心館長人選的問題,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替廣東當代藝術的地位和發展考慮,你認為館長人選的問題會對廣東當代藝術有怎樣的影響?

陳侗:具有領導風範和管理才能的人———既能管好下面又能對付上面和外面———是很多的,但如果不懂當代藝術而説在搞當代藝術就會成為笑話。廣東美術館現在的團隊工作得已經很順手了,沒有正館長也無所謂,工作照樣能進行。但如果新任的館長心裏打的是另一個算盤,下面的人又不能違抗,那情況就相當不妙。真到了那個時候,我可能都不想去美術館走動了,而且那也印證了某些人所説的:搞當代不會有好下場。

鐘剛:你認為怎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廣東美術館館長?怎樣的人是廣東美術館應該拒絕的?將這個問題繼續延展,你認為作為美術館館長,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

陳侗:不應當預設條件,我們應當看這個人的整體魅力,尤其是在當代藝術方面的活動能力,以及能否在內心深處相容其他藝術。當然,從全球化的角度説,交際能力、外語和高學歷對於一個當代美術館的館長來説也是很基本的,但僅僅是基本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判斷力。

鐘剛:如果這個玩笑成真,由你主持廣東美術館的工作,你會怎樣帶領這家美術館繼續發展?在後王璜生時代,新館長有哪些有所為的地方?

陳侗:我很少獲獎,也幾乎沒有過在抽獎中成為幸運兒,所以這個玩笑也不會成真,但我願意暫時奉獻自己,以便人們接下來思考“廣東美術館的繼任者”時將話題轉移到“廣東美術館如何堅持當代藝術”。新館長能做的就是繼續那些王璜生時代的承諾與契約,而不是中斷、背離它們。此外,廣東美術館作為廣東當代藝術的航空母艦,應該更加積極地對廣東民間的當代藝術活動給予關心與支援,而不只是讓外界關心自己。

好的美術館能讓公眾發出驚嘆

鐘剛:在媒體刊載的原話中,你提到國內美術館的現狀時,提到“死氣沉沉的陳列館”、“美術的殯儀館”,你認為美術館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有生機與活力的美術館是怎樣的?

陳侗:我説“美術殯儀館”並不是針對在美術館辦展覽的藝術家,我不是説藝術家們都像是死去了。我是指那種展示的程式和儀式像殯儀館的套餐式服務一樣,而且經常一天當中還有好幾個這樣的程式在一個接著一個地走著過場。應該發展出一些實質性的展出方式,比方説研討會不應走形式,應該真正討論一些問題。至於藝術家們,尤其是傳統的藝術家們,也應當向電影導演或小説家學習,每一次公開的都是新的東西,不要老是藝術人生的回顧,應該每一次強化一個主題,或乾脆只是展出一兩件作品。很多藝術家只求一生辦一次隆重的個展,這跟只死一次太像了。一次個展只能是一個主題,好的藝術家,每隔兩三年就應該有一次個展,回顧展更應是專門針對那些真正故去了的藝術家的,而且,即使是回顧展,也可以辦多次,每次一個主題。當然,美術館還有收藏、研究、教育和推廣的功能,但目前的情況是人們很少關注這些功能。大多數關心藝術的人沒有把美術館看成博物館、學校或圖書館,他們只是覺得美術館比畫廊大一些、威一些,他們在美術館見到的人和説的話與在畫廊都是一樣的。

鐘剛:你認為一家好的美術館是怎樣的?在你心目中,是否有一個優秀美術館的標準?有人稱廣東美術館是國內三大美術館之一,你能比較一下廣東美術館和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這三家美術館嗎?

陳侗:從建築到管理,美術館是有一系列標準的,但詳細列舉這些標準是一本書該做的事情。不同的美術館有不同的標準,惟一相同的是它管理藏品和接待公眾這兩點。我沒有進過廣東美術館的藏品室,但我知道它在公眾方面下了很多功夫。那些我並不認識但也常常見到的藝術愛好者都是美術館培養起來的,他們是除了藝術家之外的主要接受群體。

我沒有到過上海美術館,但我有好幾次進中國美術館,從表面上看,中國美術館比廣東美術館要差一些,它似乎無法抗拒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們的申請。藝術家們把去中國美術館辦展覽視為自己人生的終極目標,我覺得這種想法是很可笑的。我更欣賞那些利用畫廊把作品賣出去的藝術家。

鐘剛:王璜生在接受採訪時,提到廣東美術館目前的陳舊的人事制度對美術館發展的制約以及人才外流的問題,這應該是自由靈活的博爾赫斯藝術機構輕易就避免掉了的。你在民間的獨立藝術機構的工作經驗對你管理公共機構會有幫助嗎?

陳侗:廣東美術館有160個左右的正式員工,這麼多人要保證人才不外流是很困難的。但關鍵問題不是如何有效地阻止人才外流,而是如何判斷新進的人才。待遇低和自由支配的時間少可能是美術館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所以更有必要將美術館的工作神聖化,即讓每一個人都享受到工作的樂趣和體驗到創造力。廣東美術館為此動了不少腦筋,例如它搞過一次員工作品展,然而,在我看來,這種“過家家”的方式效果可能適得其反。相比官方美術館,民間機構在處理人才外流方面可能簡單得多,但外流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民間機構真正不外流的是它的領導人,所以民間機構發展幅度小,但要讓它改變也難。民間機構的工作經驗對管理公共機構幫助不會很大,因為民間出身的人不習慣被上面的人管著,還有不能接受所謂的任期問題。在民間機構工作的好處就是形式主義的做法相對少一些,這一點帶到公共機構,可能有利於增強公共機構人員的價值完整感。

1   2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陳侗自薦接替王璜生─廣東美術館對外招聘館長計劃已確定
· 廣東美術館“獨立精神”會動搖嗎?
· 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卸任 新館長人選未定
· 十年一劍——廣東美術館開館十年慶
· “力群版畫藝術七十年”在廣東美術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