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紅色主題藏品市場觀察:紅色狂歡能否繼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29 10:27:30 | 文章來源: 經濟觀察報



1959年,中國第一代油畫家靳之林帶著王震將軍的重托,默念著開荒的戰士們寫在樺樹皮上的詩歌,數次親歷南泥灣,用雙腳丈量陜北高原的寸寸土地,耗時三年,終於將轟轟烈烈的大生産運動濃縮成油畫《南泥灣》。畫作在文革期間險遭毀壞,博物館將其轉移,並輾轉東北、延安才得以倖存。四十年後它以1344萬元人民幣落槌成交。

當然,這樣的數字絕不止一個1344。今年的春拍中,沈嘉蔚的《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以795.2萬元成交,謝稚柳1961年所作《南湖之春》的560萬元成交價有些出乎意料,而錢松喦的《遵義》也拍出了313.6萬的高價。

這僅僅是2009年的最新數據。內地的拍賣市場自上個世紀末開始,紅色主題的藝術品就逐漸顯山露水,油畫作品更是頻頻突破價格尺規。相較于經不起經濟危機考驗陰晴不定的當代藝術,紅色主題的藝術品就像是被打上了“有市有價”的印章,成為收藏家心儀的一隻好股。然而拍賣會現場豪擲千金的買家們,絕不單單是為這“紅色”而去的。經濟形勢的變化和外部大環境的風吹草動都寫在他們手中的牌子上,或舉起或沉默,皆是拋除對物件兒本身熱愛之後的理性分析。

昂貴的理由

沈嘉蔚從博物館取回破損的《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心灰意冷時,沒有想到若干年後向他提出展出這幅畫的會是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theSolomonR.GuggenheimMuseum)。一直以來,世界級的收藏機構對紅色主題的畫作興趣頗為濃厚。自1979年英國倫敦UniversityofWestminster開辦了“中國政治藝術與流行文化”的展覽後,歐洲的藝術界開始了對中國紅色主題藝術品的深入研究。這樣的關注,為此類畫作附著了更深的學術價值。除此之外,便是被廣泛探討過的昂貴的原因——畫作存世量少,品質上乘,兼具史料價值與年代特色。

所有的紅色主題畫作都很昂貴嗎?答案顯然是不。分析人士稱,同一時代誕生的紅色主題畫作會因為客觀的原因産生價格上的巨大偏差,一些身價千萬,另一些卻可能遭遇流標。中國第二代油畫家劉春華的《毛主席去安源》在1995年就以605萬元的天價成功拍出,而與他同期的幾位畫家卻沒有如此好運,成交價一直低迷。然而,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衡量,同時期畫家在構圖、用色、繪畫手法、認真程度等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差異。那究竟是什麼在主導畫作的身價?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紅色經典·張坤書畫特展”即將開展
· 重溫紅色記憶──軍旅畫家集結上海
· 紅色經典油畫作品緣何再次走紅
· 紅色經典再次走紅 天價《南泥灣》看革命題材(圖)
· 紅色記憶 文革前的宣傳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