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紅色經典再次走紅 天價《南泥灣》看革命題材(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13 15:31:33 | 文章來源: 每日新報

  陳衍寧的《毛澤東視察農村》作于1972年,在嘉德2005年秋拍中,以1012萬元成交。

以1344萬元成交的紅色經典油畫《南泥灣》。

劉春華的《毛主席去安源》1994年賣出605萬元高價。  

紅色經典題材油畫的藝術水準較高,而且具有當代油畫沒有的史料價值。從今天的角度看這些作品,內容和形式深深地刻著時代的印記。雖然那些表現手法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是這些作品的歷史價值不言而喻,它是那個時代人們感情的藝術見證。

日前,在北京翰海春拍中,曾拍得圓明園獸首但明確表示“不會付款”的爭議人物蔡銘超,再度出手,親自到場參拍,以1344萬元的成交價拍得紅色經典油畫《南泥灣》。蔡銘超隨後表示,與上次“獸首事件”不同的是,此次他將在一週內付款取貨。

此次以800萬元起拍的《南泥灣》,是新中國第一代油畫家靳之林于上世紀60年代初創作的革命歷史畫,被譽為“新中國現實主義美術里程碑式的作品”。畫家曾深入陜北高原,跑遍南泥灣山嶺寫生,創作過程受到王震將軍的指導。作品完稿後曾長期展陳于軍事博物館,後輾轉留藏于畫家。

作為博物館藏級油畫,《南泥灣》是至今仍可在市場中出現的紅色經典主題創作中最重要作品之一。1344萬元的成交價當屬實至名歸,也體現出在當代油畫雕塑全球性的深度調整中,立足美術史的經典作品被市場重視,其價值得以深入認知。在美術史佔有重要地位的畫家及作品應是當前及未來行情升溫的保障。

在油畫收藏界,一直有這樣一個觀點,就是世界級的收藏機構對於中國的近現代繪畫最重視的有兩個方面:首先是以“革命歷史題材”為代表的紅色經典美術作品,其次才是當代藝術。而隨著全球經濟的影響,被炒至“瘋狂”的當代藝術又頻遭價格“跳水”,而紅色經典美術作品大多創作于幾十年前,可以流通于市場的優秀作品少之又少。近來屢有專業媒體指責當代藝術作品粗製濫造,用助手代筆,大規模複製雷同符號的現象層出不窮,而且因為缺乏技術難度,“當代藝術家”越來越多,許多剛畢業的美院學生也紛紛投入到藝術市場大潮中。這些原因使得當代藝術作品在收藏市場中越來越難以操作。在這個背景下,紅色經典美術作品的優勢開始凸顯,首先這些作品在當初創作的時候都是相當認真的,而且畢竟經過了幾十年的考驗,在現代美術史中也會有它自己獨特的影響。紅色經典美術作品只能産生於那樣的歷史年代,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才決定了它的受關注程度。據專家介紹,真正意義上的紅色經典油畫的大量創作,應該是在1949年到1965年這一歷史時期,再有就是“文革”期間。因為在解放戰爭時期,由於條件匱乏,即使有創作能力的畫家也沒有可能創作大型的油畫作品。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也産生過重要的“革命歷史題材”作品,例如著名油畫家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就創作在這一時期。

紅色經典油畫具有很高的美術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是不容置疑的。但這類題材的經典藏品十分稀少,一般説來有較高藝術水準和史料價值的主流革命歷史題材油畫藝術品也就有千余件,而且大都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因此在藝術品流通領域,它的數量較之其他題材自然要少得多。因此,紅色經典作品的創作手稿與局部作品草稿,也都有著相應的收藏價值。而據拍賣公司的業內人士介紹,早些年,紅色經典油畫的徵集還相對比較容易,但經過這些年的發掘,這類藏品的徵集已進入了困難時期。尤其是早幾年拍出的一些佳作,都被收藏家珍藏,不願出售。

陳逸飛的《黃河頌》,在嘉德2007年春拍中,成交價為4032萬元。這一價錢,創造了當時內地油畫拍賣的新紀錄。這幅從1971年開始創作的《黃河頌》,堪稱陳逸飛身價的標桿。1996年,《黃河頌》在香港蘇富比拍出128.5萬港元,震驚了中國畫壇。想不到11年之後,此畫身價竟已翻了近30倍。據悉,《黃河頌》是目前業內公認的陳逸飛的巔峰之作。創作此畫時,陳逸飛只有25歲。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靳之林油畫作品《南泥灣》翰海09春拍1344萬元成交
· 油畫《南泥灣》即將拍賣
· 蔡銘超千萬元競得《南泥灣》
· 翰海春拍3.5億收官 《雨中山圖》1573萬拔書畫頭籌
· 香港蘇富比春拍精品策略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