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第4屆成都雙年展:271件當代藝術"敘事中國"(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29 08:30:52 | 文章來源: 華西都市報

雙年展現場 攝影/劉亮

第四屆成都雙年展開展,5·12地震、奧運、神七、春運、礦難、釘子戶等作品“敘事中國”

現場篇

今年10月1日,將迎來新中國成立60週年大典,全國的當代藝術家們也行動起來,紛紛用自己的作品紀念祖國的60歲華誕,這些作品在昨日開展的第四屆成都雙年展集結亮相。據了解,本屆雙年展的主題就是敘事中國,共有國內外122位藝術家的271件作品受邀參展。雙年展策展人賈方舟和鄒躍進認為,從1949年——2009年,中國經濟開始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那些關注中國現實、思考中國問題的藝術家,以視覺藝術的方式,表達了他們自己對中國的理解和認識。

上萬平米的展廳內,觀眾在裏面發現很多作品和場景似曾相識。一進展廳就看到四川藝術家原弓的裝置作品《與聲5·12東風》,一輛在地震中報廢的大卡車被拖到現場;譚雲和朱成的大型裝置《尊容——5·12大地震罹難者》將地震中離開我們的同胞照片製作成一堵“哀悼之墻”。北京奧運會、神七飛天、礦難、史上最牛釘子戶等社會熱點和民生話題都變成了藝術家的作品。

在歷史篇中,沈敬東的油畫《開國群英圖》、李斌的油畫《五十年代》等作品,體現了藝術家對中國的文化、歷史以及政治的重新思考和獨特理解。現實篇中,蘇新平的油畫《最後的晚餐》、莫鴻勳的油畫《陳情者》等作品,體現出了藝術家對於當下社會中各個階層、不同群體生存狀態的關注。在鄉村篇中,羅中立的油畫《擁抱》、忻東旺的油畫《龍脈》等作品,體現出了在現代化和城市化的影響之下,中國鄉村和農民所面臨的境遇和現狀。

   作品解讀

最有“力量”的作品:《五釐米》

作者:王強

材質:100輛自行車

  王強將數量龐大的自行車置於大型車床上,在5000噸的重壓之下,原本立體的自行車最厚處也僅有5釐米,這些自行車的“屍體”成為了一種詭異的“圖像”。王強説:“自行車是中國城市很有文化象徵意義的風景線,也曾是我們最鍾愛的朋友和坐騎,現在騎車的人往往都是生活壓力很大的人群,所以採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表達社會和生活對他們的壓力。”

  最讓人心酸的作品:《絕唱系列組合》

  作者:陶艾民

  材質:影像

 

  懸挂在展廳角落中的一組黑白照片讓不少觀眾心酸:記錄的是北京北郊山村一位97歲老人的日常生活,她9歲開始纏腳,22歲生子,老伴和她的大兒子都先她離世,可她依然以一種頑強的意志與日益衰老的生命做抗爭。”

最憤怒的作品:《十二生肖系列》

作者:傅文俊

材質:影像

  這位重慶攝影藝術家從各個角度拍下了黃昏中的圓明園廢墟,在廢墟前擺上了一台電腦,螢幕上是被八國聯軍掠走的十二生肖獸首照片,很多觀眾立刻心領神會。傅文俊解讀是:“無論做什麼你都不能重寫歷史,也不能歪曲和抹掉歷史,廢墟作為一種存在是一個警告。”他對國外收藏家把本屬於中國的瑰寶拿去拍賣的做法相當憤怒。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主題“敘事中國” 成都雙年展嚴拒“大頭畫”(圖)
· 成都雙年展今晚開幕 這些作品不可不看
· 2009成都雙年展命題作畫
· 2009成都雙年展:要災區汽車 拒絕“大頭娃娃”!
· 上苑藝術館作為非盈利藝術機構受邀參加成都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