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法國文物專家接受專訪:我承認是獸首案最大贏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24 12:48:04 | 文章來源: 華商網-華商報

法文物專家高美斯接受本報專訪 本報記者 趙彬 攝

  法文物專家、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主席高美斯接受本報專訪,並解釋自己為什麼要致信法國總統,請求他幫助歸還中國獸首

  高美斯,60歲,法國人,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APACE)主席。可現在,大家都習慣用中國人的方式叫他“老高”。

  老高説,之所以成立這個協會(APACE),這個非營利性的公益組織,就是以保護中國文物、促進中法文化交流為己任。老高的協會還曾受陜西、甘肅等省有關部門委託幫助搜尋一些流失文物的下落。

  本月15日,他又以公益組織負責人的身份寫信給法國總統薩科齊,建議法國政府幫助歸還中國獸首(本報于16日獨家刊發題為《法文物專家致信薩科齊,呼籲法國將獸首還中國》的報道)。

  一個純粹的老外為什麼要保護中國流失文物?高美斯,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本報記者日前對來西安參加西洽會的他進行了專訪。

  他是個地道的法國人,卻一直致力於捍衛中國文物的“主權”。得知中國的獸首要在法拍賣,他代表中國以社會公益組織負責人的身份向法國法院提起訟訴,要阻止拍賣。

  雖然法院判他敗訴,但他首次告知媒體:佳士得和貝爾熱(編者按:獸首的持有者,曾對中國進行政治訛詐)最初向他索賠9萬歐元,到最後的法庭裁決,他需支付賠償金2000歐元。

  老高坦言,自己是這次獸首案中最大的贏家。他説,獸首事件讓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APACE)出名了。很多人因為獸首拍賣知道了高美斯,高美斯説這一點為自己將來與中國的合作帶來了便利。通過這些事件,參與公益事業讓APACE獲得一個良好的印象。這種宣傳方式,對企業家自身的事業發展當然是有利的。

  但獸首案也使得法國人了解了那一段歷史,這雖然是他一直所要努力的目標,但過去的很多年,老高認為自己一直是在孤獨地戰鬥,一個人在發出微弱的反對買賣盜竊和走私來的中國文物的聲音。可從現在開始,老高不覺得自己是孤單的了,他贏得了更多的法國同胞的理解和支援。

  老高説,法院做了最後的判決,雖然敗訴了,但包括法國內政部長在內的很多人都特意給他打電話道謝。老高認為,這是對自己幾十年努力的最好回報。

  “老高”為“獸首”奔波

  他為什麼要致信薩科齊?

  高美斯為什麼要寫信給法國總統薩科齊?記者的這個問題讓坐在旁邊的秘書孫女士有點不解,不等老高回答,她就用中文代老高回答:“當然是為了幫助中國了。”

  老高説,中國的文化藝術,讓他十分著迷,可以説是癡迷。關於為什麼要幫助中國人要獸首,他説沒有原因,只是覺得不公平,覺得應該這樣做。也許是出於歷史學家的職業道義感。對於周圍很多不了解那段歷史的人,老高所做的就是不停地告訴法國人真相,關於圓明園、關於青銅鼎、關於獸首……

  高美斯説:“我喜歡中國文化和歷史,很多年前,我就決心要幹這一行,研究它,並成為一個專家。藝術、繪畫和設計方面的東西總是對我充滿了誘惑。”“從大學畢業後的幾年,我去了亞洲,去過很多次。當時錢很少,根本買不起從法國到印度和尼泊爾的火車票,我就坐汽車,一站接一站地坐過去,中途停下來的時候就住在當地人家裏。一路上,我能很深切地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也見到了很多歷史古跡。那些年,在不同的地方,我學到了很多。”

  研究東方文化和古董有40多年的老高稱,這個玄妙的過程讓他發現,自己學得越多,想學的就越多,尤其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讓他成為中國的鐵桿粉絲,他説,“也許我的前生是一個中國人。我愛中國”。也因此,老高在法國乃至歐洲,在東方文物的鑒定方面坐到了“頭三”的交椅,這也是老高的主要資金來源。

  “老高”眼裏的獸首

  就像盧浮宮的《蒙娜麗莎》

  而這次獸首拍賣的事件中,能以社會公益組織負責人的身份向祖國法院提起訟訴,向自己的總統進言,老高説這是基於自己對中國深沉的愛。

  他在給薩科齊的公開信中這樣説道,獸首對於中國的特殊意義,就像“珍藏在盧浮宮的《蒙娜麗莎》油畫,構成了一個國家的歷史基石和社會精神”。

  “獸首”官司影響

  讓法國人了解侵略歷史

  老高説:“獸首案件雖然敗訴了,但有一點,我想我贏了,雖然法官要求我給佳士得拍賣行和貝爾熱2000歐元賠償金,但考慮到當初他們向我索要的9萬歐元(相當於80余萬元人民幣)的賠償,這個結果顯然是不正常的,也就是説法官雖然判我敗訴,卻在賠償金上做出了很大讓步,實際上我支付的金額為0元,是由華裔的任曉紅律師幫我付了2000歐元。”

  法國人此前對侵略中國的那段歷史不了解,而且他們認為財産權利是個人問題,政府和個人都無權干涉,所以一開始有個別中國律師説要向法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歸還獸首時,法國人的態度是不認可的。

  但是案件審理過程中,那段歷史才開始被更多的法國人知道。慢慢地,越來越多的法國人開始逐漸理解中國的感受,認為獸首應該歸還。

  最明顯地是,一個由中法兩國人組成的“四月之友”協會,在獸首拍賣前後組織了一種和平抗議,他們默默地散發著一些有關歷史資料的傳單。反倒是這種方式得到了很多法國人的理解和認可。

  對於法院的最終判決,老高認為,結果不單單體現了法官的謹慎,而且還有理解。“佳士得和貝爾熱當時開口索賠金額高達9萬歐元,但是法官判我賠償的數額縮水了幾十倍。這個結果也説明法官的立場。”

  “老高”的願望

  辦足球學校培養中國的“貝克漢姆”

  老高説,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世界的關注。

  在法國,有很多企業和個人期望能與中國展開闔作,和中國交朋友。他非常希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擔當法國與中國合作的橋梁。

  由於個人所從事的專業,老高覺得自己對陜西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他希望能為陜西的發展做一點事。

  現在60歲的老高,正籌劃著自己諸多長遠計劃,但他只“悄悄”地給記者透露了3個與陜西有關的計劃,一個是籌劃召開每年一次的西安國際藝術節,以文化、藝術、舞蹈等國際交流為主,預計在明年4月份舉行;一個是要在陜西開辦足球學校,引進國外優秀足球學校的教學模式,每年從全國選拔20名優秀的10歲足球少年免費進行培訓,培育包裝中國的“貝克漢姆”,要讓中國在2022年前打入世界盃;第三個是在“閻良飛機城”開辦民用飛行員培訓學校。“雖然這些事情都很難實現,但我會堅持朝這個方面去努力……”

  “老高”的中國情結

  喜歡中國從陜西開始

  老高與中國的不解之緣,是從陜西開始的。1982年,他到中國的第一站是西安。

  “1982年到1988年每年一次,1988年到1995年每年兩次,1995年到今年平均每年三次,而且每次平均下來都有兩周時間,加起來你就該得出一個結論,我是西安的老熟人。”

  三十多年前,當老高還是“小高”的時候,他研究藝術,對世界充滿好奇。二十多歲的他,懷揣夢想,背著行囊滿世界遊走。

  對東方藝術情有獨鍾,他去過印度、尼泊爾、越南,還去過中東。1982年的一天,他終於來到他夢想中東方文化的殿堂——中國。“在1982年的時候,我出現在西安街頭,能掙不少‘回頭率’!”最深的感受是來中國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了,在國外也能感到大家對中國的嚮往。“在我的經歷中,向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捐贈青銅鼎是最讓我感到欣慰的事情之一。能幫中國做一點事情,是我作為文物專家長期的夙願,當然,這件事情離不開西安的黃新蘭女士的幫助,是她和我一起購買了青銅鼎。”本報記者徐娟 袁金會 劉兢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獸首之爭的喧囂與代價
· 獸首回歸柳暗花明 大師提出完美複製方案
· 法國文物專家致信薩科齊呼籲獸首歸還中國
· 中國收藏家蔡銘超拍下圓明園獸首拒付款
· 圓明園獸首拍賣引起全國兩會深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