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評論] 集“畫”與“論”之精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1-19 14:36:4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集“畫”與“論”之精華

  宋永進

  早在18世紀,水彩畫就由義大利傳教士郎士寧等畫家引入中國,19世紀下半葉逐漸為中國大眾所接受。而中國當代水彩畫開始勃興應當是上世紀90年代以後了。西方水彩畫雖然曾經在英、俄、美等國一度輝煌,卻終因油畫的強勁發展勢頭而受擠兌。正因如此,世界範圍內水彩畫的理論研究相對於其他畫種來説較為匱乏。在缺少系統理論的參照或借鑒下,蔣躍《中國當代水彩畫研究》的問世可以説填補了一項空白。著名水彩畫家吳德隆稱其為近百年來中國水彩畫領域的一部“最為系統、深入和全面闡述水彩畫有關問題的理論著作”。蔣躍立足本土,以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宏大視野,審視中國當代水彩畫的發生和發展,並針對水彩畫“技藝性與藝術性、寫生性與創作性、生動性與深刻性、獨特性與多樣性、繼承性與創新性”等方面,探討中國當代水彩畫的未來前景。同時,對文化共性與民族精神、藝術歷史與當代藝術、本體語言與個性風格的關係等問題進行重新思考,提出了個人的鮮明觀點和主張。

  上世紀80年代,在國內水彩畫創作處於低谷之時,蔣躍毅然選擇了水彩畫。對水彩畫的選擇,看似偶然,其實恰是畫家因對“水”的特殊親情而萌生的內在衝動,也是東西藝術融合背景下的當代文人責任意識的驅動。

  蔣躍的藝術理論的形成和成長過程恰逢國內政治經濟體制改革,西方現代藝術和後現代藝術觀念全面涌入,大眾文化消費蓬勃興起,各種觀念風起雲湧、此起彼伏。這往往讓許多藝術家在徬徨和迷惑中失去自我。而對於蔣躍來説,這恰是一個機遇。在他身上,受傳統思想中保守因素所束縛的思維在各種觀念的刺激或撞擊中復活,“文革”時期所形成的單向藝術思考方式漸漸轉向多維。不僅如此,蔣躍還多次積極走出國門,應邀在法國、俄羅斯等國家舉辦個人畫展,親訪西方藝術名流,拜讀經典名作,主動接納西方當下的藝術理念,直面東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及其所帶來的變化,並極力在這兩個繪畫體系之間尋求契合點。面對這樣的時代背景,他覺悟與困惑並存,欣喜與苦惱相伴。於是,舊的觀念在迷戀、猶豫、懷疑和否定中逐步瓦解或演變,新的思想如雨後春筍般地萌發。歷時數載,《中國當代水彩畫研究》正是在這種複雜的文化境遇和矛盾的心理博弈中誕生。

  蔣躍是典型的學者型畫家。他在創作之餘善於學術的思考和理論的探究。他的繪畫格調總是伴隨著藝術理論的成長步步提升,他的繪畫思想又在水彩畫的探索實踐中不斷産生。蔣躍一方面對水彩筆與毛筆、西方水彩畫與傳統中國畫的運筆和用色之間的差異進行比較,積極將中國畫的運筆方式融入水彩畫,並在實踐中發掘和完善水彩畫的語言優勢;一方面反覆摸索水的特性,根據紙質的耐擦性、承水性和筆中的含水量運用潑、衝、滲、浸、吸、漬、滴、渲染、擦洗等多種手法進行大量地嘗試,體驗著流暢、輕快、瀟灑的運筆所帶來的身心快感和透明、靈秀、滋潤的畫面氣息給人的視覺快意。在長期親身實踐中,畫家不僅掌握了熟練駕馭紙、筆、水、彩的能力,而且十分注重對儒、釋、道傳統經典哲學和歷代畫理畫論的研究,理解和領悟其中的奧妙,從中獲得滋養。這不僅使他成為中國美術學院歷史上第一位水彩畫專業的碩士生導師、教授,同時也為《中國當代水彩畫研究》的問世奠定了基礎。

  《中國當代水彩畫研究》既不是對水彩畫表現技法所作的簡單介紹,也不是從理論到理論的紙上談兵,是繪畫實踐和學術理論的結合。

  在“水彩畫的本體語言”一章的第一節中,畫家憑藉多年的創作體悟和學術思索,以國畫、油畫、版畫等諸畫種不同的本體語言和發展現狀的橫向比較作為切入點。在第二節和第三節中,畫家從技到藝、從法到理對水彩畫的表現技巧和表現方法進行了介紹、分析和闡述,體現出理論的高度和專業的深度。

  在第三和第五章中,對“水的韻律”的闡述則反映了蔣躍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深厚的傳統文化素養。水是生命的起源,傳統文人畫家不僅善於用水,更將水的靈動、滋潤、秀麗、空靈、虛靜等特性化作藝術追求的內在標準——崇尚文、意、趣的精神追求。他對水的物理特性、水彩畫的材質美感、水詩化內涵以及“水”的哲學性思考進行了層層闡述。他在論述中旁徵博引,從孔子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禪宗六祖慧能的“虛融淡泊”、老子的“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談到莊子的“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從王羲之的“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朱熹“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談到李白的“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文章行筆流暢,文字優美,既有學術文章的嚴謹又有散文的抒情,讀來輕鬆自如。

  再如,第七個章節對“藝術”一詞所作的注解既十分獨到又通俗易懂,也頗引人深思。他認為:“‘藝’——是思想內涵、精神品位、審美意識、格調追求,屬於‘立意’範疇;‘術’——是一種技術手段、工具材料、駕馭能力、表現載體,屬於‘操作’範疇。”同時,針對水彩畫的“術”和“藝”,提出相對應的“向傳統學習、向生活學習、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和“與傳統拉開距離、與生活拉開距離、與他人拉開距離和揚長避短”的學習主張。其觀點不僅對水彩畫的學習者具有指導作用,在其他藝術專業領域也具有現實意義。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評論] 從“打倒文人畫”到“中國元素”的泛化
· [評論] 誰來關注“第三藝術群體”?
· [評論] 宋永進的色彩藝術
· [評論] 靜物·寓言—宋永進油畫《遮蔽》
· [評論] 學者型畫家的水彩畫理論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