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李軍演講內容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12-13 08:46:55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部


    我想回到我們的話題,奧運會本身兼句三層含義的,我認為可能比較困難的一件事,就是怎麼樣能夠把三種利益,成為一個整體,當然我們面臨的時代已經不太一樣了,以前奧運會更多的是社會性,公益性的,80年那一年,在奧申委那兒世界上沒有國家去審判,審判這個奧運會,所以美國人洛杉磯就主動承辦這個奧運會,然後從此之後奧運會辦這樣一種觀念、理念就改變了,我們現在有很多人,是把這樣一種,把奧運産業相關的産業,當成一個文化産業,那麼我們現在看一下基本上,就是説一個文化産業,到底是指什麼東西?其實這樣我這樣一個定義呢,是一個綜合的定義,那麼這樣不是我做一個定義,我想基本上能包括,包含文化幾層含義:
    第一是比較新的經營符號性和資訊為主的商業活動,它的商業價值來自於文化價值。
    那麼第二是包括兩大類:一種是在80年代早有産生,現代化聯繫在一起的。
    第三點,我覺得文化産業在全球化構成一個巨大的産業鏈,它其實不僅僅是一個對於文化的商業包裝的問題,它涉及到是一個産業鏈,奧運會加入納入到文化産業來看待的話,我認為説這一句話還是有點得罪人,我借這麼一個機會我還想説一下。在文化産業這樣一個領域有一些誤區;
    第一我沒有列出是誰説的,第一個就叫無中生有,就把腦子的東西變成鈔票,這是文化産業當成上帝的,至於為什麼?我覺得是一個誤區的理由,我會展示。
    第二産業當成未來經濟的全部,比方未來的經濟是體驗經濟和注意力經濟。
    第三個産業是文化把全部第三産業,産業佔GDP佔70%,談的是2001年到2002年的數字,創意為基礎的,版權工業創造的是5.24的GDP,英國要多一點,並不像我們學者説的佔70%,不能等同於第三産業,第三産業也是人類有史以來就有的,婦女做家務也是第三産業,如果這樣的話,就沒有編了。事實上我認為要了解的是,中國第三産業佔GDP是33%左右,低於世界各國的平均水準,第三産業來解釋,新經濟是站不住腳的,中國至80年代以來的經濟奇跡,我們第三産業還佔33%這樣一個基礎上創造的。
    還有一個例子印度差不多是84%,印度的GDP跟中國相差有將近10倍,那麼我們的目標是2020年産業得到50%,我説這些目的,不是咬文嚼字,我也不願意咬文嚼字,我想説明應該把文化産業納入在一個文化發展的戰略的角度來考量,文化的發展戰略呢?就是指的是國家政府在文化發展方面,應對未來所制訂的一個規劃和藍圖,只有兩種存在的,就是一種隱性的和潛在性的,另外一個方面表現為文化産業,這樣的話如果從文化這個角度的話,咱們面臨奧運會所帶來的一些機遇的話,我想應該從戰略的角度來考慮,這樣的話我們可能考慮問題的話,考慮的角度看到的東西可能跟單純從文化産業看法不一樣。
    請允許我做一點小小的討論,關於一個小小的學術的討論,這個討論設計到,一位法國的社會學家的基本看法和資本的看法,這個社會學家叫波爾尼勒,他提出三種資本理論,經濟資本可以直接轉換成資權形式,用勞動的積累,跟經濟資本不完全一樣,在一定形式上可以轉定會經濟資本,這種資本是用教育資質的形式,來自動化的。這個就是比如説家庭父母對於孩子的這種文化教育的投資,這個投資不是之前,我們教育今天成為一個産業,在中國大陸我們現在把教育看作是所謂的文化産業的一個部分來看,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説的話,這個教育本身的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投入是資本的一種投入,雖然它並不能直接對換為金錢,那麼這個文化資本呢,就可以有三種形式,第一種就是文化本地,表現為你身體的技能和你受到的教育水準,在你身上,在每一個人身上都能夠體現出來,一個經過教育的人,一個有一定技能的人跟其他人之間的競爭力,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是不一樣的,這個東西並不能表現為金錢,還有一種是可觀的形式,這種形式呢?就表現為什麼呢?就是文化的産品,文學、藝術、繪畫、建築,還包括機器,一個機器,我就是屬於一種電腦盲,我電腦一有問題,我完全就是六神無主,我基本上找小年輕或者我的學生之類,這個機器本身是需要有一定的技能,一定的知識,你才能夠掌握它,像我們這樣的人只不過就是僅僅是能夠使用,但是我們並不能夠掌握控制,第三種形式,就叫做體制的形式,我認為這個布爾尼勒的資本在這方面寫的非常有價值,他提出了文化部僅僅是表現為一個直接的資本,表現為一種各人身上的看不到的摸不著的資本,表現為一種體制,這個體制就是由學術的資格,學位的證書,這樣一系列的東西,表示只是一個社會化的步子,這個東西,這樣一個東西,不管你想要,你想要達到什麼目的,最終它不可避免的,在社會的層面上面,遭到考量。
    然後我們可以發現,第三種資本叫做社會資本,這個東西更要命了,社會網路關係構成的資源結合體,家族、部落、黨派、社交、俱樂部和人際關係,這些條件在一定條件下,這些東西可以轉換為經濟資本,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資本不僅僅是以經濟的形式出現,以文化的形式出現,以社會的形式出現,社會這樣一個形式出現,所以資本本身就是一個多元的,那麼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發現,布爾尼勒想通過這個東西説明什麼?世界運作一個規律,資本在運作,資本在再生産,資本再轉換,資本在經濟的層面,表現不夠的時候,它會轉換到文化的層面,他會轉換到社會的層面,這就是資本的另外兩個方面。這樣的話我們可以發現這種轉化其實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形成兩個東西,就是如果我們把經濟資本或者文化資本結合起來的話,那麼這個經濟資本要把它轉化為文化資本的時候,它形成這樣一個産業是一個文化的産業,但是一個文化的資本,要把它社會化的過程當中,比如説一種知識,一種理論,一種創意,當它讓整個社會人受益的時候,他不一定要通過經濟的方式,他可以通過一個社會的方式,這個文化資本還可以,社會化可以通過民族化的方式,我舉個例子大家明白了,比如説現在我們講,我自己可能在這方面博物館方面的問題考慮多一點,博物館我們講博物館行銷的話,我們怎麼樣把博物館展品變成一個産品,把它行銷出去這是一個文化轉換的方式轉換出來的,當然希望利益最大化,毫無疑問就是每一個個體,一個觀眾,它都能夠分享到這樣一個文化的産品的話,那麼當然我這個肯定是我這樣一個産品的經濟的價值也好,文化價值也好,達到它的最大化,那麼這是一種方式,我們可以説是一種行銷,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另外一種方式存在,這種方式是什麼?是一種現代文化遺産一種政策,一種觀念,那麼我們要知道,我們講文化遺産的時候,跟直接的文化産業還不一樣,其實我們講文化遺産的時候,我們談的一個公共産值,大家的,雖然這個産權可能屬於私人的,但是這樣一個它的文化價值,它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假如説這個東西被國家的某些立法機構,通過某些程式,把它認可認定為是一種遺産的話,那麼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説的話,因為遺産是每一個公民的,那麼每一個公民就有權力,它有全力去享受這個産品,那麼換句話説一個公共機構的一個工作者,一個從業人員,如果她沒有做到,讓他的一個遺産這樣一個産品,沒有讓他的民眾,讓他更多的民眾去分享他的文化利益的話,從這個角度來説的話,他就沒有盡到它的責任,所以遺産關鍵本身就是不變的,這樣就有不變性,不變性採取的方式不是通過經濟方式産生的,這樣一個方式是行政機構,特別需要,這是一個文化的政策問題,文化政策可以説文化的民族化的産業,當然我們説這兩者之間,不一定是衝突的,我們可以説商業化的方式,同樣可以達到文化的民族化,所以我們認為尤其在中國現代這樣一種國家,當我們要分析一下中國的人口構成,中國的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這樣一種比重,比例的話,我們就會發現,我們今天的文化,離成為真正的遺産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因為當我們的那些平均收入可能一年只有一前多塊錢的這樣一些農民兄弟們?他們到北京要想參觀故宮的時候,我想這個問題就出現了,這是屬於一個我認為同樣是屬於一個國家文化戰略的考慮得,如果沒有這樣一個顧客,我們不能讓民眾的文化水準提高的話,它的後代,它的下一代,就會重復他的經歷。
    那麼這樣的話,我下面再討論一下,一個國外的經驗,文化産業興起三個字的關係,我們發現這就是一個資本再生産,我們認為是資本再生産,所以文化産業不是無中生有的東西。
    最後另外一個,舉一個例子國際新聞中心,澳大利亞的默多克,這樣一個例子,他一直做這樣一個,就是説它的一句名言就是説現在傳媒業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同時控制內容和發行,內容和發行本來是不同的産業,但是波在這樣一個比如説過繼的媒體的巨頭,肯定全世界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天空是被他的電子産品資訊所鋪蓋。
    下面是一些我們可以看到,包括我們經常能看到的星空衛視,還有包括它曾經基本上已經控股了鳳凰衛視。
    另外一個例子我想談一個文化産業,另外一個重大的文化産業,在座大家可能會感興趣的,當代藝術市場當中的內部之間的一種關係,因為我們可以説文化産業,它的成功是有條件的,産業成功不是説有點子,我有創意就行了,要有資本支撐,不僅僅是資本,還需要有社會資本,整個銷售網路,整個是他産品的品牌,它社會中的知名度,他所建立全球這樣一個銷售網路,這些東西,它都不是一挫而就的,我們可以發現在當代藝術當中,當代藝術的繁榮和經濟,其實是跟當代藝術最繁榮的,它的收藏家,它的博物館,它和媒體之間很多時候的因素,畫廊可以做收藏,可以做博物館,他也可能是一個評論家,美國得成功,現在藝術博物館,它的畫廊,它大型的藝術博覽會,那麼德國我們發現,它的很多城市,都有它的長久以來經營當代藝術的一個基本的基礎。有巨頭的收藏家,還有重要的媒體雜誌,德國有一個雜誌,就是資本,這個雜誌名字就叫資本,叫藝術磨盤的這麼樣一份專刊,他為全世界知名藝術家,來排名,有一些藝術專家來擔任評委,就是著名博物館的館長、最大的私人收藏家,這樣一些人,當我們考慮文化産業,尤其是藝術和藝術博覽會也好,當我們感覺春天已經到了,最好的黃金時間已經到了,朝陽工業找著向上的時候,相關的産業。這裡面我們可以大概歸納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説三種資本是經常在轉換過程當中,在這種再生産過程當中是河流的,那麼這樣的話,肯定會出現壟斷,壟斷是一個事實,壟斷並不是一個我不想很多,文化産業的人,我們也想怎麼樣能夠壟斷自己,意味著利益最大化,同時意味著風險的最小化。那麼這樣的話,也許是不是可以提一下有沒有一種文化産業的壟斷,所産生的文化後果,所以我們發現回到我們前面説的話,當我們在國外消費那些不斷消費那些電視媒體資訊的時候,我們可能得到的知識是單向的。
   這樣的話,我想這些東西,我沒有什麼一個肯定的答案,我想這就算是我貢獻給大家的一個想法。那麼我下面想談一下再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北京怎麼可能,怎麼樣受到知覺文化遺産,我覺得並沒有討論,並不是直接談論是一個美術産品或者文化産業怎麼樣去塑造世界文化形象,而是文化戰略的情況當中討論。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李軍
· [文博會專稿]視覺藝術産業與城市文化建設論壇
· 克勞德·芙爾多女士
· 艾瑞克·密施斯密特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