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李軍演講內容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12-13 08:46:55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部

    主持人:我們進行下一個議程,下面我們有請我們論壇第四位演講嘉賓,來自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文化遺産系主任李軍教授,來演講。他演講的題目是《美術産業如何迎接奧運會的機遇》大家歡迎。
    李軍:謝謝大家!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再這樣一個久負盛名的地方,來談一下一下個人的看法。肯定屬於個人看法,我想如果貢獻一下看法,我想説這個貢獻,貢獻這個詞有一種怎麼説呢?是低姿態的説法,就是把貢品共奉給它,是一個學術産業的論壇,這樣的話作為個人,或者作為一個學者,在這兒貢獻它一個看法,我想是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所以我想就像古人説的,確實是一個拋磚引玉的一塊磚頭。雖然希望這個磚頭不要砸到任何人,我稍稍解釋一下,我演講的題目叫《美術産品應該如何迎接奧運會的機遇》我想做一個小小的調整,我想改正《北京世界文化一個發展戰略》這個戰略怎麼來講奧運會的機遇呢?這就是我今天討論一個話題,我們看到的圖像現在正在建設過程當中的一個主題的場館,國家奧林匹克中心,大家通俗的話叫“鳥巢”,這個話題引起很大的爭議,可能我今天所談論的一件也可能會引起一些爭議,我想這是正常的,我説的僅僅貢獻一下個人看法。
    我想討論第一個問題是既然我們是要迎接2008年的奧運會,那麼什麼是奧運精神呢?這個話當然我並沒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國家還有國際上的有很多很多的從業人員,研究人員,運動員、教練員用他們自己的親身實踐在見證,在親身的實踐了這樣一種精神,那麼我想從一個學者的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我的角度是我想談一下,説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涉及到古希臘的一個名家,故達拉斯,我們中國人知道有一個叫(),這個訂立故達拉斯發明的,哲學家這麼一個稱號的人,這個稱號什麼意思呢?就是按照希臘語的意思,有一個國王問他,亞洲説你學問特別高深是不是有智慧,你向我們貢獻一點你的智慧,然後故達拉斯我沒有什麼智慧,我只是愛智慧而已,他打一個比方,就好象是大家參加一個奧林匹克一個競技會,我們知道奧林匹克競技會是在西元前在希臘第一次産生的,奧林匹亞這個地方,有一個咒師的神廟,那個地方舉行的第一屆的奧林匹克的運動會,比拉顧客拉絲就説了,各種壞著不同的冬季參加這個競技會,旨在奪冠的運動員來奪得桂冠的,有他的同胞,來為他喝彩鼓勁的,運動員為他的祖國在爭取一種榮譽,當然這樣一個大型的集會,就會帶來很多商機,就會有商人,就會有商人來盈利,最後這位哲學家説,還有第四種人,這種人就是像我這樣的人,他説,我就是來看,我就是來看看而已,就是來看,那麼我想説這個看這個詞,不是特別需要這麼一個解釋,看這樣一種行為,這就涉及到一個視覺得行為,這樣視覺得行為,在希臘文化裏面,非同小可,在希臘文化領域裏面視覺這個行為,它是一種認識的方式,看待世界的一種方式,我們簡單地説的話,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體育競賽的精神,奧林匹克的體育場,跟他們另外一建築形式,視覺形式幾乎是一樣的,這就是他的一個劇場,劇場就是一個表演戲劇的地方,悲劇和戲劇的地方,一般是一個半圓形,在三個山坡上用石頭砌起來的,後來在西方的各種西歐語言裏面都是一個共同的,我們發現有兩個詞是聯繫在一起的,一個是theatre就是這個劇場,還有一個theory就是理論,也就是説希臘人看發比格拉斯就説我是來從事理論的,看為什麼變成一個理論,稍稍做一個解釋,恐怕我想就是在奧林匹克這樣一個運動會,這樣一個那麼古老的人類這樣一個古老的事業,這個事業裏面,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同的效益,一個奧運會裏面,可能會帶來三種截然不同的效益,第一種效益我已經解釋了,就是由運動員和觀眾所代表的,我們知道運動員在古代和今天一樣,運動員代表著國家,他為國家爭取榮譽,這個榮譽是社會性的,否則觀眾為什麼去?這是一個共同社會的利益,一個效益。當然還有一個非常主要的這樣一間事情帶來很大的商機,會帶來生意,會帶來交易、交換,我們知道這個交易和交換,我們現在所理解進行交易,對他們來説的話,跟神也是一種交易,你要風險東西,理事會保祐你,這樣也是一種交易。
    那麼第三類呢,我們説有一種效益是,我叫做文化效益,這個文化的效益,什麼叫做文化的效益呢?因為我們想從這樣一個角度説,文化它一個文化給不同來自不同的階級,不同的身份的人,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機會,他們可以公平地來競爭,這樣的話可以暫時的超脫他們一個直接的切身相關的一些東西,甚至於包括社會利益,甚至包括經濟利益,對於希臘人來説,他們認為比較高級的活動,因為這個看呢?視覺能看到一些東西,這個東西他們認為這是世界的本質,這個本質就是一個形象,就像數學的一個形象。這樣的話我們設計到今天在中文裏面流行的説法叫做理念,一個什麼什麼東西的理念,文化的理念,或者一個商業的理念,這個詞我們是用來翻譯希臘詞的,這個詞是ID,這個詞據我的一位老師,以前已故北京大學的朱光潛教授一個説法,他認為根據希臘文的意思,這樣一個理念,不應該翻譯成念,念是念頭的,主觀的東西,他認為希臘語裏面,這個理念是一個幾何的,是一個形式的,甚至還是一個可觀的,是實踐的本質這個建議翻譯成歷史,歷史這個觀念好像跟我們有點相似,就是一種理性的形式,好像看能看到一個理性的形式,當然這裡面我們知道裏面有希臘文化偏見在裏面,因為希臘文化有很多偏見,是一種奴隸社會,奴隸主有很多努力適應生活,不動手為榮,不動手能看是最高級的看法了,我們談我們的事,我們想談我們的事,就是我們説這個奧運會,奧運會有各種各樣的冬季,我們説不管是我們主辦方還是來觀光的遊客,還是來參加比賽的運動員,他們都帶有各種不同的動機來,但是呢?我們會發現,這時候參加一個奧運會,到今天這個奧運會,已不僅僅是一個觀看比賽,一個單純的,僅僅是看運動員的比賽,來連帶什麼?我認為是一種文化的表現形式,就是説來自於世界各地的,來自於完全不同文化的,説得完全截然相反的,或者不能溝通語言的人,他們匯聚在一起,他們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新的文化,這時候還應該看什麼?我想説這時候看的,應該是另外一種文化,所以我想另外一種文化,這時候文化當然有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可以叫做文化,我想如果説所有的東西,你看到的所有東西都叫文化的話,那麼我想這樣的話,文化的交流是不可能的,為什麼不可能?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眼光去看,我覺得在當代全球化的時代,這種文化的交流,我們説其實已經是非常的頻繁,大眾傳媒,媒體這樣一種衛星電視網路,這樣一個一系列的東西,大量的傳播,跟它有關係,所以説文化其實我們應該説,我們不陌生,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的文化,我們打開電視,我們看到的頻道,但是我們可能會産生一種什麼呢?就是説有一些西方的學者,他們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説叫電視機前的人類學家,他們指什麼人呢?就是我們在座的每個人自己,因為我們了解全世界所有的性質,因為我們只要一打開電視,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頻道,自然的頻道,新聞的頻道,娛樂的頻道,什麼産品都可以,什麼的樣資訊都可以在我們眼前的一個小窗戶裏面展現出來,這樣的話文化本身是不陌生的,但是我們為什麼還要到另外一個國家去參加這麼一個活動呢?所以我認為這樣的話,在今天奧運會的國度,不僅僅是一個競技體育的形式,它已經是一個文化的形式,它多然也可以説是一個文化産業的形式,這就是我今天想要討論一個主要的問題,那麼我想這個問題讓我慢慢地展開。
    首先我想談一下2008年的奧委會,2008年奧運會我們已經制訂了,大家已經很清楚,我們叫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我們注意還有一個主題口號,這個口號大家也很熟悉,叫“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我完全按照官方的奧委會,人文奧運官方網站檔下來的,他們怎麼解釋同一個世界通一個夢想呢?反映了奧運會的核心理念,三大理念核心是人文奧運,人文就是同一個世界,就是同一個夢想。
    然後我們看到了2005年的北京市委人文奧運實施的行動意見,也是這麼講基本上用人文來統攝這三大理念,我現在提一個問題,就是説,這個理念是一還是三呢?這個“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我們很多闡述者包括有一些著名大學的一些學者,他們只是班子討論這個問題,他們説這個東西,就是我們的“天然合一”,“合為貴”,這是世界共同的東西,那麼我想這樣的話,如果説這是世界共同的東西,那麼它就是不是我們在中國舉辦奧運會,我們的這樣一個文化提供的一個理念呢?所以我覺得這是一還是三這個問題還不這麼簡單,我還可以叫真兒,按照古人的説法,我覺得好像我們不這麼説,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我們説是君子和而二不同,以他平他謂之和,這是從我們的勝任孔子論語摘出一句話,這個意思很清楚,合和同是不一樣的,合同是不一樣的,什麼是合呢我們看到鄭語裏面一段話,叫做以他平他?用不同的東西去匹配一個不同的東西才會形成和諧,而同一個東西,這裡面沒有引用,古語若以他平他謂之和,如果用相同的東西去匹配這個相同的東西,不會産生另外一個東西,事情就不能運轉了,這樣的話,我發現我們這樣一個口號,我認為相似一個口號,我想起以前我上大學讀過一本書,聯合國1989年,聯合國報告叫多種聲音一個世界,我覺得口號是不是想真正表達是下面這一段意思,而不是同一個世界,同一種夢想,按照中國古典文化這樣一種精神來理解,來賦于奧運會一種文化的,這樣一種理念的話,我想應該是讀不出同一個世界通一個夢想這樣的結論,這就是我剛才説的那個,諮詢大量的一個遊戲這樣一所爆炸,所以我覺得當我們移動我們的身體,到另外一個文化,到我們不應該僅僅去看比賽,我們不應該僅僅去為我們的運動員去鼓掌,他們的國家是怎麼生活的,這樣必然會碰到另外一個文化的理念的問題。

1   2   3   4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李軍
· [文博會專稿]視覺藝術産業與城市文化建設論壇
· 克勞德·芙爾多女士
· 艾瑞克·密施斯密特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