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持續進行中,文化藝術界的政協委員們的提案與觀點陸續呈現,記者繼續以“藝術”問政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了他今年司考已久的提案:如何將“活化傳統、弘揚美德”在社會中落實。
記者:許江院長您好,請問您2014年兩會提案主要關注哪些方面?
許江:今年的提案我思考了很久,我主要關注文化、文化教育、藝術方面。前幾年我們經常在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基礎上談如何繼承傳統、弘揚美德。剛好前幾天中央提倡的弘揚傳統、弘揚美德、加強核心價值建設,這種核心價值的建設是一種靈魂、聚心、固本、強基的基本內容。以前我們講核心價值的建設很多都是在口號上和思想、精神的引導上,包括城市的核心思想描繪上,但我覺得僅僅是這些方面是不夠的,應該要很好全面地把全社會動員,並全民推廣,因此我這次的提案主要是關於如何活化傳統、弘揚美德。
關於中國的傳統大家都知道,所謂的傳統就是可傳之統,就是可以代代傳承的作為統一思想和精神靈魂的東西。這個東西以前遭受了很多破壞和批判,的確其中有很多封建的、不健康的東西。但如何將中國傳統當中優秀的內涵弘揚出來,讓它活在我們的身邊,活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而不是作為一個過去的、遙遠的東西,尤其是如何將這種傳統種到年輕人的心靈裏,種到年輕人的成長過程當中。
實際上這其中的核心價值是非常重要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心在哪?天地本無心,這個心就是核心價值觀念,核心價值觀念在哪?中國人的核心價值很大一部分活在傳統中,但是這個傳統在我們過去的歷史中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後來經濟建設中也受到了一些全球化、市場化的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如何把這個傳統、優秀的傳統弘揚起來,通過一些非常有效的做法,讓它活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這個非常重要,甚至是當務之急。
記者:您談到的這種核心價值觀的建立不應只是口號,這種“活化傳統、弘揚美德”該如何在社會中動員和落實?
許江:我覺得要從六個方面來做:
一是閱讀經典。因為中國傳統的真正的深刻內涵是活在一系列經史子集的那些經典中,當然今天要大家再去重讀經史子集是很困難的,但是這其中的內涵怎麼通過小學、中學、大學教育、全民教育能夠達到讓大家對內涵有所了解,能夠瑯瑯上口的把這些經典內涵活化為實現的內容是很重要的,所以閱讀經典始終是最重要的東西。
二是更新禮儀。梁啟超説:“中國重禮制,西方重法制”,中國人最重要的文化規範和根源都在一個“禮”,禮是中國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東西,且莫説“禮是中國文化之魂”,這個禮並不僅僅是儀式,主要體現的是一些儀式,怎麼通過一些健康的、合理的儀式規範的建立,讓我們的孩子在待人接物的時候有很好的禮儀,並且在他成長的重要節點上,比如説出生、留學、成人、婚禮這樣的時刻,在他生命當中種下這些重要的時刻來建構一個待人接物、生長成長的一種禮樂文化,這個非常重要。現在很多農村在搞文化禮堂,已經建設完成兩千個,今年還要建三千個,這是非常好的,但是文化不要只是重視硬體的建設,更重要的是重視軟體的建設,重視禮儀的建設。我們這些年,大學重視開業典禮、畢業典禮,其實目的不僅僅是要熱鬧,而是通過這個典禮把教育真正深刻的內涵輸到典禮的過程當中,我們今天受教育就終身難忘,心靈得以提升,所以第二個是更新禮儀。
三是培養技藝。中國人講“遊于藝”,中國很多文化精神是活在這些傳統技藝當中,比如説書法、繪畫,但在今天怎麼讓我們的孩子能夠多少了解一些那些傳統,通過寫毛筆字了解中國人的精神,勞作善手,藝事養心。用手邊的技藝來養中國人的文化靈魂,培養技藝。
四是復興節慶。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日常生活的生命刻度,是一年四季的季節的刻度,也是中國人天時地利人和的智慧結晶,怎麼讓這些節慶復活過來,讓大家都去復興這種節慶的文化,感受隨著節慶的天地變化,我們和它相應、相和,使節慶不僅僅是一個節日,而是很好的思想熏陶,教育傳播的內涵。
五是謀劃家居。今天我們每個人的家庭、居住環境和居所都更新了,但是這種更新都很西化,説中國人傳統的“茶米為食”,我們喝茶、吃米、麻絲為衣、竹陶為用、林泉為居,這樣的生活在今天在城市裏已經不可能了,但是我們的鄉村還在,我們在鄉村建設中不要把那些中國人的家居特色丟掉。過幾十年以後,我們的孩子問我們:“請問煙囪是什麼樣的?”是不是油煙機就是煙囪?煙囪什麼用呢?等等這些問題,這其中就昭示了如何在我們家居的設計和我們生活方式的設計方面保持中國人的特色。
六是重建鄉土。這個鄉土就是我們的家園,我們前一段中央號召要看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起鄉愁。什麼叫鄉愁?就是憂患,就是關於我們家園的憂患,我們的家園還有青山綠水嗎?我們的家園生態是否好?我們的家園是否和睦?我們的家園的空氣是否良好?我們家園是否有很好的未來?這種憂患,這是一種鄉愁。所以重建鄉土,建立我們對家鄉的懷念、擔當和責任,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這六個方面:閱讀經典、更新禮儀、培養技藝、復興節慶、謀劃家居、重建鄉土,從這六個方面來建立活化傳統、弘揚美德,使它變成一系列可以實行、可以共用的社會活動,並且以一種四季的刻度鐫刻到孩子的一生當中,使得大家心底裏頭對傳統懷有一份敬意,對美德有一份尊崇,這樣中國社會就能從根本上好起來。
記者:您作為人大代表,同樣也是中國美院的院長,擁有教育家、藝術家等多重身份,從藝術的角度來看上面的六個方面,其中的第三條“培養技藝”,請問藝術在“活化傳統、弘揚美德”中的作用是怎樣的呢?
許江:所謂“遊與藝”,當然以前講的“藝”跟今天的藝不太一樣,但是還是有相和的部分,這個“藝”很重要,今天所有的孩子都會用手機、用電腦,但是他們是否會寫毛筆字呢?今天很多人都提筆忘字。中國文化為什麼輝煌?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的文字,中國文字是象形,像是中國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思維的仲介。我們每寫一個字在西方人來看就是畫一張畫,我們無數的字,千百億萬次寫字的時候,我們對視覺對象有特殊的感情,這造成了中國人思維的非常重要的特徵,但是我們今天的孩子隨著電腦的普及,已經不太會寫字了,他們會希望用更便捷的書寫工具,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呼籲小學、中學要開毛筆課,要講六書的道理,就是讓他們保持一顆中國心,而且毛筆書寫的時候,它的虛實、輕重、緩急、直轉等對中國人都有會特殊的感受,進而對中國的文化有感受。否則都追求空化,跟外國人講中國文化一樣,儘管他很喜歡,但是他沒有體驗。所以我們呼籲是不是建立書法節,每年有一天建立書法節,這不是附庸風雅的東西,是有中國人的靈魂在裏面。
記者:謝謝徐院長的精彩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