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許江:中國藝術教育模式的三個內涵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13 16:01:32 | 文章來源: cafa

“千里之行”展覽是中國的美術學院教學展示的高端平臺。在這裡,展出的是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國美術教育包括本科與研究生的最新成果。中國的美術教育在這裡看到一個成長的標桿。“千里之行”展覽又是各兄弟藝術院校互相學習、切磋教學的交流平臺,通過這個最新成果的集中展示,大家互相觀摩,發現共性問題,砥礪和研討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命題。

“千里之行”展覽已是第四回。這一回在我院展示,必會引起廣大師生的關注,推進我院創作教學的思考與發展。

中國的美術學院是一個獨特的群體,這個群體對於全球的美術藝術的教育實體來説,是龐然大物。它在全球的相類教學品質考核中所處的位置也不容忽視。這不僅是因為通過這一輪高等教學發展,我們的體量、規模都有了跨越性的提升,更因為我們的學科格局在這一輪發展中呈現了全面的加強,構建了一個由視覺文化為核心的人文學科群,還因為我們堅守住了“人與世界同在”的感受力培養的基本方式和課程體系,構建了一個涵蓋古今中外藝術研究的教育模式。我們這個群體的堅守還包含以下三個內涵:

第一個內涵,堅持傳統的學習。我到過許多非西方國家的美術學院,如土耳其、伊朗,我發現他們沒有能夠將自己的傳統藝術活化在現代的教育系統中,完整地保存下來。而在我們的體系中,傳統的藝術不僅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技藝加以保存,而且作為一種核心的價值觀,來追問它與中國大地之間的關係,來追問它的時代活化的種種可能性。不僅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我們的體系中得以發展,而且世界上優秀藝術的傳統文化也在此實現著中國式的轉型,持續地得以發展。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將這種傳統的學習與以寫生為基礎的繪畫訓練相結合,形成眾多學科的藝術感受力的基本訓練,這些訓練有效而生動地將這些人類文明的核心價值傳授下來,形成多學科人才培養的共同的體驗和知識學的基礎。

第二個內涵,堅持獨立的精神。今天的藝術創造面臨傳統與拓展、全球與本土、實存與虛擬、差異與他者等等諸多的糾結。我們鼓勵學生們活用傳統的學習和價值觀的培養,珍視自己的獨立判斷與獨立精神,大膽對時風、對定見、對成規提出挑戰與抵抗,充分利用藝術創造的內涵活力,從心靈上去贏得一種對於真理的理解和解放。

第三個內涵,堅持創造性的轉換。傳統的學習和獨立的精神,都有待於這種創造性的轉換。大家都熟悉的蘋果手機的標誌,那個蘋果要變成火燭,那個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要變成跳蕩的火苗,都需要這種創造性的轉換。今天的本科同學大多是90後的一代,他們是一個被所謂的三種要素包裹著的想像的共同體。這三個要素即是統一的語言、普及的媒介和共同的受難經驗。這個受難經驗包括獨生子女面對的父母威權、教改壓力下憤怒的老師、無所不在的成人社會。是否這樣,值得我們互相了解和研究他們這一代的藝術學習有優勢也有頹勢。如何使他們開啟新一代的想像活力而又不囿于這一代的局限性,將內心裏的需求和錘鍊提升出來,完成這種創造性的轉換,是藝術教育的當代使命。

上述的堅持傳統的學習、堅持獨立的精神、堅持創造性的轉換,正是歷屆“千里之行”展覽中優秀作品的共同特點。這三個內涵既是中國藝術教育模式的核心內容,也是具體作品、具體個人創造與成長的精神寫照。在這個過程中,最為辛苦的還是廣大的一線的創作教學的老師們,還是默默無聞為育人奉獻的基礎課的老師們,讓我們向他們表達真摯的敬意!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我們攜手同心,腳踏實地,堅持教學最前線,了解教學最需求,不斷培養出好人才,創作出好作品,為中國藝術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