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聲音

許江:正確認識當代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2-18 16:04:42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近幾年,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成交紀錄,對於這一現象的認識要回歸到對當代藝術的認識上,既不能對當代藝術諱莫如深,也不能因為今天它的市場的火熱又盲目跟進,甚或是做一些不恰當的評價。

如何正確認識當代藝術?當代藝術實質是指具有當代性的藝術。對“當代性”的認識首先要跳出現有的誤區:藝術史斷代會習慣性地將産生在近代的藝術稱為近代藝術,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藝術稱為現代藝術,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後至今的藝術稱為當代藝術。這種習慣性的稱謂只是對它們做了基本的時間判斷,但是,我們所説的“當代性”不是由時間來定義的,例如今天創作的很有古意的傳統中國畫就不能稱為當代藝術。

“當代性”是一種時代的産物,它遵從著藝術發展邏輯,是“現代性”的延伸。工業時代所産生的回應強大的工業生産以及所帶來的一系列人類思想和精神歸屬問題的藝術,我們稱為現代藝術。現代藝術具有強烈的拯救意識和現代性,將藝術推向了空間,推向了多媒介,推向了宏大敘事,推向了社會性批判,推向了人性糾結的討論等。這些現代性所提出的種種表達和思考,現代藝術是不是都解決了呢?顯然沒有,所以現代性實際上是一個未竟的事業,並且到了當代仍然需要我們去面對,然而這個時候強大的工業時代已經在轉向,一個新媒體時代、新工業時代、軟實力時代悄然而至。老的現代性沒有解決,新的當代性問題又呈現,二者雜糅在一起,便成為了我們今天所關注的“當代性”問題。

“當代性”既要解決現代性的老問題,又要面對今天這個時代,面對透明的玻璃墻、不斷變化的物質消費、看不見的網路世界等新問題,所以它是一個雜糅的東西。這種雜糅性使得當代藝術錯綜複雜,在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變得更加複雜,因為這30多年我們把西方的現代藝術在中國的土壤裏與自己本土裏生長的藝術雜糅在一起,形成了我們所稱的當代藝術。顯然,這裡面既有重復西方終極現代藝術的那些現代藝術,也有從中國土壤裏産生的時代藝術,還有隨著我們的文化消費水準的不斷提高而出現的新藝術樣式,這些藝術真實地誕生在我們身邊。

今天,在美術院校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從事這樣的藝術,他們真誠地把感受表達出來,形成了今天藝術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你不能對它視而不見,也不能妄加貶斥,對它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當代藝術把新舊藝術進行了不同方式的糅合、替換、更新,形成了新的藝術。這種新的藝術在語法中往往會把東方的、傳統的東西復活。而這種新的方式的復活,在很大程度上給予我們這個時代的創造以很好的啟示。所有這些價值,我覺得是有意義的,我們應高度重視現當代藝術創作中所蘊含的生機與活力,重視當代藝術所積極面對的新時代的感性方式。今天,中國的藝術界要積極面對市場經濟的大環境,思考人心所繫的人文關懷與市場推動的價值觀念的互動共生;面對無邊際的全媒體生活,思考微閱讀、淺閱讀的感性方式與傳統藝術感受力的互動共生;面對全球化環境,思考全球境域與本土關懷的互動共生。當我們推進和深化這些思考之時,當代藝術中的正能量值得我們借鑒。

從市場的角度而言,很多當代藝術在藝術品市場得到了強有力的關注,在市場上創造著一個個奇跡般的數字,以至於當代藝術家們從早期的地下創作和生活的窘迫一變而為百萬富翁,完成了從“灰姑娘”到“天鵝”的迅速轉換。對待這種轉換我們也應該認真思考,不要驚慌,也不要輕易地定性。藝術品市場正用市場的杠桿告訴我們,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中,有一些不被我們認識的價值正被一些人肯定,這個肯定能夠走多遠,我們拭目以待。但是我們要清楚地看到這些藝術品中真正的思想、精神和藝術的能量,然後堅守我們的立場。有的市場是合理的,有的市場是被包裝起來的。包裝起來的東西,我相信它走不了多遠,而那些被遮蔽掉的真正有價值的藝術,一定會抬起頭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