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説邊界存在,但和出現的場合有關。比如胡曜麟的房子,在日常生活裏,人們就説它是房子,但進入到威尼斯雙年展這樣一個場合,人們就自然地想,這是一個藝術品吧?
FT中文網:您對現場觀眾有觀看上的建議嗎?
王春辰:沒有,不需要引導。所有的體驗留給觀眾。
FT中文網:威尼斯雙年展對中國藝術家意味著什麼?
王春辰:要承認的是,威尼斯雙年展有光環。大家都覺得,參加威尼斯是件好事,但參加以後,是否就意味著學術上充分的肯定?未必。
威尼斯展覽的結構決定了這是個多樣態的,千差萬別,甚至水準不一的現場。比如國家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知識,視角,背景。差別,不同樣態,這恰恰是威尼斯今天的特徵。
FT中文網:威尼斯本身不是一個設定標準場所?
王春辰:絕對不是。這點大家一定要清楚。就像“平行展”為什麼那麼多?任何人都可以申請。只要安全性有保障,比如這個燈不會掉下來砸到人。人家根本不審查你的內容。
FT中文網:威尼斯越來越熱的過程中,有沒有影響中國當代藝術的走向?
王春辰:其實沒有。中國藝術家還是在依照自己的脈絡在做,並沒有説威尼斯出現了某個作品,中國藝術家就都去仿傚。
FT中文網:今年中國最知名的藝術家似乎都選擇去參加平行展,這是為什麼?
王春辰:做平行展,它都需要邀請一些最知名的藝術家。另外,國家館的規模也有限,我一共只邀請了七名藝術家。我自己邀請的時候,還儘量回避那些明星藝術家。我想強調的是一個生態。是一個發展和變化性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
FT中文網:據説今年前往威尼斯的中國藝術家超過三百位,這不是一個偶然吧?
王春辰:問題是我們自己沒有這樣一個有國際影響,跨度六個月,而且社會媒介關注的藝術展覽。因此大家都希望去威尼斯獲得關注度。
另外,國內的藝術生態還沒有國際上那樣完備,很多條件不具備,因此很多藝術家還是願意去國際上進行橫向交流,讓人看到。
那問題是,威尼斯能做到,我們為什麼不能做到?這是個另一個複雜的問題了。
FT中文網:有一種意見説,中國當代藝術始終沒有脫離西方形式的框架,做來做去都在模倣,您同意嗎?
王春辰:藝術是個學習的過程。不要否定學習模倣。可以有高級的模倣。舉個例子,二戰後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好像是他們自己的創造。但你要知道,有一大批西方藝術家,他們學習了東方禪宗的思想,也從中國的書法吸取了靈感——誇張,不講形式。它沒有追求中國形式背後的內在,但它感知到這種自由的抒發,然後做到了畫面上,做的結果就和我們不一樣。
所以説,模倣和學習是彼此的。問題是,誰能融會貫通,做出自己的東西。中國藝術家畫自己的藝術形象,自己的生活環境,那是西方人沒有的。內容是自己的,語言可以變化提高。一概排斥西方的藝術形式,我們還剩什麼?那就只有水墨了。只玩水墨嗎?顯然也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