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王春辰:中國現狀促成“扎堆”現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26 15:19:24 | 文章來源: 99藝術網

隨著第55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公佈正式消息,確定中央美院副教授王春辰擔任策展人的“變位”主題展後,今年威尼斯雙年展的中國平行展也陸續浮出水面,目前已正式公佈的就有4個,外界也迅速對今年平行展“組團、扎堆”現象引起熱議。我們該如何定義平行展?如何評判平行展的價值?平行展和威尼斯雙年展本身有哪些關係?99藝術網從中國館策展人王春辰那裏得到了一些解讀。

平行展是多元化與開放的結果,成為雙年展現場的組成部分

記者:您個人如何看待今年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的“扎堆”現象?

王春辰:今年威尼斯雙年展集中出現了這麼多的中國當代藝術平行展,策展人和藝術家提前都是不知道的,但它們應該是中國的現狀促成了這種現象。眾所週知,威尼斯雙年展在西方發展史很長,國際媒體的關注度和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都很高,對於中國,從九十年代以來成為了一種“神話”,也確實締造了中國藝術家參展以後所引發的“神話”。比如,他們在市場上被代理,而且在各大拍賣會上也拍出了很高的價位,有些成為今天所知的“明星”藝術家。

另一方面,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任何個人和機構都可以提交申請,經過審核後,平行展可以舉辦,然後自己尋找、租賃空間,這也正好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威尼斯政府和組委會也很願意把威尼斯雙年展這個品牌推廣到世界。即便是國家館,也是要付場地費的,因為場地是威尼斯政府的,所以要搞活經濟。但威尼斯雙年展如何發展,越來越成為世界性的討論。

記者:我們應該如何定義平行展?它在整個威尼斯雙年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王春辰:首先從威尼斯雙年展展覽本身的組織和結構上來講,有兩個主要的部分組成:國家館和主題展。如果有個人、藝術團體或藝術機構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想組織、舉辦各種文化活動或展覽,都可以申請舉辦,使用“collateral event”標示,這就是所謂的“平行展”,它們與國家館和主題展的運作方式不同,但也是雙年展現場的豐富活動。

過去中國沒有參與或者不知道威尼斯還有這樣一個平臺,隨著國內藝術狀況和市場的變化,藝術家越來越多,而在國內這種國際聚焦的展覽機會基本沒有或著非常少,所以藝術家有一種需求,希望能在國際上展示、交流和宣傳自己,這也是大多數人的基本目的。同時,這種展示也讓威尼斯雙年展變成了有點像中國的威尼斯雙年展,今天肯定是大家熱談的事情,因為來了這麼多中國藝術家,一定是話題。也許這就是中國的藝術狀態,生動、多樣、無拘無束、交流積極,去到威尼斯,都是來自中國的藝術,並不分什麼國家館、主題展、平行展、週邊展,而這都會被視為一個整體的中國藝術,因為藝術本身並沒有平行或週邊這些屬性,只有藝術屬性。

但值得反思的是,我們如何做好在中國現場的具有國際影響的展覽或雙年展,這才是要去真正做的,或具有根本性的問題。讓中國具有世界性影響的雙年展,也讓國際上的國家和藝術家也來踴躍參展,這是需要包容的文化開放才行的。這樣也更加促進中國的藝術發展,我們的問題只有我們去解決。

中國館兩位不被熟識的藝術家

記者:本屆雙年展中國館的參展藝術家童紅生和胡曜麟,這兩位目前還不被大家所熟識,您能簡單地介紹一下嗎?

王春辰:童紅生八十年代末畢業于中國美院油畫係,曾參加全國青年美展並獲獎,他那時的作品是藝術家當年自我形象、自我意識的表達,那種狀態充分反映了當時青年人的個性,激進、反叛。後來他到國外旅遊、學習、生活後,內心世界發生變化,隨之他的藝術也轉向了表達內心世界的一種信仰,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與外界接觸很少,所以大家並不知道。

今天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我們的城市改變、傳統改變、生活空間改變,從這個角度出發,胡曜麟把多年來在浙江、安徽等地收集到的古民居,增加鋼結構、玻璃門窗後,通過現代的形式在北京郊區孫河的一片空地上重新修建出來。眾所週知,現在我們中國正在搞城市化建設,很多老房子都被拆掉。他做這些的項目的意義,相當於用他的方式在保護殘留的中國文化遺産及傳統文化。這次邀請他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原因也正是他的作品非常具有中國的社會意義。這也是超出常規的藝術範疇來看藝術的方式,我們強調從物品和作品來其意義,而非從他們的身份來言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