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年來正有意識地在藝術創作中梳理城市文脈,繁榮振興歷史畫。近日,由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市文廣局主辦的《視覺記憶——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歷史畫創作研究中心作品展》在上海美術館開幕,集中展示了一批富有震撼力的歷史畫精品力作。“歷史畫創作研究中心”也于同日在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成立。
在歷史畫展出的同時,一次高層次的歷史畫研討會也在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召開。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對歷史畫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道路發表了自己的見解。這裡摘發部分與會者的發言材料,以饗讀者。
——編者
個人風格不應成為評判藝術品好壞的標準
靳尚誼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
此次研討會討論非常激烈,很多人認為歷史畫的不足是思想問題,但是很少有專家提到我們技術的不足。理論界認為風格和個性很重要,但是我並不贊同。風格是培養不出來的。對於藝術品好與不好,應該有一個評價的標準。
中國不缺思想,不缺觀念,缺的是技術。我們發展歷史畫要降低速度,要能沉下心,最忌浮躁。拿繪畫的基本功素描來説,國外的藝術家對素描的重要性和關注是不變的。評判一幅畫的好壞,在於能否讓人讀懂你畫裏的豐富內涵和表達的含義,而不是風格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人們認可的一個共同認知點。風格是畫家自己特色,而不是評判畫的好與壞的標準。比如傳統的畫要簡單些,現在必然要多元化。現在人們美感的變化和欣賞水準和價值觀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們應該有目的地創作歷史畫,哪些該畫,哪些不該畫應該心裏有數。我們當下的任務則是提高品質。如今西方已經進入後現代的藝術品時代,而我們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建設還和西方有差距,我們對於博物館的建設具體情況並不清楚。比如做什麼,陳列什麼,價值何在?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應該遵循規律和現代社會的需要來創作歷史畫。
畫家需要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陳燮君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黨委書記、上海博物館館長
上海市歷史畫的積極推進為此次的研討奠定了基礎。首先,歷史畫創作應該是符合歷史規律。廣義的歷史包括自然史和社會史,辭海中解釋有歷史畫的詞條,指的是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繪畫。歷史畫的創作不僅僅集中在歷史事件,比如《移動紅旗》等畫不是以歷史事件為題材但也屬於歷史畫。
歷史畫在古羅馬時代已經萌芽,文藝復興時代是歷史畫發展的黃金時代。中國歷史畫的開端是秦漢時期,在隋唐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到了宋元,歷史畫總體走向了衰弱。宋代以前以人物為核心的繪畫,刻畫人物的歷史一直是歷史畫主流,而宋代以後則以山水畫為主,明清的山水畫開始興盛。新中國成立後,歷史畫轉為以鄉土情結的現代的融合。比如《趕火車》和《檢閱》,全景畫在多樣化中體現主旋律。
中國歷史畫的創作應該遵循歷史規律:歷史回放與責任、元素解讀與視覺解讀以及心靈震撼與美學監督,還有中國歷史畫創作的文化自信。歷史畫創作應該表達對歷史的敬畏、體現主旋律。歷史強調客觀性,不同畫家對同一時期的歷史畫的審美是不同的。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畫家應該穿越歷史的迷茫,擔起歷史的責任。對於中國歷史畫創作的文化跡象,畫家應該追求而不是避免。藝術家在新中國的旗幟下,怎樣有一種自覺的追求,這是非常重要的。
歷史畫創作的當代性
張祖英中國國家畫院油畫院副院長
自前年國家斥鉅資投入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之後,各省形成一股熱潮,這是美術界的大事。從另一方面講,中國的近代歷史有過光榮和悲壯、苦難和奮鬥,不少可歌可泣的奮鬥業績波瀾壯闊。中華民族是歷史意識很強的民族,但是缺少能充分反映與此相對應的優秀作品。相對而言我國在這方面藝術積澱層次較薄,需要我們大力加強此方面的工作,同時我們也了解到一些藝術家對投入這類創作工程的熱忱很高,研究歷史,思考現實,這促進了他們對主題性繪畫的創作和探索。
做好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工作涉及多方面的配合,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關鍵是要組織優秀藝術家的參與和投入,才能保證創作品質,流傳後世。從歷史上看義大利文藝復興後、包括法國盧浮宮中許多宏偉巨作,歐洲的一些大師,米蓋朗琪羅、倫勃朗、委拉茲貴支、魯本斯、德拉克洛亞、大維特等,俄羅斯的列賓、蘇裏柯夫等,都作出過重大貢獻,他們的作品成為世界美術珍品。新中國成立後,藝術家為中國革命博物館和軍事博物館創作的一批優秀歷史畫其性質也都是國家訂件,今天看來仍很感人。其成功的關鍵是——藝術家在接受任務後研究歷史資料、收集素材、挖掘創作內涵,使自己從史實研究和實地調研中得到精神感染和情感融入,把全身心投入創作成為自身的精神需求,把創作優秀作品作為自己的藝術理想。
優秀的歷史畫創作屬於藝術品序列,不是歷史事件的圖解,它應是藝術家對歷史的感受,反映了時代對歷史的思考。很多優秀的作品都體現了這一精神。如前蘇聯畫家的莫伊申科《紅軍來了》、《母親們、姐妹們》、《通訊兵》、傑涅卡的《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它們不是表現某一特定事件,而是體現了歷史的真實感覺,但畫出了國內戰爭和二戰的心靈感受,這些歷史題材的作品,成為俄羅斯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
國家重大題材創作,也不應是歷史事件的簡單再現,同樣應是充滿情感的藝術作品,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都來自近代史的重要史實,所以必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史料分析有明確的再認識。優秀的歷史畫創作屬於藝術品序列,不是歷史事件的圖解。比如莫伊申克《紅櫻桃》、梅爾尼科夫《告別》,國家重大題材的創作也不應該是歷史的簡單線上和史實的羅列,應該是充滿精神力量的作品。投入歷史畫創作的作者還必須要對歷史有公正的認識,獨立自主的判斷,要有歷史意識。需要創作的領導者和作者都在不同角度承擔著歷史責任和藝術責任。
我們還要加強歷史畫創作相關的學術支援和問題探討。創作工程需要有強大的學術後盾作支撐,學術單位介入很重要,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問題要及時研究和交流。
隨著時代不同和認識的不斷深化,人們對歷史的理解和解釋往往各有不同,歷史畫創作與時代精神的相互關係值得研究。優秀的歷史題材的畫,可以一步步將歷史引向真實,必然會對歷史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促進人類的精神反思。這就是歷史畫創作的當代性。
中國藝術的新啟蒙
鄧平祥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理事
歷史畫的當代意義是我們現在應該思考的問題。如何通過歷史畫將歷史課題在現在賦予一定的意義。之所以稱之為歷史畫的新啟蒙,是因為我們發展的是當代的歷史畫。現在的我們遭遇了“後現代”,後現代主義的興起“使得人們對進步的信念,歷史時代劃分的看法,能知能行的個人形象,都産生了疑問。”由於世界在世紀的變局和後現代的風行,後現代的思潮也廣泛而又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文化意識,於是在當代中國人的意識和思想之中也開始了一個精神“平面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舉凡“平面價值”被不適當的抬高了;而“深度價值”則被不適當地貶低了。
從歷史哲學的角度説,歐洲和俄羅斯的歷史畫創作高峰起源啟蒙運動,在世界歷史的分期中啟蒙運動是“現代”的開端。在理論上説“現代性表示的是18世紀時樹立的一套西方特有的觀念,現代性的核心概念是一個能自由行動、自由求知的個人,他能用實驗自然界的秘密,他和他人共同努力便能創造出更好的新世界。”18世紀法國的歷史畫是高尚的題材和創作,背景就是啟蒙運動,啟蒙作為歷史的選擇和轉折時期,要有視覺形象的表達,符合歷史文化法則。
中國的“啟蒙運動”則是趨於現代性的。根據歷史法則和藝術知識,徐悲鴻先生《愚公移山》等畫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中國的畫家對於悲壯的歷史,要像俄羅斯、法國等畫家那樣詮釋出來,就要做出歷史的判斷、審美的判斷。駕馭重大體裁的深刻性、參考歷史再加上自己對於歷史的研究和思考才進行創作,這些是當代意義的歷史畫家。
處在現在的年代,畫家們應該建構自己的新當代,歷史畫創作是一個重要的開展。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怎樣了解歷史人?我們怎樣對待歷史?首先是對史實和史料的分析。對史料的分析要有自己的看法。要用理性思維對歷史事件進行詮釋。其次,對歷史畫創作要有信心。要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了解和同情。如果沒有建立在了解之上的同情,是畫不好歷史畫的。希望能夠創作出像德拉克洛瓦《自由主義領導人民》一樣能夠影響國人的心靈的畫作。任何物質都無法與這樣的精神食糧比擬。
藝術家要尊重歷史
詹建俊中國油畫學會主席
上海這次的展覽非常有意義,特別是成立歷史畫創作的研究機構是非常有價值的。歷史畫在當下的社會裏如何發展是個很突出的問題。現在幾乎全國都在開展歷史畫的創作工程。歷史畫的前景是樂觀的。因為歷史是不可否定的,各個國家各個民族,每個人都是有歷史的。既然有歷史,那麼表現歷史的藝術肯定會存在。現實與藝術是密切相關的,在任何時期的發展歷史是抹殺不了的。
藝術家的興趣是廣泛多元的,有人關注當下,有人關注不同的藝術表現方式,也會有人關注歷史畫。也會有人用寫實的方式去畫歷史畫。正如寫實的畫法不會消滅,西方幾百年的歷史,固然有些不再流行,但寫實的畫法依舊在發展沒有消失。歷史畫是人類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來的藝術方式,它是不會輕易消亡的。現在我們絕大多數都是用非常逼真的藝術表現手法來反映歷史,今後的歷史畫是否還會像這樣,現在並不能確定。但是目前的狀態肯定會存在。任何藝術的發展都離不開社會的需要和人文精神的需要。歷史畫在當代文化中的作用是不能被否認的,但是就藝術本體來説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所達到的高度仍然是有差距的。西方歷史積累下的大師的經典是難以逾越的但不是不可企及的。我們吸收應該學習的東西,起碼是樂觀的前進態度。
有的歷史畫比較假,有的不夠動人,這兩點是致命的。這有個歷史與藝術的真實性的問題,這個真實性不在於歷史與藝術的真實性的角度,好的藝術真實是可信的,就算這與真的歷史是有差別的,主觀性很強,但這個真實是視覺的直觀感受無關乎歷史本身的選擇。歷史的一切都可以作為藝術家創作時挖掘的資料。
藝術家應該要進入歷史的情景當中。不管是即興場面還是慘烈的戰鬥場面都應該符合歷史的狀態,這個狀態所有東西都應該符合視覺的真實性。因此,畫家應該充分掌握已有記錄的歷史。畫歷史畫要尊重歷史、深入歷史、有情感強度、有深度。
藝術教育應注重創作思想的培養
龔學平全國人大常委,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名譽校長
這次研討會中,專家們深入討論了什麼是歷史畫,以及歷史畫應該如何創作的問題。從事歷史畫的同志,必須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創作激情。
搞歷史畫的同志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要有衝動和激情。作為當代的歷史畫家一定要具備三個精神:第一是甘於寂寞。第二要敢於為自己鍾愛的藝術獻身。第三要有創新精神。歷史畫與其他題材的繪畫一樣,要與時俱進。如果還是用過去的老辦法去詮釋歷史畫,就永遠做不到超越過去的創作。作為當代的歷史畫家一定要具備這三個精神,才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祖國的經典之作。
在歷史畫的取材方面,其題材應該是多樣化的,形式也應該是多樣化的,不能單一。如果題材廣泛了,市場就有了。現在是歷史畫創作的黃金時期: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大到國家,小到家庭和個人,都可以成為歷史畫的題材;其次我國國力強盛,完全有能力支援畫家創作歷史畫。
當然,除了題材廣泛、國家重視以外,我們還應該認清歷史畫創作和教學的關係。要搞好歷史畫,關鍵要有接班人。這就對我們的教學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過去我們藝術教育是精英教育,學藝術的學生非常少。如今藝術是大眾教育,每學年的藝術生有幾十萬,現在對我們藝術院校的教育來説,已不是單純的技術教育,首先是要加大文史教育,這是新的教學觀念;其次,作為歷史畫的接班人,寫實功底要加強。第三,藝術教育一定要和資訊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為此應該進行複合型的教育。中國館的《清明上河圖》就是藝術與數位技術的結合。歷史畫是否也可以創新一下,讓我們的歷史畫卷動起來,效果是不是會更好?最後就是要加強實踐。現在的藝術教育都是課堂教學,學生動手能力不強。所以我們學校要建一個實訓中心,讓學生在裏面學會動手。
許多與會專家都關心,我們成立歷史畫研究中心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提出要成立歷史畫創作研究中心,是畫家們的歷史畫創作提供支援。我們要把這個中心辦成理論研究和創作的工作室,辦成教學工作室,辦成交流的溫馨之家。首先我們學校有加起來近7萬平方米的實訓中心,可以為畫家的創作提供場所,只要有志於歷史畫創作和研究的,我們都歡迎;其次,我們可以為大家提供國內國際的藝術交流;第三,你們創作出來的作品,我校的文化創意産業管理學院可以幫助推向市場。文化創意産業管理學院就是要培養文化經紀人;第四,我們能夠舉辦大型的歷史畫展,還可以辦進修班,培養歷史畫的接班人。今後還可以培養研究生。
藝術真實和歷史真實
鄭重文匯報高級記者,美術評論家
歷史題材的繪畫不是歷史,是藝術,是畫家通過自己的藝術構思,運用繪畫的藝術語言,表現歷史人物和事件,而不是客觀地反映歷史。
從器物的花紋上可以知道,商周時代,已經出現以神話傳説為題材的歷史畫,內容多為黃帝、堯、舜及禹的征戰,教民生産的故事。到了漢代,皇帝更加明確和重視歷史題材的繪畫,漢文帝和漢武帝表現得尤為突出,建上林苑、畫古代聖帝賢後於宮室中,大到宮殿門壁之類,小到經史文籍。魏晉時代亦是如此,畫娥皇女英陶唐諸像,以為觀瞻。顧愷之畫《女史箴圖》、戴逵畫《秦皇東遊圖》都是當時的歷史畫。唐代歷史題材畫尤甚。唐代張彥遠,總結歷史題材及宗教為內容的繪畫,在《歷代名畫記》中開宗明義地提出繪畫的社會作用,要求畫家作畫的時候要掌握:畫壯士,有奔騰之勢,有激揚之態,畫王公,有神靈氣,不似世中生人,畫士佛,有情勢,畫惡人,盡現其態(當然是醜態),按照這樣的要求,勢必帶來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矛盾。用現在的話來説,都要美化或拔高。這樣,首先就無法做到歷史的真實。
從繪畫史來看,歷史題材繪畫的興衰有著獨特的規律,大體可以看出,凡王朝興盛、社會安定,帝王就會重視提倡歷史題材的繪畫;相反,王朝衰微、社會動蕩,歷史題材的繪畫就受到影響。如春秋戰國時代,六朝時代,唐以後的五代。宋以後人物畫衰微,更不談歷史題材的繪畫了。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爭霸,禮賢下士之風泯滅,而才智之士的覺醒與獨立,蔚然競起,或為合縱連橫之説,或倡堅白異同之談。言論無拘忌,思想無束縛,三代理教的壁壘破壞無遺,各路諸侯都以“自大”為尊,不需要再去畫什麼歷史聖賢作為民眾的榜樣。南北兩朝都有幾個皇帝歡喜繪畫,如宋武帝、齊高帝、梁武帝。在諸帝的提倡與推動下,畫家輩出,繪畫蓬勃發展,但所取得的成果不是歷史題材的繪畫,而是宗教畫及山水畫,山水畫冥思玄想,多出新意。隨著“貞觀之治”的盛況,唐代又把歷史題材的繪畫重視起來,敦煌壁畫到了唐代是最輝煌的時期。自宋以降,歷史題材的繪畫多從文學作品中來,是文學作品的“寫意”之作,嚴格地説已經不能算是歷史題材繪畫了。
所謂歷史的真實,應該是大的方面來説的,即不能把事物顛倒,把無説成有,把有説成無。藝術的真實即細節的真實,即人物的服飾、室內的陳設、傢具上的紋釘飾、屋宇建築,要符合時代色彩。歷史是成功者的歷史,歷史題材繪畫也是成功者的繪畫,不管是描寫古代或他們的當代題材,都是成功者的意識再現。
新中國成立後,畫家們所畫的紅色題材的歷史畫也相當可觀,有革命領袖、革命聖地、革命英雄人物,畫種有中國畫、油畫、水粉畫、宣傳畫以及連環畫或版畫。這些畫多少帶有歷史局限性。我們要以歷史的態度對待這個歷史局限性,真正的藝術在明天。
歷史畫的語言學解讀
孫乃樹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世界上有一種一往無前永不回頭的東西,那就是時間。人留戀于這種時間的流逝,便用各種媒介(比如文字和圖像)記錄下在時間中發生的事情,力圖挽留那些失去的時間,這便是歷史。而用繪畫的手法記錄下曾經發生過的重大事件,便是歷史畫。
歷史畫的重要命題,或者説首要目標便是複製歷史、還原歷史,那麼,歷史畫果真能還原歷史嗎?這是值得探討的前提。
當代大眾文化媒介,諸如電影、電視、廣告、照片、繪畫、雕塑等皆有這樣的屬性。它們描述和表達的並非是歷史的元話語,並不能等同於實時實地發生的事件,我們常常誤把我們在文字或圖像或影像中得到的印象誤以為是歷史的原型,那實在是一種錯覺。這其實是我們在藝術媒介運用和符號語言運用中發生的偏差。20世紀最有影響的語言學家索緒爾論述了語言符號的性質,任何語言符號都有概念和音響形象組成,音響形象即能指,而它所指向的概念則是所指。能指與所指的關係是任意的。
法國上世紀60年代最負盛名的文論家批評家羅蘭·巴特發展了索緒爾的這一理論,他指出,語言符號總要指向語言之外的東西,索緒爾的那個由能指與所指構成的語言符號系統只是第一級符號系統,這個能指與所指的統一而構成的符號系統只是第二級符號系統的能指,它另有所指,這個所指就是自然界中的實物,即客觀存在的真實的事物。然而在這個第二級符號系統中所指和能指,即我們的那個音響符號和概念所指向的客觀事物之間的關係也是任意的,是約定俗成的,是由文化和歷史決定的。
由此我們可以以為歷史畫是無法還原歷史的,歷史畫只能是今天演繹的歷史,歷史只能活在今天。那麼,歷史畫的意義何在呢?我們今天重提歷史畫的價值又在哪呢?
當我們的歷史畫不是給我們一個確定的統一的歷史概念,而是激發我們、引導我們去思考歷史、感受歷史和閱讀歷史的時候,它便變成了一種活的、動感的東西了,它便具有了多元的延展的具有生成性的生命價值。
首先,歷史畫可以不必像過去那樣背負還原歷史真實的重負,而是著眼于現代,著眼於今天,著眼于歷史對於今天的意義,著眼于對歷史的解讀和闡釋。此外,歷史畫除了表達藝術家表達人們今天對歷史的理解、態度、感悟、體會之外,歷史畫總是藝術家們的産品、藝術家們的創作,它應該是藝術家成其為藝術家的生存狀態的顯現,即藝術家的藝術態度、藝術觀念、藝術狀態、乃至其對藝術形式把握的可能性和程度的顯現。現代語言學對語言符號的這種界定和闡釋為今天的歷史畫的發展開拓了更為廣闊的視野,賦予了新的價值和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