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的歷史沿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27 09:38:03 | 文章來源: 新浪讀書

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所在地—處女花園

威尼斯雙年展“藝術奧林匹克”之美譽的由來,主要在於從1930年開始設立的國家館制度並由此産生的國際性影響。正如每個國家選派最優秀的體育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一樣,參與各國都積極選派最能代表國家藝術水準的當代藝術家,在雙年展期間進駐自己設立在威尼斯的國家館,向全世界的來訪者展示本國藝術。雙年展也向最佳國家館頒發金獅獎,國家館獲獎不僅僅是對參展藝術家的褒揚,還意味著對一個國家整體藝術水準的極高讚譽,國家館的參展藝術家也因此成為國家文化形象的重要代表。

雙年展與中國

我國首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可追溯到1980年,當時正值我國實行改革開放、重開國門之際,西方世界欲借威尼斯雙年展將中國拉入國際藝術大家庭。當年我國以“民間剪紙”參展威尼斯,1982年則以“刺繡”亮相水城。這些參展藝術品與雙年展宗旨和世界藝術潮流都顯得格格不入,也令雙年展組委會感到非常尷尬。自此很長一段時間,威尼斯雙年展都與中國無緣。直至2003年,我國政府才再次決定以國家身份參與威尼斯雙年展,但由於“非典”等原因,國家館的此次威尼斯之旅未能成行。2005年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上,由今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組織,著名藝術家蔡國強策劃的中國國家館終於落戶水城。

雖然中國國家館在2003年以前長期中斷,但事實上,從1993年開始,威尼斯雙年展一直沒有中斷對中國藝術當代藝術的接觸。此時的中國藝術已經經歷了美術新潮運動的洗禮,開始産生追趕國際潮流的當代藝術,並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當年14位中國藝術家接受了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的邀請,參加雙年展的主題展,也促進了其他頂級展事對中國當代藝術的關心。其後直到2003年,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中國藝術家以此種方式參展。尤其在1999年的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上,中國當代藝術掀起了一波不小的高潮,主策展人哈我國首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可追溯到1980年,當時正值我國實行改革開放、重開國門之際,西方世界欲借威尼斯雙年展將中國拉入國際藝術大家庭。當年我國以“民間剪紙”參展威尼斯,1982年則以“刺繡”亮相水城。這些參展藝術品與雙年展宗旨和世界藝術潮流都顯得格格不入,也令雙年展組委會感到非常尷尬。自此很長一段時間,威尼斯雙年展都與中國無緣。直至2003年,我國政府才再次決定以國家身份參與威尼斯雙年展,但由於“非典”等原因,國家館的此次威尼斯之旅未能成行。2005年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上,由今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組織,著名藝術家蔡國強策劃的中國國家館終於落戶水城。

雖然中國國家館在2003年以前長期中斷,但事實上,從1993年開始,威尼斯雙年展一直沒有中斷對中國藝術當代藝術的接觸。此時的中國藝術已經經歷了美術新潮運動的洗禮,開始産生追趕國際潮流的當代藝術,並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當年14位中國藝術家接受了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的邀請,參加雙年展的主題展,也促進了其他頂級展事對中國當代藝術的關心。其後直到2003年,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中國藝術家以此種方式參展。尤其在1999年的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上,中國當代藝術掀起了一波不小的高潮,主策展人哈羅德塞曼史無前例地邀請了20余位中國藝術家參加主題展,佔全部參展藝術家的近五分之一,並在策展方針上使中國當代藝術成為矚目的焦點,當年的國際藝術大獎也由中國藝術家蔡國強奪得。這一屆雙年展帶動了國際藝術界的“中國熱”,令中國藝術家成為國際當代藝術最令人注目的新銳力量之一。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