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侯 江南絲市 歷史畫 工筆畫 浙江省,藝術中國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藝術中國網 artchina art 藝術 藝術資訊 美術資訊 藝術中國專訪 藝術沙龍 大家 透納 第十一屆全國美展">
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欣賞歷史畫《江南絲市》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21 14:25:35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高照


李子侯 江南絲市 400×126cm 工筆畫 2009

 

歷史畫非同一般創作,在於它有著不同尋常的價值取向。從而,成就它,就要注重四個因素。一是選題的典型性;二是作者對歷史題材的熟悉深度;三是採納大眾所樂見的繪畫形式;最後,要以嫺熟的視覺技藝,表達出歷史的精神旨意。李子侯先生是位知名的中國畫家。近期,他精製了工筆畫《江南絲市》,作為浙江省美術重大歷史題材之一的這件作品,具有相當的歷史價值。欣賞之餘,感言如後。

頗具特色的選題。

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稱謂的杭嘉湖平原,是我國民族工商業發祥繁榮的一塊寶地,既有強烈的浙江地域特質,也是浙江歷史經濟發展的重鎮。以此作為浙江省美術創作的重大歷史題材,意義非凡。藝術家值得信手揮筆,悉心書畫。

如魚得水的配對。

是題材選擇了畫家,還是畫家選擇了題材?這並不重要。因為就作品效果而言,彼此是一種魚水般的珠聯璧合。地處江南水鄉的杭嘉湖,是畫家李子侯生於斯長于斯的故鄉。自幼就學,職業成家,從未遠離這片故土。20世紀80年代以來,畫家素材的挖掘、創作的采風,這兒都是其精力、才華遍灑的地方。由這樣的畫家畫這樣的畫,這就從根本上為創作《江南絲市》的成功,提供了基礎與保證。

平易近人的圖式。

《江南絲市》採用了類似《清明上河圖》風俗畫的模式。以人物為中心,展現了社會歷史的風土人情。其人物、事件、社會環境、服飾道具、車馬建築,有根有據,無不打上斯時斯地的烙印,是當時當地人文風貌的佐證。這種平易近人、雅俗共賞的圖式,必將得到大眾的理解、認可與欣賞。也是此作價值之所在。

寓意深厚的內蘊。

《江南絲市》立於史學的高度,通過情節性的視覺描繪,展示了清末民初,江南集鎮民族資本工商業的興盛。畫面以絲市為主體,描繪了典型的水鄉貿易集鎮,形象地再現了蠶繭收購、絲綢交易,以及諸如在西式洋樓裏,洋人正與商家業務洽談等場景,顯現了一種時代沒落下的“繁榮”。

與此同時,畫家又在畫面的一側,著意安排了擔挑賣兒乞討等悲劇情節,反襯了社會的貧富矛盾,隱射了在這種繁榮下的時代沒落。富有一定的歷史意蘊。

子侯先生在如此龐雜的畫面上,刻畫了特定歷史環境下的各色人物與活動,映照出歷史的社會特徵和人物風貌,非三言二語能道及。以上,只是信天遊地即席隨筆,不足以對《江南絲市》作出全面的評析。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王明明:為歷史畫傳,為市場立碑
· 何家英工筆畫藝術論
· 當代工筆畫-南北工筆對話
· “雅韻人生”林啟泉工筆畫展
· 浙江省政協書畫作品巡展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