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答行為藝術五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08 19:19:19 | 文章來源: 楊衛的部落格

楊衛/文

1,藝術與道德是何種關係?

在過去,藝術與道德是一種依附關係。所謂“文以載道”,即是説藝術必須要以道德為價值內核,否則就不是藝術,只是技術而已。《樂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什麼意思呢?就是説道德是人性的尖端,藝術是對道德的彰顯,金石絲竹也就是所有的材料,只不過是藝術的工具,古人謂之“器”。這就是“道”和“器”的關係,道是本質,器是方法。西方也是一樣,在柏拉圖設計的《理想國》裏面,同樣也是以道德為楷模,宣揚哲學家來統治城邦,藝術家只不過是附屬,是城邦的歌咏者而已。可以説,古時候的藝術,無論是東西方,都曾被道德所綁架,基本上沒有什麼自主性。正因為如此,自“文藝復興”以來,對藝術的獨立訴求便作為藝術的核心價值,貫穿在了現當代藝術史的進程。應該説,通過現代藝術的藝術自治,藝術已經基本上從各種附屬關係中解放出來,有了自律的形態。不過,人類文明的發展往往是一種悖論關係,藝術的自律也是一樣,走到後來卻是越走越狹窄,結果走向了死衚同。所以,杜尚之後,博尹斯等人又開始強調藝術與道德,乃至與政治的聯繫,此又被美其名曰“後現代藝術”。總之,藝術史是一部自我解放的歷史,同時也是一部不斷跨界,向其他人文領域不斷滲透、吸取營養的歷史。這也使得今天的當代藝術與道德的關係,不再是誰附庸誰的關係,或乾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

2,當代中國行為藝術的精神力量正在日漸衰微嗎?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弄明白中國的行為藝術曾經表現過什麼樣的精神力量?從“89現代藝術展”到“東村”,中國的行為藝術是以自由抒發為前提的,它反抗的是自我歸遜:一方面表達了對強權的不滿;另一方面也是對藝術個性的彰顯,根本上還是為了贏得藝術的獨立。這是一種典型的現代主義思想。如何跨入後現代?需要一種解構性思維,重要的不是繼承過去的力量,而是在當下如何發揮力量。我覺得這個時候語言很重要,也就是説方法論上的“器”很重要,因為技術會讓人規避風險,而又同時能達到文化批判的效果。事實上,藝術不是政治,政治只為現世,而藝術卻是為了昭示千古。

3,行為藝術有社會責任嗎?與其本質價值有沒有衝突?

社會責任感當然不只是行為藝術,所有的當代藝術都應該有。事實上,中國當代藝術的繁榮,或者説中國的開放,本身就是當代藝術與當代文化促成的結果。問題不在這裡,問題是繁榮與開放以後,藝術何為?我覺得行為藝術之所以再次火爆起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多數的架上繪畫已經被市場所收購,不再具有文化的先鋒性,行為藝術反對的與其説是社會制度,倒不如説是藝術體制,是日益被主流化的藝術形態。從這個意義上説,中國的行為藝術還是保留了它的基本立場,即保持了“真詩在民間”的傳統。但這仍然不是問題的核心,問題的核心在於如何從這種傳統中挖掘出感動人、感動人類的元素。換句話説,如何通過“器”,即語言的到位,發揚出 “道”,即價值的深刻,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4,身體在行為藝術中是何種象徵意味?

既然是行為藝術,身體當然是第一語言。至於將其轉換為圖片或影像資料,那是“二手現實”,只對研究者或買家有用,與藝術家無關。行為藝術只有通過身體的行動來演繹,或者説只有通過行為與相關語境的互動才能産生意義,否則就是閉門造車,或者説只是一種類似“嘉年華”的逢場作秀而已。

5,談談中西方行為藝術的異同。

藝術家是一樣的,只是語境不同而已。西方的藝術制度是允許有人翻墻而過,不僅如此,甚至他們還會成立基金會,擬定一些藝術贊助制度,來支援這樣的“翻墻”運動:一方面表示他們的社會寬容;另一方面也鼓勵了人的創造力。而我們不一樣,我們是要“統一標準”,要“核心價值”,結果反倒弄巧成拙,不僅把價值判斷拱手讓給了西方,也使得許多人借行為藝術進行文化投機成為了可能。

2011.4.1于通州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