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潘魯生:當代藝術需要公眾認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03 15:55:52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寫在顧群業當代藝術館開館之際

藝術館承擔了藝術交流、公眾美育的職能。因此,當代藝術的傳播,需要專業藝術館的介入。山東是一個文化藝術大省,在美術創作和藝術品收藏領域都位居全國前列,然而在藝術展館的建設方面卻存在明顯的不足,尤其是在近三十年來發展迅速的當代藝術領域更是如此,具有獨立學術精神和價值評價體系的專業性美術展館缺位,成為限制當代藝術在本地發展的重要因素,更難以推動當代藝術大眾藝術消費市場的理性發展。

山東當代藝術的發展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1985年《山東青年藝術奉獻展》在濟南舉辦,之後涌現出了朱艾平、焦應奇、邱兵、李廣元等觀念超前、藝術語言新穎的當代藝術家。之後的“中國現代藝術大展”有高氏兄弟、李為民、張永見、邱兵等六位山東藝術家參加了展覽。1990年,在影像領域出現了以李楠等人為代表的紀實攝影家,標誌著紀實性影像轉向個體生命體驗的表達。進入21世紀後,藝術的邊界得到了拓展,藝術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特別是七、八十年代的藝術家已經成長起來,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的重要力量。2000年,高氏兄弟的《擁抱》、韓濤的《注射》、葛唯翰的《逝者》 “三人行為藝術展” 在濟南黃河南岸舉辦。之後,《融•繪——九人視覺藝術對話展》,《呼吸——山東當代藝術大展》,《溫床——山東當代藝術展》等定位明晰的展覽進一步體現了濟南本土的當代藝術創作力量。

其實,山東從來不缺當代藝術家,缺乏的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市場運作機制,對本地的當代藝術資源進行梳理、整合和傳播。藝術價值的傳播離不開藝術市場的支撐,從國內外成熟的經驗來看,當代藝術的傳播和價值評判需要一套完整的運作體系來完成。大眾媒介、藝術展館、拍賣與收藏日益成為具有評論價值的重要因素而發揮著影響力。濟南作為省會城市,民辦的美術館或者作為一級市場的畫廊,多是在2000年以後建立的,而且呈現出參差不齊的發展狀況,大多數規模較小,經營者既是主管又是員工的現象非常普遍,經營的藝術品中,中國傳統書畫佔絕對優勢。以英雄山文化市場為例,主要有古玩字畫、奇石玉器、花卉根雕、工藝瓷器等12大類8萬多個品種,當代藝術卻未作為一個獨立的品類出現。當代藝術在本地市場的境遇,主要是由於大眾的當代藝術消費觀念尚未形成,需要一個理解當代藝術、欣賞當代藝術品的公眾基礎。

顧群業當代藝術館的成立,立足學術探索,服務藝術家,為山東當代藝術提供了一個展示、推廣、交流、學習和提升的平臺。展館所堅持的學術獨立、推陳出新的立館宗旨符合我們這個時代藝術發展的需要,成為對公立美術館和傳統書畫領域的有益補充。藝術館選址濟南英雄山文化市場,是因為這裡具有非常好的群眾基礎和大眾文化氛圍。經過多年的發展,濟南英雄山文化市場已經成為一個本地市民和國內外遊客的必到之地。每逢週末人山人海,蔚為大觀。遺憾的是,這樣一個在當地具有影響力的民間藝術品集散地,當代藝術的領域還是空白。所以,我認為英雄山文化市場是一個做藝術推廣,培育公眾認同,做藝術普及教育的首選基地。因為藝術特別是當代藝術,仍然是一個小眾的圈子,受眾尚待擴大。當代藝術不僅是精英文化的當下發展,還應該被更多的人所認識。如果我們把當代藝術包括做導覽、做教育課程、做推廣項目等等的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提高社會公眾的參與度,可以讓當代藝術同一個文化市場更緊密有效地連結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有大眾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