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紀念魯迅誕辰一百三十週年:在衚同中尋找魯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23 18:32:12 | 文章來源: 北京日報

“魯迅”和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説在南半截衚同誕生

南半截衚同紹興會館

八道灣衚同魯迅故居現狀

磚塔衚同魯迅故居

西三條衚同魯迅紀念館

一晃魯迅來北京工作也近百年了,那天是1912年5月5日。

沒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失勢,魯迅住不進衚同。袁世凱當政,使得魯迅不得不隨本駐紮南京的民國政府教育部遷徙北京。他在蔡元培任部長的教育司做高級職員,月薪300塊大洋。

尋找魯迅當年落腳的紹興會館可費了不少週折。臨近春節,寒氣未減,大街上行人稀少,曾經——也就是二三十年前還店舖林立、人聲嘈雜、熱鬧非凡的宣武門外菜市口一帶,如今只有一馬平川的寬闊街道和兩旁的幾座新建大廈最惹眼。計程車司機指著空曠如大廣場的菜市口十字路口説:

“咳,這就是菜市口。你説的南半截衚同我可不知在哪兒。你看看這哪兒還有衚同啊?”

——現而今,在衚同中尋找魯迅是一種精神奢侈,想不到尋找衚同也成為物質奢侈。

“那就在大廈旁邊停一下,我問問路人。”

兩位熱心的大嫂盛情地給我指了瞎道。幸虧有老人指點迷津,南半截衚同就在菜市口十字路口西南角。魯迅曾居住的紹興會館舊址位於衚同中7號院。

始建於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的紹興會館已變成大雜院,只剩下門口的標牌讓人感到會館曾經存在。尋不見昔日的“綠竹舫”、“嘉陰堂”、“懷旭齋”……魯迅住過的“藤花別館”也消失了蹤影,而他後來移住的“補樹書屋”三間,院裏人告我仍在。

三拐五拐,來到最裏面的一個小院,見古樹一株、房舍三間。住戶李亞華説:

“這就是魯迅住過的‘補樹書屋’,房屋的結構沒有變。來這裡尋訪的人很多,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有一位日本殘疾人來過,也有法國廣播電臺的記者。魯迅在這裡寫了三篇小説:《狂人日記》、《孔乙己》和《藥》。1918年在《新青年》雜誌發表《狂人日記》時,周樹人首次使用筆名‘魯迅’。紹興會館是魯迅在國內工作時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一共住了7年半(1912年5月至1919年12月)。——這是我聽來這裡的魯迅專家們説的。”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