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春辰
幾年以前,北京曾經被美國《商業週刊》評為全世界最具有活力的十二個城市之一。為什麼?理由是北京有798藝術區。在我們的生活經驗裏也經常是:説起巴黎,自然想到法國的藝術、盧浮宮、立體派;説到義大利的佛羅倫薩,自然想到文藝復興大師作品、烏菲齊美術館、大衛雕像;説到倫敦,會想到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著名的泰特美術館、英國青年藝術家(YBA);對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現代美術館、古根海姆美術館等等都是讓人駐步流連的地方,而蘇荷、雀兒溪、東村更是聞名遐邇的藝術區,等等。這僅僅是歐美的幾個大城市例子。事實上,國際上很多城市都有自己可圈可點的藝術代表,如建築物、紀念碑、藝術家、學院、美術館、文化故居等等。這就引出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城市?或我們如何建設與對待一個城市?城市研究成為當代的顯學,它不僅僅是建築、道路的規劃,已經上升到現代性、現代化以及全球化的人類進程研究之中,對“城市的形態、功能、結構以及城市社會的需求”[①]進行著重新的界定。其中,文化與藝術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城市研究對之給予高度重視,對文化藝術從城市文化角度去研究,既拓展了城市研究的新思路,也開啟了研究文化藝術的新思路。現代文化藝術基本上就是城市化的結果,只有結合了城市化運動來研究它,才會深化我們對文化藝術的研究和批評。
城市是文化與歷史記憶
如果我們把一個城市比作一件藝術品,那麼這個藝術品是一個放大了的藝術品,不是單單指繪畫和雕塑,而且把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景觀、歷史環境都可以當藝術品來看待。這就看我們願意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或願意付出努力來保護、保留這一切。比如美國開國不足三百年,但對於這三百年來發生的每一磚每一瓦,凡是有一點歷史意義的,都要保護、保留下來。如早期的華人到美國西海岸修建鐵路,他們也順帶修建了自己的祭祀祠堂,規模也不大,但作為歷史的見證,今天也被保留下來,從而可以讓後人領會到19世紀美國西部開發的移民文化的痕跡。
相反,説起我國是幾千年的歷史,但我們現在拆掉的歷史房舍、建築、物件太多,歷史的連續性物理存在越來越模糊,正在大面積地消失,使我們看不到一個城市的歷史時間線索。除了一部分的大型歷史遺跡保留著,大部分的房舍、景觀都沒有了歷史的印跡。不要提19世紀以前的民居、建築保留的還有多少,就是20世紀以來的有現代風格的建築也在拆除之列,結果新的樓宇鋪天蓋地,我們看到的城市景觀處處一個樣,使人陡生疲倦之感。我國的大規模城市化建設還沒有三十年,就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代,其規模之大、影響之深,中外都史無前例。一則我們讚美這種城市化運動的速度、規模和氣勢,但是我們也心有遺憾,一座城市不僅僅是新的建築蜂擁崛起,顯示了現代化的力量和新型景觀,但歷史性的東西是一種文化記憶、民族的身份記憶,這些都可以看作是放大的藝術品,理應更加受到保護和珍視。巴黎的老建築如果要翻新,立面的建築風格和樣式不能改變,內部結構可做修繕、調整。這樣整個街區的建築風格就不會被破壞,從而保留了歷史性,所以當人們徜徉在那些街區時,不啻是與歷史會面,浮想歷史的光景與風雲際會,使人能夠真真從物的存在上感受到什麼是歷史、什麼是文化。歷史久遠不僅僅是書本的記載久遠,還要有實物的存在。如今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人們普遍將這些城市物件——一條街、一座房、甚至一棵樹——視為擴大了的空間藝術,並立法給予相應的保護,既是保留歷史,也是保護文化多樣性的舉措。讓城市成為記憶,當我們置身其中時,無所不在地體驗到城市就是歷史,歷史就是一種藝術。
城市要作為藝術品來經營
對於城市,既需要規劃者,也需要保護者,還需要充滿激情的想像者。規劃者要充分意識到城市作為視覺空間的整體性含義和價值,同時城市的管理者也要自覺地給城市留出足夠想像力産生的環境和機會。比如文化事業,常常伴隨著城市化而出現,它們是城市運動的産物,它們“用藝術的形式推動城市化的發展進程”[②]
798藝術區作為一種文化活力,也正是因為它保留了上個世紀五十年的建築,具有歐洲包豪斯現代風格的廠房,它們既是中國現代化見證的歷史遺物,也是新時代社會轉型的象徵物,它們能容納這麼多的藝術、工作室、畫廊、機構等,就説明瞭歷史的建築不是只有拆掉才能顯示它們的用途,而是如何自然地發展出文化的意義。既然有了這樣的當代藝術,就恰恰意味著中國的開放所帶來的活力和豐富性。這種社會主義工業建築與當代藝術糅合在一起,極具現代性文化的象徵意義:現代化是歷史傳統與現代進步相結合的産物,而不是要完全“除舊立新”,或“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所以,持有一種藝術的態度去看待城市和其歷史,則會倍加珍愛城市的構成和傳統,也會更加全面地理解城市的豐富性,在於傳統的繼承與創造是相續而成的。
在當代的城市建設與發展中,如果缺失了藝術存在,這個城市可能缺少了很多意味,而藝術的理解這裡面是擴大了的藝術,既有城市風貌作為整體景觀的藝術,如天際線的規劃和重視在很多城市建設中都有考慮,就説明瞭現代人依然保持了視覺的想像力和浪漫精神,也要有自發形成的藝術生態,如藝術家創作聚集地、藝術機構區域,有良好的文化藝術創作與生産及其消費是現代城市文化成熟的體現。北京為什麼具有吸引力,正是因為它容納了大量的藝術生態和藝術資源,這是中國特殊國情下的結果,但反過來對於如何經營好一個正在興起的城市化運動,藝術生態是需要重視和巧加應用的。藝術生態可以説是現代城市的新課題,那麼多城市熱衷於藝術活動,除了經濟利益之外,主要是打造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吸引力。雙年展、藝術節屢屢成為城市名片,提升了一個又一個城市為世界亮點。甚至一座當代美術館的建設竟會改變一個工業老城的定位和形象,如西班牙畢爾堡市因為建設了新穎、獨特的古根海姆現代藝術館,再加上一系列的藝術展覽和活動,而使得這座工業老城成為國際旅遊明星城市。今天,人們期待充滿觀念激蕩、視覺衝擊、想像力豐富的藝術品和藝術活動,人們總是把它們看作這個世界的一件喜悅之事,藝術是人類對儀式崇拜與迷戀的當代翻版。美國中部城市明尼阿波利斯因為有沃爾克現代藝術中心和一座明尼蘇達藝術與歷史博物館而顯得不再遙遠,從而成為當代城市網路中的一個浪漫之地。
無論怎樣,今天的城市文化是包含了太多的藝術內涵在裏面,沒有這樣的藝術視野和景觀,不能構成一座充滿魅力的現代城市;而當代藝術作為開放的一個領域,如何被植入到全球化的城市運動大潮中、如何更加有效地保護文化傳統與歷史、如何更可能地包容當代藝術的多變、衝突性等等,就成為現代城市建設與研究中值得思考與考量智慧的重大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