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王春辰:需要反思的藝術與時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20 17:53:54 | 文章來源: 《庫藝術》

        文\王春辰

庫藝術(以下簡稱庫):本期專題名為“‘非’藝術,‘非’時尚”,目的是想介紹一下當代藝術與時尚交流中所存在的關係,您對此有何看法?

王春辰(以下簡稱王):藝術與時尚的結合一直存在,今年4月份我去英國時還專門買了一本談時尚的書,內容是有關時尚在現在社會、藝術與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對人行為觀念甚至是整個社會的影響。對於時尚這個概念,人們會問時尚是什麼?他包括哪些內容?事實上,時尚不只是我們狹義理解的時髦服裝,它包含了許多新的理解,例如一種社會潮流,人的一種新的態度,甚至是一種方式的改變。但是,時尚一般是指在一定的時間與範圍內被大眾認定的新潮,他具有新理念,甚至不乏挑戰與前衛。

有人認為老古董代表著落伍,所以相對地時尚代表著一種進步。但時尚又是變化的,他與日常生活中的時間有關係。時尚在今天越來越被人接受,但中國曾經有一段時間是非常排斥他的,例如文革時是絕對不允許有時尚的,時尚在當時是一種腐朽、沒落的資産階級生活方式與態度,他是與階級鬥爭相聯繫的。當時的人們都穿藍色的衣服,成了“藍螞蟻”。

整個社會都這樣會使人的視覺變得疲倦和麻木,當然也包括心靈上和精神上的麻木與壓抑,所以現在的人們就討厭那種顏色。藝術也如此,不同的時間段流行的藝術也不同。但是,藝術家的作品是不是時時刻刻都要滿足所謂的當時流行時尚的需要?這又是一個差別。一些成名的藝術家將自己藝術的品牌或符號用到時尚領域,這就是一種結合。例如將作品印在葡萄酒瓶上也是藝術與時尚的結合,但這種結合是表面上的。藝術強調的是個性獨立,越不是大眾的就越能體現藝術家,但是時尚講究的是大眾性,時尚是要社會中的一大部分去接納他,這兩者在某個時段結合是要各取所需。但,我認為藝術和時尚的結合是暫時的,與時尚結合不是藝術真正要做的事情。

合 然喜歡五彩斑斕彩跟這個但是時尚的目的一句話庫:那麼藝術在時尚裏會得到什麼?

王:藝術可以通過時尚被更多人認識,變得大眾性。例如蒙德里安與時尚的結合,曾經一段時間他的紅黃藍被運用到建築、服裝上,所以説時尚也是一種要滿足更多社會群體需要的創造。時尚有時在改變人的習慣,他與消費社會的消費觀有關。現代商品社會為了消費,人為地不斷製造時尚,頻繁的更替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這是值得今天的人們不斷反思和批判的地方。這時出現了一個問題,人到底是有沒有理性?時尚是在人的操縱之下做出的滿足人態度變化的變化。時尚一定是與消費、生産、廣告業、傳媒業結合的,時尚的控制與流行不是單一的,他是一套能使藝術家想法變成時尚的社會機制。

庫:蒙德里安的作品有一種強烈的宗教精神訴求,但他的作品在被包豪斯利用以後,完全作為一種商業形式來生産,這樣我們就面臨一個新的問題,就是藝術作品在時尚中他會有失語的狀態存在,那麼我們怎麼去面對這個問題呢?

王:其實不應該用失語這個詞來描述,他應該是一種轉換,他被當作一種比較特殊的樣式被使用。包豪斯追求簡單,這種追求符合現代生産社會的快速變化,包括城市化過程當中的需要,所以必須設計出一種新的或在新理念指導下的建築風格與樣式。這時包豪斯發現了蒙德里安,當然不是很具體地照搬應用,但肯定地是他運用了這種理念,他們具有共通的快節奏、簡單、明瞭,包豪斯最後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這樣。所以有人也在反思,這是社會變化的結果,已經不可能再像古代或貴族時代蓋一個房要10年甚至是幾十年,以及做很多附屬的部件。包豪斯講究功能、快速和成批生産,這時單純性是他追求的標準。蒙德里安在形式上能夠滿足他,但他不需要精神上的材料。

庫:時尚拋棄了藝術精神上的訴求?

王:當然,蒙德里安的精神怎麼能夠融到包豪斯的理念中呢?包豪斯有他自己的理念與精神追求,這個精神已經不是宗教上的神秘主義。其實説到宗教性又變得稍微寬泛了一點了,我們也知道,很多藝術家特別是抽象藝術家都有某種神秘主義,甚至有宗教的訴求在裏面。對於一個沒有這種文化背景或宗教背景的人,他們不認同,他們只是看到了可以被吸納的形式。

庫:被時尚所吸納?

王:對,時尚更多地是吸收已經固化了的形式。當某個藝術家的符號被放到時尚的標誌上時,他已經失去原有的價值了。藝術家所創造的符號帶有他當時的狀態,但將符號放在時尚裏後,他只是一個符號,藝術家當時的狀態已經被消解了。但不能説是失語,因為他不需要在時尚裏發表意見,他只是被“借用”了。

庫:時尚可以看作是一個有複雜過程的魔術,一個由社會機制所構成的吸引觀眾的簡單過程。比如説一個顏色的流行是一個很簡單的現象,但其實它是通過很廣泛的社會機制被打造出來的。那麼,藝術我們稱之為一種科學認知過程,它是一種創造與認知方式,所以在通過很複雜的認知後,我們才能夠把藝術品本身的精神理念提煉出來。所以説時尚和藝術一個是迷幻視聽的,一個是理性認知的,這樣的比喻您覺得切實嗎?

王:有道理,因為對這些事物的認識可以有不同的方面,剛才你説魔幻還是科學認知的,是有道理的。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去認識這兩方面,當然也可以換另外的方式,就像我們下定義一樣,定義永遠不能夠定義事物的本質。時尚的本質是什麼?基本上是你剛才講的,他是魔幻,魔幻意味著變換,意味著把一個化腐朽為神奇,把一個你所不知的事情給你點化,然後突然産生了某種幻覺。所以你比喻的像魔幻一樣讓人們産生幻覺,這也有可能。魔術是什麼?就是在視覺上影響你,判斷上松解你,讓你失去判斷,讓你覺得是真的。

庫:假如按照我們這種説法,藝術是一種相對的方式,他是一種另類的理性,它是有別於自然科學的理性,人們是通過這種非理性的認識方式來認知世界,所以它也是一種另類的理性?

王:藝術是人思維的一種,當你做到思維可控、可計算、可複製、可實驗的時候,人們認為就是科學的、理性的。當你做了一個荒謬的、無規律的、非邏輯的、別人不能重復的形式時,人們認為他是非理性的,其實他們之間不是那麼絕對。

庫:然後我們談談理性和非理性,我們一直在追求理性,對於時尚我們先把他架空,不去確定他是一種理性或非理性的存在,但是它在運用藝術資源時,我們在想它到底是為理性加速呢?還是在為非理性加速?

王:你剛才説時尚利用了很多非理性因素,而它會對你産生暗示,然後大家覺得我也應該參與進去,但有的人從來不感興趣。事實上每個人都很容易地或多或少地被影響,這也許是人性的弱點。而時尚利用的就人的這個本性弱點,這就像精神分析一樣,他研究的是人個性意識當中的弱點,或是病變,或是非正常,分析這個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映。

庫:我想這可能也是人可愛的一點,人的可愛就在於他會犯錯,所以説人一思考,上帝就會笑。

王:對,是這樣。一方面我們説人是完美的,就像讚美詩中的一樣,人是宇宙中的最高典範,至高無上的就是人,人是宇宙的中心;另一方面人又充滿了不可知的一面,或者説矛盾的一面。用我們常説的話就是“人非聖賢,誰能無過”,任何人都會有他不足的一面,恰恰這個不足的一面也許就是人性的一部分。那麼時尚他就要利用這一部分,但他不是利用你人性的弱面做一些違背社會公德的事情,現在時尚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當今的消費迴圈,所以説所有的時尚都是與商品的消費有關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