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實驗水墨:尋找下一個興奮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12 21:05:50 | 文章來源: 魯虹的部落格

《畫廊》記者採訪魯虹

1、實驗水墨是一種國際性的藝術語言嗎?

實驗水墨的概念最早由批評家黃專與王璜生在編輯1993年第二期《廣東美術家——實驗水墨專輯》時提出。實際上,這是根據國外實驗藝術的概念轉化過來的,就像同期出現的實驗電影、實驗攝影一樣。現在有很多人把抽象水墨當成實驗水墨,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從當時那期刊物來看,實驗水墨包含有多種探索方式,其中,有藝術家借鑒了表現主義的觀念與方法,並和傳統水墨對接;也有藝術家借鑒了抽象水墨的觀念與方法;此外還有一些藝術家做觀念水墨、水墨裝置、水墨影像等等,總之,實驗水墨所包含的內容很多,絕不僅僅是抽象水墨。

我認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當代藝術雖然有相互交流的一面,也有差異性的一面,即使是西方各個國家之間的當代藝術的差異性也是很大的,既然當代藝術並沒有一種國際語言,那麼,實驗水墨也不可能成為國際語言。

2、您如何評價實驗水墨在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地位?

目前實驗水墨在中國當代藝術中的位置比以前要好些了,早期的時候位置比較尷尬。因為90年代中前期,在一系列介紹中國實驗藝術的大展中,實驗水墨基本是缺席的。那個時候,對於實驗水墨,前衛藝術沒有認可,傳統水墨藝術圈也不認可。目前,實驗水墨已經度過了這個艱難的階段,在當代藝術的大格局中已經有了自己的位子,但是它不可能像過去水墨那樣在中國藝術中佔有中心位置。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新媒體的時代,不用説實驗水墨,就是油畫這樣的架上藝術在當代藝術中也會慢慢處於邊緣的位置,我們應該有心理準備。

3、您曾經指出有部分實驗水墨藝術家的創作其實是對西方圖式的抄襲或挪用,那麼,您認為我們應該如何在水墨表現上進行創新?在您策展的“墨非墨”展覽中,又是如何體現這一點的?

在80年代,中國的前衛藝術家為了反撥文革形成的創作模式,並反對那種單調的創作格局,對西方藝術有所借鑒甚至模倣,是可以理解的。但到了90年代,特別是到了新世紀,我們老是做西方的學生,一味的模倣就不行了。我認為,如果中國的當代藝術只是在模倣的基礎上進行製造而不進行創造的話,就很難在國際上有所地位。在一些文章與場合中,我已經説過,中國的當代藝術包括實驗水墨,在表達的觀念、問題、內容等等方面應該是從中國現實具體的生活感受中昇華出來的東西,而不是對西方畫冊與書籍的簡單轉移。另外,表現手法也應該從中國的現實文化與傳統文化中去吸取營養,然後進行創造。雖然中國性是很難定義的,但我們不能勿視中國當代藝術與國外當代藝術的差異性。

“墨非墨”展覽是 “重新洗牌”與“開放的水墨”這兩個展覽思路的延續。當初,我和孫振華為湖南美術出版社寫書時對中國當代藝術進行了清理,結果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儘管中國當代藝術在整體的發展上很健康,但在相當多的中國當代藝術家那裏,思想觀念也好、視覺語言也好,還是來自於西方,並與中國的傳統有所斷裂,有一點很重要,我們做“重新洗牌”、“開放的水墨”與“墨非墨”展並不是要大家都來畫水墨,而是希望中國藝術家應該對中國的傳統水墨、傳統文化有所了解,進而使自己的語言方式與西方拉開距離。

“墨非墨”這個展覽裏面雖然有水墨藝術家參加,但參展的大多還是影像、裝置、雕塑方面的藝術家,這些藝術家一方面對國際當代藝術有所吸收,同時又傳統水墨裏借鑒了很多的東西,所以和西方的當代藝術拉開了距離。如果説,這個展覽在國內外得到了好評,其原因正在這裡。

4、最近有學者(高名潞)提出當代水墨最大的困境是缺乏方法論,您是否認同這一觀點?

高老師説的非常對,我猜想有兩種方法論高老師肯定是反對的,第一個是全盤照抄傳統水墨的方法論,這肯定不妥當,第二個,就是全盤照抄西方當代藝術的方法論,這也很不妥當。我覺得中國當代藝術家應該結合自己對中國當代文化的現實和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去進行創造。

5、還有人認為當代水墨最大的不足是缺乏問題意識,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藝術史應該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重復人家提出的問題,或者重復人家的解題方案,你這個藝術家作品做的再好也沒有用,因為你所自己體現的不是你創造的價值。

6、 我們現在看到從事實驗水墨的大都是老面孔,一項缺乏年輕人參與的事業,如何保持生機?如何讓更多年輕藝術家加入當代水墨行列,我們能做些什麼?

我在策劃第三屆成都雙年展的時候就發現,實驗水墨不像油畫那樣,即從60年代到70年代,再從80年代到90年代,是一茬接著一茬的人出現,現在做實驗水墨的大都是85時期的年青人,現在這批人都40多歲,甚至50多歲了,年輕人參與進來的相對比較少。我認為,這個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教育的跟進,還需要各方面的介入。

7、 當代水墨從上世紀80年發展至今已將近三十年了,它是否已經完成了當初的歷史使命?它的下一個興奮點在哪?

説興奮點好象不太妥當,但我認為,實驗水墨在不同階段應該有不同的目標,當代水墨接下來可能會走向觀念的表達,即強調對中國當下現實的關懷;與此同時有藝術家會從當代視覺的角度,把水墨表現的當代性推向更高層次。此外還有一些非水墨藝術家做的含有水墨元素的當代藝術,比如藝術家戴光鬱、黃岩所做的行為藝術都把水墨的元素帶進去了,值得借鑒。

8、當代水墨的市場走向如何?

據我所知,現在當代水墨的市場比以前好一些了,但跟當代油畫市場還是不能比的,以後不僅需要藝術家自己努力,也需要相關人士的大力支援。

9、究竟是哪一部分藏家在收藏當代水墨?

對於這個我不是很熟悉,因為我對市場不是很了解。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