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AT“水墨煉金術”展全面回顧谷文達實驗水墨

時間:2010-08-26 14:38:00 | 來源:藝術中國

資訊>展評>

谷氏簡詞碑拓片一號乾坤沉浮

“水墨煉金術”是對中國實驗水墨的一種喻指,旨在強調水墨實驗作為古代文明和當代文明多重元素化合過程的奇特性和不可預知性,也旨在隱喻這一過程週而复始的超度屬性。

“水墨問題”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主體性問題之一,無論在上世紀80年代的現代主義文化啟蒙運動或是在全球化的後現代主義思潮中,“水墨問題”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中都扮演無可替代的歷史角色,尤其在形成中國當代藝術獨立的文化品質、思維觀念和美學性格的歷史過程中,“水墨問題”更凸現了它作為作為一種本土性綜合資源的獨特價值,從文化學、語言學、哲學、思想史和藝術史多語境、全方位開展對“水墨問題”的跨學科研究應該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理論建設和史學研究的權重性課題,而谷文達的水墨實驗為這個課題的展開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藝術個案。

谷文達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中的地位是由他的兩項工作成就奠定的:對母語文化和西方文化全方位的批判立場和持續性的藝術實驗,而對中國母語文化的批判性重建是其工作的出發點和核心內容。在他眾多的藝術課題中,“水墨問題”是他關注時間最長、涉及範圍最廣和實驗方式最深入的藝術實驗項目,它構成了我們對谷文達進行思想史和藝術史研究的基礎,它與他的另外兩項重大實驗成果:“聯合國”和“碑林-唐詩後著”也有著學術上的互文關係。作為中國當代實驗水墨的奠基者,谷文達的水墨實驗主要圍繞“文字圖像”、“文化語詞”和“生物材料”三項觀念課題展開,涉及到哲學、文化學、語言學、生物學、和藝術史等廣泛的問題領域,這些課題以橫向的“問題”和縱向的“歷史”兩條線索,延伸出“水墨問題”作為全球化當代藝術的有機部分的幾個無法逃避的問題:

1)“水墨問題”在後殖民主義哲學、視覺文化學和藝術史研究中的理論價值;

2)“水墨問題”在形成中國當代藝術獨立的文化品質、圖像觀念和美學性格的歷史過程中的作用和可能性;

3)“水墨問題”語言學實驗的多重可能性;

展覽將以谷文達水墨實驗史為軸線,分為四個主題單元展現谷文達水墨實驗藝術的普遍意義和特殊價值。

 

《墨(煉金)術》裝置藝術

與展覽主題相關的“當代水墨與美術史視野”研討會,亦將於9月21、22日在北京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召開,由著名藝術史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巫鴻先生策劃,巫鴻先生和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先生共同主持。本次會議邀請了Britta Erickson(林似竹)、Maxwell Hearn(何慕文)、Judy Andrews(安雅蘭)、Shen Kuiyi(沈揆一)、Alexandra Munroe、沈語冰、尹吉男、皮道堅、劉驍純、呂澎、王南溟等國內外重要的學者參與,將對水墨的實踐和探討提出中國當代藝術中甚至世界當代藝術中帶有關鍵意義的一個難題:如何在持續發展民族藝術傳統的同時將此傳統延伸入全球化的現代和當代?

“當代水墨與美術史視野”研討會旨在對於當代中國水墨做一綜合性的歷史回顧和理論審視,在此基礎上進而考慮當代水墨的藝術史定位及理論話語等問題。為此目的,會議提倡從個案分析到宏觀釋讀等不同類型的研究和討論方法,鼓勵冷靜、慎密的歷史眼光,並歡迎從廣闊的全球文化、藝術和歷史角度反觀當代中國的水墨藝術,從這個特殊角度審視當代藝術中一些基本問題。

水墨煉金術:谷文達實驗水墨展

主辦: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北京大學視覺與圖像研究中心

總監:欒倩、樂正維

策劃:黃 專

地點: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

時間:2010年9月19日-11月19日

“當代水墨與藝術史視野”國際研討會

主辦: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北京大學視覺與圖像研究中心

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

策劃:巫 鴻

主持:巫 鴻、朱青生

地點:北京大學、芝加哥大學北京中心

時間:2010年9月22日-23日

支援: 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華僑城房地産有限公司

鳴謝:中國民生銀行捐辦藝術機構——炎黃美術館贊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