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聲音

傅益瑤:不負父親傅抱石之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19 12:07:34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傅益瑤
 


不久前,朵雲軒舉辦了傅益瑤個展,展品既有傅家山水,亦有傅益瑤在日本開闢的新領地:民間祭。她在日本,把中國水墨畫藝術發揚光大,不負父親傅抱石之名。

七月初,作為110 年老字號的紀念活動之一,朵雲軒展出了傅益瑤的畫,還有扇面和瓷器。畫有不過盈尺的,也有六尺整紙的大畫,無論尺寸大小,格局都很開闊,水墨氤氳之間透著雄心。題材是水墨山水和日本民間祭,民間祭捕捉的大多是人群涌動的大場面,山水畫都追求唐詩意境:如《雲開迷障碧千疊》、《夏雨染成千樹綠》、《雞鳴茅店月》等等。資料顯示,傅抱石的這位女兒1979 年赴日學畫時33 歲,算了算,心想她應該是位樸素、沉穩、安靜的老太太。

結果大出所料,過了些日子傅益瑤從日本回國;我在賓館等她,她剛從古籍出版社回來,下車的是個中年美婦,穿著杏色的真絲緞子衣裳,袖子上端打了兩個燈籠褶,袖口敞開,腕上、項間、耳朵上都有飾物點綴,腳上穿著高跟鞋,容貌秀麗,化著個艷粧,她笑吟吟的,一開口就更顯爽朗、熱情——哪有半點老太太的樣子,我琢磨,她活得比我還有勁兒呢吧。

待到了屋裏坐下説話,傅益瑤也沒靜下來,最後脫了鞋在沙發上盤了個瑜伽中的“雙蓮花”,我忍不住説:“哎呀,你這麼活潑好動,畫那些大畫可怎麼坐得住呀。”她説:“所以呀,畫畫對我來説是個修煉,磨礪心性,反觀內視,坐活禪。我小時候好動,不想畫畫,想當演員,後來我爸爸讓我去上(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他説,打下一個中文的基礎,將來做什麼都行,肚子裏有書,畫出來才會好,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越往後越知道,中國的那些東西,看上去沒有用,都是深山古廟裏的人搞的,真的去學了,對人生都是有用的。而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器不是筆墨紙,説到最根本,是我自己,我得把我自己先變成這個鋒利的器。”説到這裡,她放下腿,起身走到套間門框旁,一抬腿就把腳撂到了頭頂上去,壓了壓腿,轉而又在地毯上立即輕鬆劈叉到底,坐在地上説:“我媽媽一直説:‘開工殺敵,倚馬做賦’,人要能這樣。”我看著她的身手,聽聞此言,心中稱羨不已。

她坐回沙發上,又把腿盤上,腰桿筆挺,看上去既不緊張也不鬆懈。她畫大畫,便是這個姿勢,紙鋪地上,人坐紙上,中鋒運筆,在二十來平米的畫室裏完成十余米的長卷巨制。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