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紀念館重新開館了 濃縮藝術精華

時間:2010-02-24 16:00:01 | 來源:雅昌藝術網

資訊>展評>

歷經半年的重新修繕,位於南京漢口西路的傅抱石紀念館昨起正式開門迎客。而雲散各處的傅家子女,也由此重聚在帶給他們無比親切感和懷舊感的故居。

傅抱石紀念館于1987年開放,首任館長是傅抱石之子傅二石,第二任館長是著名山水畫家徐善,現任館長為省國畫院副院長薛亮。在繪畫者的心目中,這是一處可以朝聖的地方,是“人文精神很偉大的所在”。然而,歷經數十年的風雨滄桑,這兒,已破敗不堪,到了不得不重修的地步。

投資60萬修復故居

昨日,記者走進重新開館的傅抱石紀念館,只見二層小樓的故居內,會客廳、畫室、臥室等的門窗、地板、墻壁等都已出新,整體氣息既讓人覺得新鮮,又仍有民國建築的歷史味道。據館長薛亮介紹,去年底,在主管部門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宋玉麟的關心下,省財政撥款60萬用於該館的修繕。這筆錢主要用於兩個方面,一是故居修復,二是生平陳列。故居修復,專門請了中山陵園負責古建築的專業隊伍,對屋頂、外墻、地板、窗戶以及有白蟻的房子全部進行了整修。窗戶原來由於變形、老化,已經關不起來,現在換成了鋁合金,東邊陽臺原來改成玻璃房,現在恢復成陽臺,而室內的佈置也力求恢復到原來的氣息,所惜的是,由於文革的衝擊,很多老東西已經無處尋覓。對室外則進行了園林化的設計,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館的外墻將爬滿紫藤,以後將陸續種起玫瑰花、月季花,“搞成像一個小花園一樣”。

主樓的旁邊還有一個二層小樓,這兒主要用於傅抱石的生平陳列展。這一塊,請來了南京博物院的專家。除了以展覽的形式展出傅抱石的生平事跡——從出生、到東渡日本、到籌建畫院到逝世之外,還以高倣真畫的形式展示其部分精品。令人耳目一新的則是使用了多媒體技術,以聲、光、電來反覆演示傅抱石的生活狀態和藝術創作,可説是濃縮其精華。

傅家子女齊聚唏噓不已

傅小石、傅二石、專程從日本趕來的傅益瑤、傅益玉……傅抱石的子女齊聚自己曾經居住過的地方,感慨不已。他們一間間地看,回味著舊有的氣息。尤其是長子傅小石,儘管已身患殘疾,行走都需靠輪椅,卻堅持要到樓上的房間看看。他不要人的攙扶,靠著拐杖,自己頑強地一步步攀爬了上去。

傅二石是傅抱石紀念館首任館長。他説父親是1965年去世的,當時省委領導已有籌建紀念館的意願,但由於文革,這個心願拖了20年,一直到1985年才正式開始籌建,1987年建成後開放。讓他感佩的是,歲月並沒有沖刷掉收藏愛好者和崇拜者朝聖的決心。1993年他到台灣,一位老人家特意找到他,送給他一個光碟,裏面,是老人家數十年來將台灣電視臺播放的有關傅抱石的報道全部刻錄下來的內容,台灣人向來有“三石一大千”的説法,即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張大千,其中以傅抱石年齡最小但聲名絲毫不弱。

文革中,傅家子女被趕出舊居,雲散各處,如今回到這修繕的故居,他們有著無比濃郁的親近感,正如傅益瑤所言,希望這個地方現在和將來都能夠“生機盎然,感情濃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