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的最大特點是重視精神層面,丟掉這個就把中國藝術傳統丟掉了
中國青年報:您曾説,中國美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引導人們去追求詩意的人生、創造的人生、愛的人生。而對於那些在城市“蝸居”的農民工和大學生,他們都還掙紮在柴米油鹽之中,“詩意、創造、愛”的人生似乎很難屬於他們。
葉朗:事實上,即使是“蝸居”,現在年輕人的物質生活跟過去比還是改善了。我大學畢業後,在集體宿舍住了15年,之後又在一個10平方米的房間裏住了10年。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確實有聯繫,但不能説現在的物質生活條件差,就不能追求高遠的精神生活。
其實,我們從歷史記載和古代詩歌中可以看到,中國老百姓常常在平凡的生活中著意營造詩意的氛圍,這種氛圍往往沁入人的心靈最深處。我們從老北京藍天傳來的鴿哨聲,可以看到那時的人們如何尋求平淡生活的快意。中國老百姓的這種文化性格和審美情趣,對於民族生存和歷史發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國青年報:現在國人還能營造這種詩意的氛圍嗎?
葉朗:教育有時很難抵得過經濟的力量,但正因為現在物質、功利的東西佔了統治地位,所以拯救精神就成了時代的呼聲。美學應該回應時代的呼喚。強調精神的價值和心靈的作用,也正是中國傳統美學的特點。
國外有的漢學家在研究中國藝術時,考證很細,特別注重物質層面,而精神的東西反被抽掉了。我們國內一些電影也想以“中國元素”來吸引觀眾,但他們抓住的都是“物”和“技”層面的元素、符號,把文化精神的內涵抽掉了。其實,中國藝術的最大特點,是十分重視精神層面,用宗白華先生的話説,中國藝術是一個“永恒的靈的空間”,丟掉這個就是把中國藝術傳統丟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