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不安分”的姜吉安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17 14:08:53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

約好採訪姜吉安的那天的北京一直霧氣濛濛。在陌生的樓道裏,記者找了半天才看到在門口探頭張望的他。藝術家的工作室很乾淨,裝飾也非常簡潔。陰天的色調把窗外的冬青葉子襯托地越發冷清,我們的對話就在窗邊的兩把沙發上開始了。他並不嫺熟的泡茶動作,也不知該如何客套招待的表情像極了敦厚的山東人。但在聊天中,隨時迸發出的敏銳思維,讓筆者不得不揪起所有的神經來。

相遇姜吉安的作品是在今年的藝術北京博覽會上,凱撒空間帶來的裝置《兩居室》吸引了很多觀者,“我當時感受到時光被凝滯了,”筆者特意記下了這個看起來很像南韓人的名字——姜吉安。這件作品所引起的轟動不僅僅是在今年,2012年曾在上海某知名畫廊也展示過一段時間,“那次展示的空間大,觀眾可以允許走到裝置中見去,後來地板都被踩爛掉了。”姜吉安不無可惜地談起。

對於姜吉安來説,這件作品背後的含義及認知才是他真正要表達的東西。“兩居室是一個關於素描的問題,大家認為素描一定是要畫在紙上的,但是這種常規性的思維就會讓人變得非常懶惰和愚鈍,不願意再去思考。所以,我就把素描還回到物體當中,”尤其是畫過素描的人們會馬上對他的這個作品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在姜吉安看來,當大部分的藝術家在用藝術來批判社會、表達想法的時候,他會把藝術當成一個現象來看,把藝術本身作為一個問題來對待,他認為作品就應該做到對藝術本身的一個批判才是正確的創作思路。

這種批判性的精神不僅體現在姜吉安的裝置作品中,一些繪畫作品也同樣如此。比如他在90年代嘗試用工筆畫來表現幾何形體,老師們都很吃驚地問他怎麼能用工筆來畫這些玩意。“在傳統繪畫的觀念中工筆只可表現那些山水花鳥魚蟲之類的東西,其實這些想法認識對人是統治的,人物專業就是畫人物,花鳥專業就是畫花鳥,這就是對藝術本身的一種批判。”姜吉安説。

相對於隱藏在背後的這種精神性,姜吉安繪畫作品中的技法表現也始終是個迷,“不僅是你,很多人都問我的工筆作品是怎麼畫出來的。”他有一次開玩笑地説要開個技法培訓班,每個人學費80萬,筆者笑言他也太黑了。他一本正經的解釋説,“有一哥們還很認真地打電話諮詢他老婆這個價格怎麼樣呢!”

姜吉安的工筆畫作品非常耗費功夫和時間,“有的部分可能都要渲染上個100遍才會得到我想要的效果,作品需要一層層的染色和提亮。”提亮就是洗,姜吉安認為洗色非常重要,“這樣會讓畫面更渾厚,既染又洗,顏色就會吃進絹裏面,上百遍地反覆,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這種一遍遍地洗染、描繪,在姜吉安看來就如同修煉一樣,他解釋説,“更像東方人的一種生活態度。”

60年代的生人的姜吉安笑稱自己是一個老當代藝術家了。他説自己藝術作品中的這種批判性和反思意識其實是源自於85藝術思潮時期,“85時期搞的藝術是非常開闊的,不像現在大多數的藝術家沉醉在繪畫中,那時候怎麼搞的都有,很有意思。”其實在90年代的時候,姜吉安就嘗試創作了不少裝置作品。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做木頭花生,他用木頭雕刻成一些假的花生,把它們與真的花生放在一起下鍋裏炒一下,然後放在家裏的果盤裏,朋友來的時候拿起來吃到一個是真的,隨後再吃到一個是假的時候就會仔細觀看研究起來。他説自己做這種東西其實是想改變人們的思考方式和思維方法,“其實那時候做藝術的思路與現在做的這些都是相通的。80年代是西方文化大量進入的年代,當時人人一本哲學書。”姜吉安説,那時候沒有標準,沒有權威,沒有老師説應該怎樣去做,大家都在學習,都在反思自己。“當時整個文化界的氣氛塑造了現在的我。90年代藝術市場一齣來就很少有人思考這些方面的事情了。”他提到那時候的一本書籍《客觀知識》對他影響很大,姜吉安説:“書裏把世界分為三個層次,物理世界、經驗世界和觀念世界,現在我做的事情就在觀念世界裏做,是針對意識形態的。”

作為“新工筆”的代表人物,姜吉安關注觀念及精神層面的東西比其他藝術家要多一些,當筆者問起他每天是如何安排工作的時候,他似乎有些虧欠地笑笑,“想事情。現在真的是想得多做的少了。”

對話姜吉安:

能否介紹下你的新作品?

一塊絲絹被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燒過以後會留下棕色的渣滓,然後再進行研磨、過濾,用過濾出來的顏色畫到另外一塊沒有沒有燒過的絲絹上,同時用剩下的渣滓做出一個實物。如何解釋這件作品?這是一個迴圈的過程,就是繪畫的媒介和主體都是一塊絹來變出來的,是通過實物來轉換成了繪畫和剩餘物。在杜尚之後,繪畫已經沒有意義。現在很多藝術家雖在堅持畫畫,但是畫畫對於藝術的貢獻已經沒有了。這就需要藝術家在藝術史裏建構起新的方法論和思想系統,架構起不同的藝術創作方式。我的這種表現方式既不是抽象的也不是表現的和抒情的,這裡面沒有任何情緒,它類似于一種回文結構,比如現在的基因研究和雙螺旋結構等。當然也像巴赫的音樂,他的很多樂譜從正向和反向上都是可以連接起來,就如我的這件作品可以迴圈是一樣的道理。這種作品是對觀眾開放的,不封閉,觀眾可以自由介入其中解讀。

你怎麼看現在的當代藝術?

其實很多問題在90年代的時候一些藝術家就已經解決了,但很納悶的是,在90年代我們認為一些很無意義的事情為什麼現在依然有那麼多的人在做?我感覺藝術市場出來之後,當代藝術倒退了很多,似乎退回到85之前了。現在的人都在講究畫的好看,賣的好這些跟藝術無關的事情。現在都在提中國文化的復興,提中華文化的主體性,一點智慧的東西都拿不出來,怎麼復興。市場不能再傻傻地玩人家100年前玩的東西了,應該把一些有智慧的藝術家推出來,這樣中國的文化才會有含量。

你認為藝術家應該做什麼樣的藝術?

藝術為什麼能夠存在在世界上,藝術是一個解放人的東西,是解放人的觀念的東西。這就要求藝術要有貢獻,要貢獻過去沒有的東西。人人都是藝術家,是講人人都應該有藝術家的狀態,有哲學家的狀態,藝術家要不斷地反思和批判,自我批判或者是批判過去的東西,不斷反思在大腦裏形成的這種觀念是不是有問題。這種反思精神就是哲學精神,藝術家必須要有這些東西。

你怎麼理解藝術的當代性?

現在的問題就在這裡,很多藝術家把藝術的當代性給理解的太過於片面化了,理解成一種形式,比如做一個大的裝置或者影像,看起來很震撼人,其實後面的思維非常的老套化。當代性就是一個藝術家在面對這個時代的文化語境中去提出一個新的觀察方式,或者是一個新的思維繫統或者是美學系統,同時用作品把這種新的思維繫統(美學系統)給表達出來。當代性並不是一個形式的問題,有一些評論家也在很傻地強調藝術對社會的介入,要藝術家關注社會政治,這些都是現實主義的事情,都是庫爾貝時期的東西,為什麼大家都不反思這個問題呢?

你認為藝術該如何對政治介入?

所謂藝術的政治是對人的意識形態的批判和介入。比如面前的這個杯子這麼做,我換一個做法來改變過去人們對杯子的認識,我通過一個新的方式來改變人的觀念,這才是最大的政治。就像英國的朋克樂隊所展現的是一種全新的對待世界的生活態度和方式,他們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生活,之前不穿喇叭褲,後來也開始穿了,這就是通過藝術改變了人們的觀念,改變了人的審美狀態,所以説這種並不是那種反應論的東西。人的精神狀態變了,世界自然就變了,這才是藝術應該起到的作用。通過藝術來改變人們的生活態度了,這才是政治。所謂藝術政治不是用藝術來反應社會,而是要用藝術來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變了,這個社會肯定就會變化。思維方式不變,只是批判,你就只會在曾經的思維方式裏面。

藝術家應該重點關注藝術什麼?

關注藝術怎麼能夠帶動人的思維方式,用這樣的一種思維方式來影響人對於世界的看法。比如你喜歡這樣穿,穿這種顏色的東西,它的背後都有一套意識形態,這種審美是怎麼建構起來的,是受時裝畫報影響還是受今年的風潮影響,但是這種東西的背後又是什麼,是受資本主義思潮的影響還是意識形態,都需要人的反思。只有反思你才知道其實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心意識形態的東西。藝術家應該關注這個,而不應該關注那些潑皮、反諷之類的東西。那些都是特別簡單的,是簡單的刺激,就像有人打你了一下,很疼,但是他為什麼打你,為什麼要批判你,這背後都有一套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不是影響一個人,而是影響所有人。

你怎麼看被劃分進新工筆這個範疇中去?我動用了工筆的媒介把我歸結到新工筆的範疇裏是沒問題的。不過對我個人來講,我參加的展覽也比較多,什麼工筆的展,當代藝術的展覽都有。我是什麼都是又什麼都不是。

下一步的創作是怎樣計劃的?

藝術就是一種生活運動,下一步的創作可能會更加日常化。

(文/本刊記者呂佳靜)

下一頁“新工筆”升溫背後的秘密上一頁收藏投資導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七十五
· “不安分”的姜吉安
· “新工筆”升溫背後的秘密
· 游離在“青澀與情色”之間的徐華翎
· 略論張為邦《下元靈佑圖》卷
· 唐代貞觀年間的內府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