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鄺以明 “萬物靜觀皆自得”。古人以眼觀察萬物,以心觀照品質,或揮毫染翰,或詩文吟誦,雖形式不一,莫不“立象以盡意”,輒成珍品。中國傳統講究含蓄,委婉,品質的表達往往暗含不露,多以比附、隱喻手法表達出來,一如《詩經》之草木鳥獸,《離騷》之美人芳草者。蘭花,幽香清淡,色雅不俗,居於曠野幽谷,契合文人雅士清高隱逸、孤芳自賞之情,故千百年來一直是繪者娛情寄意的描繪對象。 潘天壽先生在《中國繪畫史》中説:“(水)墨蘭亦起于宋,而源流未審或謂與墨菊同起于殷仲容。芥子園雲蘭菊盛于趙吳興,然不始於吳興,而始於殷仲容,不知何據。至宋末,湯正叔雅,趙孟堅多好之……”從作無根之蘭以寄亡國痛的鄭所南;“一舟橫陳雅玩,至忘寢食”的趙子固;到夫妻共好畫蘭的趙松雪和管道昇;“縱橫偃仰,神趣橫溢,純乎士氣”的蔣予檢等都是其中畫蘭名手。而嶺南一隅,“善繪動物鷹蘭竹”的明人張穆(鐵橋);有藏石之癖,工詩、擅畫蘭的清人梁九圖;(圖1)、(圖2)、(圖3)以及清末廣東可園“秀逸天成”的張德甫和“叢叢古香,帙帙幽馥”的張嘉謨,畫水墨蘭得前人蕭疏高曠之遺意,而廣受時譽。 圖1香港藝術館,張穆《動物花卉冊》之一,紙本,(19.5×14cm)
|